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形结合是一种学习方法,应用于数学教学中,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利于学生理解、吸收和应用。数形结合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必备的一种方法,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能使学生爱上数学,在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学好数学,并提升综合素养,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意义;对策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素质教育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图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辅助工具,能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显示出来,利于学生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数形结合教学模式,能减少学生的畏难心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知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直观化
数学知识相对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感受数学知识的乐趣,进而会陷入学习的烦恼中。将数形结合应用于数学教学中,能将数学各知识点的关系直观化,利于学生直观理解数学知识。如数形结合将数学知识以图形、线条、图案等方式展示,能将繁琐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利于学生找到学习和解题的突破口。
2.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数学知识如果只靠语言进行讲授,理解难度较大,如果将图形知识融入其中,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对于图形知识,学生的记忆特征是能快速且长久记忆。图形相对于抽象语言来说,给能学生生动的印象,利用图形的颜色、形状等能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内涵。如笑脸图标被应用于市场监督部门,笑脸表示各项指标为优秀,而哭脸表示为不合格,这已经成为一种认识常态。
3.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形结合是利用图形、线条、图案等进行数学知识的展示,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利于学生发挥感官理解知识,进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如在相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因题目材料会涉及变量和非变量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图形来解释各知识点的关系。通过图形的融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难以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知识框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模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如在讲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可以结合数形结合的方式为学生介绍知识。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对“1/3”的概念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将一个平均分成三部分,且每部分都不用同颜色填充的长方形展示给学生,目的是通过图形的介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1/3”的概念。
又如在讲授计算题目“一个人在一分钟之内可以吃掉1/3个苹果,那么他在半分钟之内可以吃掉多少个苹果?”在具体讲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形和线段将两部分分开来展示,一是利用图形展示苹果的数量,二是利用线段展示时间,之后让学生将两部分结合起来,了解题目解决的方式。
2.将隐性数学规律显性化
小学数学数学知识虽然内容简单,但知识体系全面,包括很多隐性知识。教师将数形结合应用于数学教学中,能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规律。如在讲授“位置与方向”时,多数学生因方向感差,对知识内容难以深入理解。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大门或操场等作为参照物,并利用黑板或多媒体画面,进行标注,同时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图形结合的方式以固定参照物为核心,了解不同建筑物的方位。在学生有一定了解后,教师让学生以班级的大门或关后窗户为案例,确定其位置,如从位置上看,教室的门在学校大门的右边,从方向来看,教室在学校大门的南边。通过固定参照物的设定,利用简笔画的形式进行图形展示,能帮助学生理解隐性知识,进而将隐性知识显示化,以实现内化和吸收。
3.将复杂题目简单化
小学数学中的实际问题解答是测试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可以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化,使学生在数形结合的研究过程中掌握题目的条件,了解题目的层次,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题目解答。如在讲授“路程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数形结合融入其中。如一辆小汽车需要从 A 地开往 B 地,速度为 100 米 / 小时,计划 40 分钟后到达B 地,但行驶一半路程后,汽车出现故障,需要进行修理,理时间为 10 分钟,如果小汽车的司机想要在原计划的时间到达 B 地,请问在后半路程中每分钟需要行驶多少米?在设计好题目材料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图形结合的方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首先,学生要仔细审题,以将题目中材料和条件转化为图形。学生利用线段进行路程表示,并将线段平均分为两部分,以表示前半段走过的路程和后半段未走的路程。其次,学生在线段的帮助下,对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处理,理清路程、速度及时间的关系。再次,学生在数形结合的过程中找到解题关键和思路,进而列出式子计算出正确答案。教师在学生解答之后对学生的解题进行补充性讲解,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解题要领,并在解题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数形结合的应用能力。
总之,数形结合是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教师要重视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从小学数学开始,将数形结合应用于可以应用的知识点中,使学生在数形结合辅助下直观化、具体化了解数学知识,在掌握数学知识,在提升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发展核心素养,以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雪梅.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释义及其应用[J].学周刊,2020,22(22):85-86.
[2]赖满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与应用[J].教育界,2020,(36):36-37.
[3]汤美玲.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助推器"[J].数学教学通讯,2020,(13):65,67.
[4]吴幼山.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3):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