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古典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深厚,其曲调悠扬、动听,音律严谨雅致,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正因如此才能经久不衰。中国古典音乐承载着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生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中国古典音乐传承至今记载了中国文化的历史,更是中华文明的见证,为现代人了解古代的生产、生活、情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中职学校;古典音乐;教学质量;实践
1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不能单纯从一个角度来理解。大体上,它分广义和狭义。广义泛指17、18、19世纪的专业音乐创作。广义的西洋古典音乐是指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并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不同于通俗音乐和欧洲各个地区的民间音乐,古典音乐的特征是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从这一点来说,古典音乐亦被称为严肃音乐。狭义上,就是指广义上出现古典音乐后的某一或几个时期,以古典音乐艺术家(比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或者那一时期的古典曲风流派所代表的音乐。狭义上的古典音乐也是有一个专门的名称的,就是古典主义音乐或者维也纳古典乐派,其特点是理性与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艺术形式的深刻统一。在原创技术方面,继承了传统的欧洲复音和基调音乐的成就,确立了现代奏鸣曲、交响乐、协奏曲和各种室内音乐的结构、流派和形式,对西方音乐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2古典与流行音乐间的关联性分析
就古典音乐而言,目前还没有对其给出明确的划分和说明,导致古典音乐在概念上不够明确。一般而言,我们会将拥有持久价值和实现长久流传的音乐统称作古典音乐。比如以贝多芬、莫扎特等音乐家为代表的音乐。古典音乐的鲜明特点是运用了复杂的创作技术以及承载了深厚的艺术与文化内涵。在古典音乐当中,特别突出的是音乐韵味与组成结构,能够带给人深刻的艺术启发,也因此拥有极高的欣赏价值。流行音乐是以通俗易懂和易于流传为主要特征的大众音乐形式,其明显特征是可以朴素直接的进行情感表达。流行音乐的音域相对窄,但是短小精悍,适合大众人群,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进一步推动了流行音乐的推广。从表面上进行分析,古典和流行音乐存在着冲突和显著的差异,不过这样的差别只是在音乐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本质的话,不管是古典还是流行音乐,都有着同样的音乐构成结构,特别是高音上更是带有明显一致性特征;古典与流行音乐都透过音乐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与内在情感。基于古典和流行音乐间的关联性,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实现古典与流行的结合有着无限的可能和实践价值。
3提高中职学校古典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3.1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进行古典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中职学生对于古典音乐的认知水平较低,没有系统进行古典音乐的学习,音乐基础比较薄弱。因此,中职音乐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应该不断完善与改进,并结合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置科学合理的古典音乐课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好的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古典音乐课程的初级阶段应该先让学生学习基础的乐理知识及基本的音乐理论基础,打好夯实的基础条件,才能更好的推进今后的古典音乐课程教学的开展。在课程开展初期,可以先教授基本的音乐符号、音乐节奏、音乐和弦、乐章、乐段等专业的音乐名词术语,这是古典音乐课程开展过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就会使后期的古典音乐教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对于涉及到的专业名词及术语,学生们会更加的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也便于音乐教师对于后期古典音乐教学内容的深入开展,加强学生们对古典音乐的鉴赏力,激发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的热情,提升了学生的认知力和审美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2音乐作品的选择上要由浅到深
古典音乐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并且呈现的特征及类型多样,要想掌握古典音乐的所有领域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在古典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古典音乐的鉴赏阶段,学生会出现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在音乐作品的选择方面尽量选择由浅到深的古典音乐作品,使学生层层深入,在学习古典音乐的初级阶段,选择一些入门级的歌剧,比如威尔第的《茶花女》,这个歌剧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通俗易懂的,无论是歌剧的剧情设计,旋律及重点唱段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将这种歌剧引入初期的学习,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减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疏远感。
3.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古典音乐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探究,进行古典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使学生们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在教学活动中,发现中职学生的兴趣点大多集中在流行音乐中,因此,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并结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对古典教学进行完善与发展。例如,在学习音乐的节奏一课时,可以引入流行音乐,因为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在节奏上截然不同,流行音乐的节奏比较突出,情感流露比较强烈;而古典音乐节奏和弦乐句情感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节奏的强调点比较弱,比较注重整体的音乐情感流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古典音乐与实际的生活相联系起来,拉近古典音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结合时代发展特征,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收集古典音乐各种方面的信息,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善于发现与倾听古典乐的习惯,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为学习古典音乐创造良好的氛围。
4.4将近现代的电影片段引入到古典音乐课堂当中
通过将近现代的电影片段引入到古典音乐课堂当中,让曾经不了解古典音乐实际内容和内涵的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形式有一个轮廓性的认识,从而引起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得古典音乐能够受到高等职业院校的广泛欢迎。例如,在《教父》的情节当中,不同的环节运用了不同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渲染西方的黑帮实际环境背景,使得电影的实际效果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而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教父》电影的认识的基础上讲解《教父》电影内部的古典音乐背景,同时在对《教父》电影的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将古典音乐在电影合适的片段的运用讲解出来,将古典音乐的实际氛围渲染的优势讲解出来,让学生认识古典音乐的同时,对古典音乐的内涵与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在《我的野蛮女友》、《乡村骑士》等电影当中都运用了古典音乐的背景渲染能力。
3.4营造良好的古典音乐学习氛围
优秀的音乐能够舒缓人的心理压力,调节人的心理情绪,营造良好的氛围,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使中职学生在音乐旋律中感悟人生真谛,接受精神的洗礼。中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站这一平台,为中职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根据学生不同时间的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古典音乐的播放,在清晨的时候,可以播放维瓦尔第《四季》中的《春》,轻松愉快的音乐旋律,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盎然,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开启一天的好心情。午休时间选择比较放松、舒缓的音乐,比如亨德尔的《水上音乐》、舒伯特的《乐兴之时》,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能够放松心情。下午放学时选择一些轻松愉悦的歌曲,以及表现温暖和谐的歌曲。比如舒曼的《儿时情景》《森林情景》,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一天的学习生活。
结束语: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继承者和延续者,后代应该将中国古典音乐继承发扬下去,让世世代代都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努力推广,让全世界的人通过音乐的独特魅力了解中华的文化。中国古典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而历久弥新、不断传承,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中国古典音乐不同于通俗音乐,通俗音乐以其词曲通俗、朗朗上口而广为流传,中国古典音乐难免曲高和寡,因此,应该大力宣传中国古典音乐,让中国古典音乐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潘燕妃.试析流行音乐与中职音乐教学的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200-201.
[2]聂珊.兴趣培养策略在中职音乐鉴赏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5(08):27.
[3]陈璐.让流行音乐走进中职校音乐课堂[J].音乐时空,2014(23):180-181.
[4]蔡闻悦.中职教育中流行音乐教学实践略谈[J].音乐时空,2014(05):147.
[5]孙鹏.论音乐欣赏课在中职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歌海,2012(03):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