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美香
(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 361005)
摘要:学生活动的关键目标在于养成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学学生社团能够更好促进学生培养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个性。核心素养主要关注点在于希望学生能够将学得的知识转化为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品格。中学生阶段是人一生的黄金时期,中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培养的核心素养将影响到他们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面对中学学生社团的“规章制度、活动设计、规范发展”等现实情况,要求社团活动要有心,有法,有理,阐述社团的章程规则与社团建设发展的关系,强调中学学生社团法治精神建设的重要性,期待中学社团活动能够素养生根,活动开花,育人结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社团;法治精神;社团活动
一、素养生根,社团溯源---用心探索与发现
如果我们把社团比作一片田野,核心素养就像那一棵棵的小树苗,而社团活动就像是在社团那辽阔的田野上为小树苗施加的点点滴滴肥料,不断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是我们高度重视的主题。而我们想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形成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我们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获得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培养出来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还有伴随其中培养的法治精神。
我们对于中学生社团活动中培养的法治精神的关注,顺应现代社会对于法治精神的重视和要求,可以让学生从社团活动的法治精神培养角度更好地把握法治的价值,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更多认识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涉及法律的问题,促进提高法治意识和能力素质。
关注中学生法治精神的培养,对老师而言,能够很好促进我们老师总结归纳概括在社团活动中的规章制度章程的丰富指导经验,丰富我们的指导思想,促进我们在个人专业的发展。能够更好地让我们老师做到理论结合实践,实现教学相长,使自己的社团指导工作能够更好地渗透法治精神。同时对于指导社团比较多年的老师而言,也能够很好促进老师对自身的社团指导能力和方法进行反思,发挥本研究对于自己指导社团活动的积极作用,也更好依法规范社团活动行为,积极促进我们自己的社团指导活动。
二、活动开花,制度规范---依法实践与探究
要落实核心素养,进行中学社团法治精神实践探究,有针对性地对社团指导实践活动中涉及法治建设的案例进行小结概括。本人指导的是本校的模拟联合国社团。在本社团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拟定了本校模拟联合国的社团章程。
(一)章程制定,规范自身行为
本校模拟联合国的章程由模拟联合国的学生会议拟定,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修改,最终成文。在制定过程过,模拟联合国学生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努力咨询兄弟学校,甚至翻阅相关的法律条文章程,这就是模拟联合国社团学生极高的核心素养和极强的法治意识的表现。这些同学有可能一开始并不了解社团,甚至对于如何拟定章程一无所知,但就是在社团活动中,促使学生发挥潜能,实现模拟联合国社团的点滴前进。
生有涯,而知无涯。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我们作为社团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诚信友善地与他人相处,更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投入实践中,尊重自己和他人并依法保护其他人的合法权益,让自己更好地培养法治观念。
(二)运用章程,培养核心素养
模拟联合国社团的章程规定了模拟联合国成员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利用章程锻炼了成员参与模拟联合国社团活动,培养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交流沟通等能力。除了研究模拟联合国社团,我们也对其他社团展开研究。我们发现社团权利义务在其他的社团章程中都是大同小异。在研究社团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学术类社团学生坚持的时间往往比较长,多为一年或两年以上,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水平;艺术类社团学生坚持的时间往往比较短,多为一年左右时间,主要是基于学业压力和时间安排。就这一点而言,不同的社团也有差异,有研究者研究发现:学术类社团更侧重知识理论的学习,思辨能力的提高,艺术等其他类社团要求学生在掌握技巧、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展现更为自信的自己,甚至需要根据不同的表演或者比赛项目,创造性地解决非常规的问题。而在这其中,组织社团活动是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的掌握,也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社团活动的开展会影响学生对不同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辩证思维的形成,适度的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对学科理论知识的全面理解,拓展思维空间,培养辨证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很多社团会涉及到协议问题,社团成员自学法律条文措辞的也不在少数,这对于学生自身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在社团指导活动中,我们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到,如果违反了相应的法律法规,那就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每个适龄青少年都应该遵守法律,树立法治意识,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章程完善,社团自我发展
本校社团活动一直以来开展得如火如荼,这其中离不开学校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和物质保障,离不开社团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但更离不开社团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社团活动,加强社团建设的努力。学校管理层对社团配备较丰富的资源,可见学校对社团的重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一方面,现在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确实有待加强;另一方面,参加社团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克服心理障碍,更好地融入和适应现实社会。所以我们教师在社团活动指导中应尽量让学生发挥作用,并适度增加社团活动时间,提高学生沟通交流和实践能力。
开展社团活动符合社会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我们应提供更多的物质保障,构建学生社团与学生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但也要让我们的学生要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当出现问题时,要懂得机智救自己,即使遇到危险的时候也要积极及时应对,必要时要积极寻求法律援助。在一定意义上,社团活动是学生学校学习生活的延伸,在活动中培养出来的核心素养将像一棵棵的小树苗在我们的学生心里落地生根,发芽成长,乃至结出丰收的累累胜果。
三、 育人结果,素养养成--理智反思与成长
素养生根,活动开花,育人结果,每个人的教育始于家庭,养成于学校,作用于社会。核心素养的养成不仅仅是在家庭,还在于学校和社会,多方面作用以利于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养成核心素养,培养法治精神。社团之美,在活动中、在实践中。社团活动的指导过程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段美的过程,是一段萌芽、期待、结果的过程。在我们的人生发展过程中,期待我们的学生在中,会时时有发现,处处有成长,有更多让自己可以受教育和拓展自己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的核心一核心素养有关问题的讨论与澄清》成尚荣.中国教育报/2017年/第009版课程周刊
[2]《核心素养的国际视野与中国立场—-21世纪中国的国民素质提升与教育目标转型》褚宏启(总第442期)2016年第11期
[3]《为学生架起通向成功的桥梁——学校社团建设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作者;罗志康《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黄光雄,蔡清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杨九诠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版
[5]《中学生体育社团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宄—-以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为例》薛强《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第11卷,2013年9月
[6]《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林崇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版
注:本论文是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核心素养观点下中学学生社团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立项编号FJJKXB18-623,主持人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 马传捷)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