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想学好历史,不管是历史事件的顺序的时间概念,还是地点变化的空间概念,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部分初中在学习历史时手无足措,时间记不清楚或者不知道历史事件是发生在哪个地方的。对于时间来说,学生愿意下一番功夫去死记硬背也还是能背下来的,不过对空间方面来说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的核心素养是非常之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空间观念
引言:历史学科是一门十分之重要的学科,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对他们的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课改的深入,历史学课素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空间观念”是初中学生学好历史的基础。本文针对目前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几点关于初中历史“空间观念”素养的教学的思考。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我国的教育多年以来都是“应试教育”,中考主要考察的科目是所谓的“主课”,那么历史是位于“副课”之内的。很多地方并没有将历史课的成绩归入到中考成绩中,部分地区只是根据历史考试成绩划分一个等级而已。因此,初中历史课就不受重视,教师不认真教、家长忽视、学生也不愿意学。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空间观念”也难以培养了。不仅如此,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比较落后。虽然新课改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了,但是很多教师还没有来得及转变教学理念,仍旧采用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交流比较少,主要是教师在讲,学生就在下面听,教学效果非常不尽如人意,学生无法形成一种历史思维,也达不到育人的目的。还存在一种情况就是重教轻学。教师依旧以分数为目标,考试的重点就仔细讲,不需要考试的就粗粗略过,甚至不讲。这就导致历史教学失去它本来的意义,也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历史的魅力,以史为鉴更不可能让学生体会到了。历史学科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更是无法做到。鉴于此,笔者从三方面提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素养有效策略。
二、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有效策略
(一)结合地图开展教学
在古人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就已经有“左史右图”的说法,对于历史的学习是离不开地图的。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地图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对历史事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比如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中《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这一课,其涉及的人物和国家非常多,国家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仅凭书本上的图片素材还是不够的,很多学生分不清起个国家之间的地理位置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发生的历史事件。所以,教师在进行这一课教学时应该结合地图给学生形成完整的空间观念。例如在讲述战国七雄之间发生的战争时,教师在地图上详细地为学生讲述几个重要战争的过程,比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学生对于七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就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教师也可以根据地图设置填空,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七个国家相应的地理位置。通过结合地图,把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片,把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铺展在了空间上来进行学习,加强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二)播放多媒体资料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的应用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初中学生对于有图画有声音的视频教学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而且多媒体教学能很好地补充教材里所没有提到的内容。通过播放多媒体资料,能有效地将历史情境还原。通过动态的形式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也更好地帮助学生梳理历史事件的空间位置。
比如在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第三单元的《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跨越的地理位置比较广,涉及到关于西域的概念和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途中经过了许多的地方。教师在教授这一课时,首先可以在图片上指出汉代西域的范围,给学生讲解一下西域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两个重要的关隘——玉门关和阳关。接着,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视频播放。教师在课前自主制作或在网络上寻找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视频,给学生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对途经的地区和国家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在脑海中构建起空间观念,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记住其中几个重要的国家和地区。
从而能让学生深入理解丝绸之路的意义,实现从空间的角度去理解历史,进而能达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目标。
(三)采用历史图示教学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很多地理学科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空间方位,比如国家的位置、城市的分布、疆域的范围、人口民族的分布等等。前面提到结合地图进行教学,虽然能给学生构建起一定的空间观念,但是地图里面的要素太多,不太利于学生进行记忆理解。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图示的方法,对内容进行一定简化,从而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容易掌握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部编七年级历史教科书上册第三单元的《秦统一中国》一课,要求学生记住秦朝疆域的四至点。教师可以上学生根据地图,进行四至点的示意图画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加强记忆。同时也减去地图上繁多的信息,更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识记。四至点确定了,那么秦朝的疆域版图也就确定,大概的轮廓从而也就能勾画出来,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信息进一步完善。比如,把秦朝都城咸阳的位置给大致标志出来,还有我国地理上重要的流域黄河、长江淮河等;还有秦朝当时建造的长城的起止点等重要的地理信息。把这些地理信息通过图示方法简单的陈列出来,让学生在动手作图的过程构建空间观念。
(四)走出课堂探寻历史遗迹
仅凭文字、图片或者视频是远远还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历史的感知的。历史总会给后人留下遗迹的,所以可以借助这些历史遗迹,走到课堂之外,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感官上的认识,把文字与实际给联系起来,更易于学生构建空间观念,从而把握历史的内涵。
比如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的第一课《鸦片战争》一课,内容涉及到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的地点就在今天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当年虎门销烟池的遗址就在虎门镇的镇口村里。当地的学校便可以利用这一点,组织学生到虎门销烟的遗址处,感受历史上林则徐大义凌然的气魄,和体会历史的空间感。也能让学生更容易记住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从而能更清晰的把握历史的脉络,培养历史学科素养。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历史知识的积累还是相对比较薄弱,地理学科的知识也积累的不够,所以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就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重结合历史事件的地理位置进行教学,利用当地的历史资源,进一步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素养的有效教学策途径。
三、结束语
总之,学习历史,能让学生从中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从而对现实生活事件的处理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把空间观念贯穿到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历史的框架,提升历史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思考,也有助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邓红燕.浅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的培养途径研究[J].黑河教育,2020(06):26-27.
[2]贲新文,贲浔.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探索与认识——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11):11-15.
[3]罗红伟.基于时空观念培养的初中历史地图教学——以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实践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02):12-14.
[4]孙新华.基于时空观念素养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以人教版八年级教材为例[J].名师在线,2019(36):15-16.
[5]徐菁.谈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空间观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60.
[6]张明虎.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空间观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