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是伴随个人一生的重要环节,教育的成败决定着个人综合素养的培育情况,而幼儿教学是幼儿起步阶段中教育重点,在教学中以思维能力和德育教学为两个中心点开展教学策略的设置,帮助幼儿逐步形成完善的成长体系,促进幼儿未来的学习与发展。而交际能力是幼儿相对关键的教学内容,在幼儿教学中利用高效的策略引导幼儿充分掌握与他人交往能力,以及相互纠纷的自主解决能力,能够促使幼儿把握沟通教学的完美艺术,既可以提高幼儿综合素养能力的有效提升,又可以推动幼儿快速融入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
关键词: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纠纷解决能力
中班幼儿教学已经步入幼儿教学的中期阶段,在顺利过渡幼儿教学引导模块后,是针对幼儿未来发展的重点和现代教学的新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作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极其关键的模块,提升幼儿与他人交往能力,强化同伴交往间的纠纷自我解决能力是中班幼儿教学所必需具备的内容。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预期进行教学方案的具体设计,将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落实到教学实践活动当中,以兴趣为先引导幼儿自我解决交往纠纷,达成理想教学预期。文章深入探究中班幼儿教学如何高效培育幼儿的纠纷自我解决能力,为现阶段幼儿教学提供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一、分析幼儿同伴交往中纠纷解决的现实情况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由于幼儿教学采用的是集中式的管理授课,因此幼儿间必然存在社交往来,同时交际能力同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模块,所以在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与纠纷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现实情况下,受限于幼儿自身天性以及尚未发育成熟的心理思想,许多幼儿在处理和应对同伴纠纷的时候,往往采用的是错误的态度和方式,使得许多矛盾纠纷会在处理不当中再次升级,并对幼儿在身体和心理上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更为严重者将影响幼儿未来社交能力的发展,导致其情绪和心理形成障碍。因此,在幼儿教学同伴交往过程当中,教师所发挥的引导学作用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应及时指导幼儿如何正确应对同伴交往中产生的纠纷矛盾,培育幼儿包容、善良的品德个性,强化幼儿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进而让幼儿可以在纠纷产生后能够自主协商,解决矛盾。
二、把握幼儿同伴交往中纠纷解决的教学特点
1、重视教师引导性教学参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亲力亲为代替幼儿解决交往纠纷,应采取引导式教学,让幼儿通过具体实践和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掌握纠纷解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若教师一贯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则会使幼儿产生依赖性,使其在而后的学习发展过程中依旧无法真正有效解决同伴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纠纷矛盾,从而造成纠纷的持续演化乃至升级,导致不必要的负面效果产生。因此,教师必须采用循序渐进的引导式教学,让幼儿尽可能自主参与纠纷解决,而教师充当其中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在纠纷无法获得进展时给予幼儿相关的建议策略。
2、注重课堂实践化能力提升
对幼儿纠纷解决能力的培育,教师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授课的层面,单纯采用口头教育的方式是无法让幼儿切实掌握纠纷解决的方法和能力的,而更应该利用实践化的课堂情景模式进行纠纷解决能力的有效培育。教师要重视幼儿纠纷解决能力构建中,课堂实践所发挥的优势特点,通过创设相关的社交情景,模拟实际生活中容易出现的社交纠纷和问题,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增强处理纠纷的思维模式和综合能力,进而达到理想化的教学预期效果。
3、强调教学情感化内容设置
以情动人,是幼儿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之一,即教师应更多采用情感式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传输,进而避免以“教条理论”为主的口头说教式授课方法。同样,在幼儿交往纠纷解决能力培育的层面上,教师应该多采用情感化的教学内容设置,通过与幼儿进行充分全面的沟通,进而帮助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与此同时,在课后教学环节中设立心理咨询模块,针对部分幼儿在纠纷中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和不良行为进行正确的纠正和疏导,同时鼓励和安慰在纠纷中受挫或受伤的幼儿,让其能够重拾社交信心和勇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情绪投入往后的学习发展当中。
三、探索幼儿同伴交往中纠纷解决能力培育路径
1、知行合一,以模拟情景课堂增强纠纷解决能力
在幼儿纠纷解决能力的培育过程中,教师应把握教学方法的知行合一,既重视理论性知识的渗透,又需要设置相应的课堂实践环节,让幼儿能够将教师所教授的社交方法和策略,通过模拟情景的实践活动更加铭记于心。
比如,笔者在中班幼儿教学过程中,会专门设置以“同伴交往纠纷解决方法”为主题的阶段性课程。一方面,会利用动画视频的形式,将同伴交往纠纷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呈现,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要求幼儿说出动画视频中有哪些交往方式和解决纠纷的策略是错误的并说明原因,在幼儿踊跃发言后,我会向幼儿详细解释动画视频中隐含这社交知识,同时教导幼儿该如何正确对待纠纷。另一方面,我会让幼儿情景扮演社交中出现的“冲突”,进而观察幼儿在情景教学中的表现,进而针对优秀之处鼓励表扬,而对不恰当的方式会及时指出并引导幼儿如何处理不同情况下发生的同伴纠纷。
因此,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落实幼儿纠纷解决实践,能够将行动准则转化为实际能力,从而有效保障幼儿交往纠纷矛盾处理方式的熟练掌握,让幼儿在往后发展中习惯纠纷经常性出现,并以平和、包容的心态对待和处理。
2、疏导为主,以引导教学模式优化矛盾应对思想
幼儿在幼儿教学与同伴的教学中难免为产生摩擦纠纷,而作为教师,应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但重要的是教师在处理幼儿纠纷中应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避免过多的参与,保障幼儿的自主性社交。同时教师也应定期为幼儿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幼儿构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比如,在某次教学过程中,班级中的幼儿因为玩具而产生争抢,双方都不肯退让求次,因此我以旁观者的身份加入。首先让幼儿各自冷静,并指明在争吵过程中双方的错误行为,引导幼儿进行相互间的道歉,从而缓解紧张的纠纷情绪。其次,让幼儿懂得“谦让”,各自都退一步将玩具让给对方,培育幼儿大度平和的心理;最后,在课余时间与相关幼儿进行谈话,表扬其能够避免纠纷进一步恶化所作出的努力,同时使其明确在以后的成长中遇到相似情况应该如何正确应对。通过一步步循序渐进的教学心理疏导,让幼儿逐步提高纠纷自我解决的能力。
所以,幼儿教师在把握好幼儿间纠纷矛盾发展的同时,以温和的引导和疏导为主要方法,帮助幼儿化解交往矛盾,并从实际中吸取应对和处理的方法与经验,对其纠纷自主解决能力起到实质性的优化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交际能力的有效培育已经成为现阶段幼儿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基于素质化教育改革背景下幼儿教学的主流新趋势,因而把握社交能力提升,强化纠纷自我解决效力,是符合新时代教育要求的教学内容。而作为幼儿教学的工作者,必须将纠纷解决能力视为授课的关键性环节,通过落实课堂实践活动,创新教学型模式,改革幼儿教育内容,契合幼儿心理诉求等相关步骤,构建幼儿完善的自主社交思维与能力,让幼儿在幼儿阶段就能建构全面的社交体系,从而推动幼儿在往后发展中更加快速和容易地融入社会生活发展过程中,塑造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性素质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红.关于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背景下同伴冲突行为的研究[J].才智,2020(17):5.
[2]王周益.中班幼儿冲突分析及其解决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30-131.
[3]何媛.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现状及解决对策研究[J].幼儿教育研究,2018(0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