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8期   作者:徐利娜
[导读]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于文字阅读,其中既包括教师开展的阅读教学活动,也包括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更高,然而教学课时是有限的,教师必须选择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更加快速、扎实的积累文字素养与知识。本文以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为核心,全面研究了培养学
贵州省赤水市天台学校564700 摘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于文字阅读,其中既包括教师开展的阅读教学活动,也包括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更高,然而教学课时是有限的,教师必须选择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更加快速、扎实的积累文字素养与知识。本文以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为核心,全面研究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实际教学工作带来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当代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阅读素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就目前的教学状况而言,分数纵然可以反映出现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却并非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方式,教师要尝试以多种形式作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给予学生全面提升自我的空间。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要扩充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在教材中的阅读文本中适当的引入课外知识部分,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多品读文学作品的机会,则学生所收获的知识养分也更充足,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可起到强化作用。 一、启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阅读 兴趣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的指引是不容忽视的,可为学生带来长久的学习动力。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量的文本素材可能使学生形成一种枯燥的感觉,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在缺乏乐趣的学习情况下未必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故需要教师采取一些趣味化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着新鲜感。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文本中的内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出来,如在学习《少年中国说》的学习中,为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心中的爱国之热情,教师组织了一次班级内的朗诵比赛,由班级内的学生组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负责课文的一段,再由小组的学生合作完成一次朗诵,在本次的朗读比赛中,学生对文字的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学生从大声的朗读中感受到梁启超先生的炙热情怀,读出“少年强则国强”的历史号召,感受强烈的使命召唤,内心中形成一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愿望。学生在朗读时的语气跌宕起伏、掷地有声,激情朗诵为学生带来的灵感启发并不仅是在当堂的朗读中,学生在课余时间内的反复品味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阅读,使学生逐渐沉浸在朗读的氛围中。 二、教师推荐有益书目,促使学生广泛阅读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心理认知与生理变化的特殊时期,这段时期中的学生的感观较为敏锐,能够迅速捕捉到周围的一些事物,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向学生推荐一些有益学生能力提升的课外阅读书目,以满足学生自身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尤其是学生的假期时间,教师更要为学生推荐好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内涉猎更多内容,有计划、有层次、有步骤的参与到阅读中。如适合小学五、六年级的阅读书目有《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也有《猴王出世》、《草船借箭》的课文,教师可以从教材中的课文引申至学生的课外阅读中,使学生自主的探索课外阅读知识。此外还有《红岩》、《爱的教育》等书目,对学生的认知塑造是非常有益的,《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孙漂流记》等书目则可以作为学生的兴趣读物,点缀学生的课余阅读生活。总之,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阅读要“内外结合”、课内阅读教学主要针对学生文字理解能力的培养,课外阅读则重点在于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富学生的文字素养。 三、巧妙应用媒体工具,督促学生养成习惯 当代课堂教学工作与媒体工具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器材等设备使课堂阅读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如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同时随意构造图示,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在《北京的春节》的学习中,老舍先生通过本篇课文向学生展示了北方的春节的奇妙之处,教师在讲解本篇课文时也要考虑到民族差异及地区风俗习惯不同的等等,可以利用媒体工具播放一段关于北京春节的视频,这些视频可以来自影视作品或者从纪录片中选取。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当堂播放这段视频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对视频内容进行讨论,发表个人见解,让学生之间产生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之后,再深入研究教材课文的文本内容,对文本内容做出深层次的解读。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会自觉形成交流与研究并重的学习意识,在日后的学习中,若学生在阅读中面临困难,也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善于与人沟通,懂得如何与人交流。 结束语: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受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方法的调整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教学的思路,有计划、有安排的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能力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探索适宜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高宝芬. 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 教育革新,2020(03):39. [2]强蕾. 小学高年级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J]. 名师在线,2020(02):21-22.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策略 何晶晶 云南省宣威市宛水第三小学655400 摘要: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其中“数量关系”常被表示为“数”,进一步扩展为“抽象”的、“符号化”的数学对象。如小学数学中的数、式(运算)、方程等都可以看作“数”。“空间形式”常被表示为“形”,进一步扩展为数学中那些“有形”的、“可视”的东西。如小学数学中的图形、数轴、位置、正比例图象等都可以看作“形”。“数”构成了数学的抽象化符号语言,“形”构成了数学的直观化图形语言,两者各有优势。在数学上,常常可以将“数”和“形”联系起来,利用两者的优势互补来研究和解决问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形结合思想;应用策略 引言 数形结合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应结合相关知识的教学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引导学生反复进行体验,逐步形成自己的感悟。需要说的是,数形结合中的“形”,一般指数学意义上的形,主要是几何图形和图象,而数学中真正意义上的数形结合主要体现在解析几何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更多只是一种渗透。尽管如此,它对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我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利用数形结合,联系生活实际 在生活之中,处处都可以看见数学的身影,小到超市购物,大到航天飞行,都离不开数学的帮助。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运用数形结合,将枯燥单一的数学内容变得具体化和生动化。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之下,会慢慢地对数学内容产生兴趣。数学之所以会受到部分小学生的抵触,正是因为它的内容较为晦涩难懂,如果将其用更加生活化的方式表达出来,会拉近小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数学这门科目。比如说,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板书,精确描绘出这些图形来。当学生们认识了所有的图形之后,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将每个图形都描绘出来,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其次,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这些图形,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们举例,比如茶叶罐是圆柱体,粉笔盒是正方体等。之后让学生们观察生活,谈一谈生活之中常见的图形。在教师的点拨之下,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很快就举出了很多的生活实例,积木是正方体,魔方是正方体,游泳池是长方体,接力棒是圆柱体,易拉罐是圆柱体,皮球是球状物,等等。以正方体为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测量其长度,计算其面积或体积。生通过自主动手,亲身实践,在教师的带领之下,顺利推导出正方体面积的计算公式。其实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计算水池的容量,计算房屋面积,等等,这些都可以借助数形结合思想。参考生活实例,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易地去掌握数学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二、数形结合设定教学情境,展开数学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年龄偏小,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无法快速地根据教材内容重点知识点了解其中的内容,时间一长,势必打击学生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在实际教学中,老师针对这种教学情况,应该及时采取相应教学措施,并且优化教学内容和手段,在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可以很好地改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班级教学中使用图形,解决数学问题是一种很不错的教学方式,且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图形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利用图形解决分析问题,可以将乏味枯燥的数量关系变得更加直观生动。以“认识百分数”为教学案例,老师在授课中可以为学生们设定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们喜欢篮球运动吗?大家平时喜欢看篮球赛吗?大家能说出几个篮球明星吗?在此期间老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图片让学生们观看,学生们看看老师手中拿的照片,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姚明。”老师紧接着抛出下一个问题,老师手中有一张表格,是姚明在NBA比赛中的数据统计单,其中前两个赛季的罚球率高达81%,并将带有百分数的图片高举给学生们观看,进而引进新知识点“百分数”,在班级授课中,老师通过有效设置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在老师介绍中让学生们认识了百分数,通过一个小环节很好地引导了学生们的学习方向,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基了较好的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老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们创建更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而在班级教学中引进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方式可以高效处理教学中遇到的难题,让班级教学变得不那么乏味枯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施毓彬.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艺术,2019(09):61. [2]李文中.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62. [3]董恩振.浅议“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89+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