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舞”启“音”——小学音乐课中整合舞蹈进行音乐教学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0期   作者:吉雪花
[导读] 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体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

         摘要: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体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对于各个小学来说,如果能够灵活融入舞蹈元素,联动舞蹈教育来丰富音乐教学体系,那么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先阐述了小学音乐课程中整合舞蹈元素的重要意义,在明确音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最终从利用舞蹈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构建体验式舞蹈教学情境、灵活使用口诀方式提高教学效果、组织舞蹈游戏活动以提高教学渗透性四个方面,提出了整合舞蹈进行音乐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整合舞蹈;音乐教学;舞蹈游戏
        
         在各类艺术中,舞蹈艺术跟音乐的关联程度最高,大部分舞蹈活动都需要对应音乐作为支撑。而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如果能够借助于舞蹈元素,那么就可以显著提高音乐教学的成效。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有很多教师都开始尝试将舞蹈元素全面引入到课堂环境中,同时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结合当前我国大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对于舞蹈元素的利用现状来看,多数教师都没有充分发挥舞蹈模块的战略作用,同时舞蹈元素的策划与设计也不到位。下面也主要以此为切入点,谈一谈小学音乐整合舞蹈的教学模式。
         一、小学音乐课中整合舞蹈元素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音乐课程体系中,整合舞蹈元素具有着非常显著的战略意义。一方面,舞蹈本身就是一种特别的表达方式,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兴趣水平。不仅如此,在舞蹈动作中,学生也可以深层次感知音乐蕴含的内在情感,具有较强的综合成效。另一方面,舞蹈元素也可以显著拓展学生的艺术见解,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在音乐课堂中,学生通过欣赏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舞蹈与音乐,也可以开拓他们的艺术视野,更好感知不同音乐与舞蹈所蕴含的情感与文化。除此之外,整合舞蹈的小学音乐教学也使得音乐教学变得更加完整,充分提升音乐教学的成效。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现状分析
         在当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开始在课堂环境中充分引入舞蹈元素,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体系中,舞蹈元素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应用,目前还处于辅助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层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就是因为我国很多小学音乐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了整合舞蹈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但是并没有掌握音乐教学整合舞蹈的有效方法。这种情况也使得音乐教学目前还没有充分发挥舞蹈的作用,需要在后续的时间里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能够结合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现状探索整合舞蹈元素的有效方法。
         三、我国小学音乐中整合舞蹈进行音乐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舞蹈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层次不高,同时他们对于周围事物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不仅如此,大部分小学生都比较好动,对于舞蹈艺术的兴趣也比较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小学生的特点,通过舞蹈元素来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那么就能够让学生感知音乐艺术的同时,跟随音乐进行身体律动。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可能会出现无意识的手舞足蹈。这个时候,教师也不应该为了维护课堂秩序而制止学生的这类行为,而应该对他们进行合适的引导,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由空间。比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老爷爷赶鹅》中,教师在音乐课堂环境中就可以引导学生模仿鹅的动作,以及鹅被老爷爷驱赶的反应。

在学习音乐作品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一边唱歌,一边做出这些动作,最终也就可以通过这些舞蹈动作提高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
         (二)积极构建体验式舞蹈教学情境
         在艺术类课堂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法具有较高的应用成效。这主要是因为这类学科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主观性,需要学生亲身体验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规划设计体验式舞蹈教学情境,就可以通过舞蹈元素强化学生在音乐作品中的体验水平和综合感知成效。在具体设计舞蹈情境的时候,各个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在舞蹈活动中的体验度与参与度,充分发挥这些教学情境的价值。比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秧歌舞》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秧歌舞的舞蹈编排,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对应的教学情境。在这个教学情境中,学生可以通过秧歌舞的动作来感知舞蹈的内涵。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层次有限,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铺展情况,适当介入其中并进行相应的引导,最终让各个小学生可以通过秧歌舞来感知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将音乐教学和舞蹈元素结合在一起,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体验性。
         (三)灵活使用口诀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时间是非常有限,而想要在比较紧张的时间限制下完成综合音乐素养的培养是比较困难的。在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够灵活使用口诀方式来辅助教学,那么就可以显著发挥舞蹈元素的作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也需要教师能够多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思考如何设计口诀才能够让学生配合舞蹈动作,提高舞蹈教学的整合效果。比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太阳出来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面向学生进行反复记号的知识教学。为了强化学生对这个知识的认知水平,教师就可以采用口诀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记忆。根据反复记号的外形,教师可以编排“四根手指两边站,两边都有两个点,唱到这里不能玩,还要回来唱一遍”。在说出这个口诀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手指做出这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强化学生通过口诀和舞蹈快速加深反复记号的记忆,更快掌握这些的音乐知识。
         (四)组织舞蹈游戏活动以提高教学渗透性
         相较于各类教学方法来说,小学生对于游戏方式的接受程度是非常高的,使得这种教学方法更容易取得较好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合理设计游戏内容,不仅仅要保证游戏活动跟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关联水平,同时还要切实提高游戏活动拥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成效。比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儿童圆舞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编排集体舞,并让各个小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加入一些舞蹈律动游戏等小活动,切实提高小学生在音乐舞蹈中的参与度,强化教学内容的渗透性。
         结束语
         综合来看,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整合舞蹈以后,显著提高了教学成效,可以在各个小学中进行全面推广。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应该先明确舞蹈元素跟音乐艺术的关联,同时还要结合小学生自身身心成长水平,设计构建符合他们自身兴趣和身心认知的教学情境。在具体融入舞蹈元素的时候,教师也应该多开展一些趣味性的舞蹈游戏,提高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应该积极进行教学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细节内容,最终切实提高舞蹈元素在音乐教学体系中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雷莉.略谈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整合[J].名师在线,2020(10):87-88.
[2]韩力.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整合研究[J].名师在线,2017(16):27-28.
[3]毛艳.论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整合策略[J].北方音乐,2016,36(04):97.

作者简介:吉雪花,女,1981年8月,民族:黎族,籍贯:海南省东方市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音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