浅谈黔江航标新型材料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5月13期   作者:黄国炜
[导读] 本文结合黔江航道航标,进行一系列研究探讨,助力来宾航运经济的快速发展。
        摘要:内河航标为船舶提供重要助导航作用,可以保证船舶安全地航行于内河,内河航标新型材料研究必须以科学严谨之态度,用大量时间检验研究成果,最终研制出一种经济效益好、实用性强的新型航标,助推航道建设创新高,可起到更加充分地保障船舶航行的安全性,也可以精准提高航道形象。本文结合黔江航道航标,进行一系列研究探讨,助力来宾航运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内河;航标;新型材料
1.航道航标原状
        黔江自桂平三江口至石龙三江口,里程为124.2km,航道技术等级为Ⅴ级,航道维护尺度为“航宽22m×航深1.6m×弯曲半径270m”,航道维护类别为一类,航标配布类别为三类(区间发光)。黔江为典型的山区河流,滩险河床为石质、卵石,河段水位涨落频繁、幅度大,水流倾斜度大,水流速度快,具体表现为平均坡降大、部分滩险坡降甚至达到1m左右。该河段的船舶航行多、河道窄,其密度显得较大。
        航标配布方面,航标类型有:杆形浮标、锥罐形浮标(三角标)、灯艇浮标、锥罐形岸标,在此主要探讨杆形浮标、灯艇浮标。以往侧面浮标选用材质,标体主要为楠竹、铁质灯艇,顶标为木质、铁质标牌等。航标的设置构成方式为:浮标用尼龙绳绑于沉块或铁锚抛设。杆形浮标在具体航道航标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下述几点问题:一是容易遭到水流及水深作用,上下窜动,造成航标视觉效果较差;二是容易遭到水面漂浮物缠于其周围,不但造成视觉效果不佳,同时容易造成流失失常,难以将航标作用足够大地发挥;三是杆形浮标体积不大,它所能发挥的助导航作用效果不能达到现在船舶船型、航速提级的需求;四是杆形浮标维护难度大、维护频繁,尤其水位波动大时,调整标位、尼龙绳长度频繁,且易被过往船舶水流冲击带偏标位、碰撞失常等,航标维护管理工作强度高。灯艇浮标在具体航道航标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下述几点问题:一是灯艇体积大(4.8m×1.2m×0.5m),水流阻力大,要求铁锚或石块重量较重来匹配,铁锚或沉块重量不足、拉力不够,易造成标志流标失常,而水流较大的滩险,铁锚或沉块重量足够、标位稳固却造成灯艇倾覆的另一种局面;二是灯艇体积大带来的除锈、油漆保养工作量相应增大;三是顶标为木质或铁质标牌,油漆经风吹日晒雨淋易掉色或脱漆,铁质标牌易生锈,造成标志颜色达不到颜色鲜艳的要求,进一步造成除锈、油漆保养工作频繁,工作量增大。
        伴随西江黄金水道打造,加上来宾航运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加快升级改造,需要将航标外形原有陈旧、外观性差的摒弃,研究制造出新型材质航标,是时代之所需,时代之要求。
2.航标改造规划及其要点
        柳州航道养护中心专业从事航道航标维护及管理,始终将新型航标发展改造作为部门重要任务来抓,着力以航道具体状况、水文情况、河床情况、往来船舶规模及种类等资料作为研究基础实际,持续开展深层次调研,通过调研,航标需要满足以下几点:
2.1材料方面
        浮标材质不仅仅需要达到航标技术规范中相关要求(比如质轻、浮力强、稳性好、颜色鲜艳且耐久性强等),还需要具有相当程度的韧性及硬度,可以在船排与其发生一般刮碰情况下,损坏程度轻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标志仍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2.2标体造型及外观方面
        黔江航道作为黄金水道建设的重要航道组成部分,每年船舶通航数量不断增大,且武宣至桂平河段将着力打造水上旅游经济发展,是展现城市文明的重要途径,在新型航标造型需要满足自行直立复位要求,其稳定性要好,还要在标体外观上下功夫,其外观美,和黔江周围自然风光美景统一和谐,也能成为一道靓丽风景。标体体积要保持适中,保障船舶安全通行,航标过大,则和现有航道等级不相符,且该航道宽度之比不统一,让人造成航标大航道小错误感知。
2.3标体稳定性方面
        航标标位的正确不仅需在抛设环节精确外,更需要在设标的水深处保持标志不可移动,其中铁锚、沉块选择具有重要影响,除铁锚、沉块重量达到要求外,还要将航道管理员的人力因数考虑其中,航道管理员需要及时调整标位,保障航标方位精准。
2.4开展维护工作方面
        黔江是山区河流,其水位涨落频繁是其特有的特征,尤其是在汛期,该河道水位涨落速度快、幅度大,这对航标维护中的抛撤航标环节提出更大的要求,必须快速、操作简便,不然容易造成较大影响,在标体锚固形式上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必须要标体锚固和拆卸环节开展工作简单易行。


        杆形浮标方面,通过不断的研究、试验,得出PE材料杆形浮标不管是在强度、韧性上,还是在重量、外观等方面,具有良好性,达到规定要求;其在耐冲击、耐腐蚀、抗老化方面表现出良好特性,有着良好的耐冲击、耐腐蚀、抗老化等,同时也不容易生锈,不用进行铲锈操作,更不用加以油漆维护。但相比于楠竹杆形浮标,在助导航视觉效果方面,显现出较大的不足。杆形浮标为不发光航标,多数是在较难设置、较难维护、滩险航道复杂、无法设置其他形式的航标的情况下采用的设标形式,都是设置在水流湍急、水流混乱的险滩。而PE材料杆形浮标因浮力大,亲水性差,易出现标体上下窜动幅度大、频繁,且易倒伏竖不起来,造成航标视觉效果较楠竹杆形浮标还要差一些,并且通过加大铁锚或沉块的重量,但仍然会出现标志慢慢移位、抛设不稳流失失常,但在水流较缓的滩险设置效果还是很不错的。通过上述分析, PE材料杆形浮标与楠竹杆形浮标的对比,各有优劣,需要综合考虑滩险水流情况、船舶航行数量等方面来选择。
        灯艇浮标方面,通过不断改进、试验,灯艇作为标体改善的空间不大,主要是对顶标进行了改进。将原有的木质、铁质标牌改为用双面色铝塑板、不锈钢框架的标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关键技术参数的确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必须保证航标可长时间维持正常发挥作用,主要用为以下几点作为关键技术:浮标体尺度及铁锚、沉块发生临界位移时的重量方面标准、标体的锚固形式等,选用调查研究、现场调试、材料总结等环节不断调研、测试、总结形成最终方案。
3.1杆形浮标尺度大小的选择
        任一技术改造均遵循国家或行业部门有关技术规定及要求,开始选定200型、300型、400型PE材料等多个型号杆形浮标,通过进入现实航道开展检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第一种类型的杆形浮标。标体重量小,浮力适中,与原有楠竹杆形浮标相比,航标体积相当,在较远处都能看到,视觉效果较好;沉块或铁锚的重量上相比要加重,成本略高;遭到水流力影响,在大流速情况下,标体存在往下游方向产生较大倾斜,锥体底端截面和水面呈一定角度,水面漂浮物不易缠绕在标体上,清理难度不大。
(2)第二种类型、第三种类型的杆形浮标。因其体积较大,在更远处都能看到;但标体重量相应的增大,浮力很大,需要更大体积的沉块或铁锚及更长的尼龙绳匹配,大流速情况下,标体浮不起来或倒伏在水面,视觉效果差。
        通过实验分析可知,第一种类型的PE材料杆形浮标在视觉效果、稳定性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特性,且其有着较强的抗碰撞能力,韧性好、硬度大、抵抗撞打能力强;航标颜色鲜艳持久,有着良好的稳定性。但与现用的楠竹杆形浮标比对各有优劣,需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选用。
3.2灯艇浮标标牌的材料选择
        通过不断试验,铝塑板选用厚度4mm,且铝层厚度不得小于0.3mm的白色或红色双面色,不但将对标牌的除锈、油漆保养工作基本免除,标志颜色能保持长时间的鲜艳。标牌框架采用304不锈钢方管2.5*2.5cm,厚度1mm,结构牢固、不易变形、轻便,同时也不用担心发生生锈的情况。当发生标志顶标被碰撞损坏时,可选择维修或更换,因为铝塑板采用铆钉结构,维修更方便。
3.3沉块或铁锚的选择
        黔江辖区各航道站原来多是使用石块抛设航标,但随着航运事业的不断发展,航道条件的不断改善,河边已没有那么多石块来捡取,砼沉块和铁锚的使用已成为常态。因河床地质、水位、水流等多方面作用,沉块或铁锚的正确选用及重量匹配,可充分保障在水位正常范围内航标正常发挥作用,同时有利于航道管理员快速维护及管理航标。通过制作了多种外形及大小的沉块及不同重量的铁锚,在该航道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滩险开展试验。经过长时间实际航道观察、测验,得出以下结论:一、沉块尺寸0.6*0.4*0.16m,重量160~180斤,配提手2个(圆钢),沉块内配Φ6mm铁线网加固,混凝土强度C20,其形状、重量可以达到标体定位要求,但在没有起重装置的情况下,需至少两名航道管理员才能完成航标的抛撤,用于黔江河床为沙质的滩险优于铁锚,标志稳定性更好。二、大部分黔江滩险选用铁锚为单边18kg,对部分水流湍急的滩险,可采用双边30kg的铁锚,不需起重装置由一名航道管理员即可完成航标的抛撤,适用于黔江各种滩险河床情况。
4.结束语
        综合上述内容可知,任一技术改造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为实用性强、高效便捷持续发力,在工作中不断调查研究、敢于实践、总结经验,努力实现效率更高、保障性更强、成本投入更低的目标,推动航标技术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超.嘉陵江航道岸标工程技术研究[J].河南科技.2019(22)
[2]杨传华.基于系泊工艺改进的浮标锚缆防漂浮物缠绕及清除技术研究[J].中国水运.航道科技.2018(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