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培养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余辉
[导读] 个性通常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个性通常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气质、性格、能力和兴趣等几个方面。影响个性发展的基本因素是遗传、环境和教育,而环境则是主要因素。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要重要得多”,因为“音乐是求心灵的完善的。音乐的节奏与乐曲有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最深处”。本文将从兴趣、能力、性格等几方面入手,探讨音乐教育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
一、从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品质
        兴趣是我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
 孩子在形成自己个性特征时,兴趣起着相当重要得作用,他是人格形成的动力系统。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材料发生兴趣。”音乐游戏是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重要方法之一。为此,每堂课我都力求精心创造音乐教学情境,把所要传授的知识编成不同的音乐游戏,寓音乐教学于游戏之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愉悦,学的有趣味,记得牢靠。如:音乐游戏《郊游》,游戏时学生自由的在教室走动,倾听老师用打击乐器奏出的节奏,调整自己走路的节奏,或在听到音乐时用动作来模仿郊游时所看到的景物。游戏中孩子们既体验和识别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所构成的节奏,又培养了他们的调节能力,更重要得是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欣赏交响诗《在中亚细亚草原》的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当他们聆听到空旷寂静的背景音乐中,突然出现了单簧管与圆号相继吹出了具有俄罗斯音调的第一主题时,一个孩子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说:“老师,草原原来是这样广阔、寂寞呀!”
另一个孩子说:“这段音乐好像一副壮观的风俗画,仿佛广漠无垠的草原上走来了一队人马······”
这段音乐给孩子们带来了较为宽广的想象空间,音乐的旋律与孩子的情绪产生了一种同构对应。孩子们满怀激情地说:“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柔和的圆号和单簧管奏出优美的旋律,仿佛使我们看到了威武的俄罗斯士兵骑着马,护送商队在广阔寂寞的草原行走。”感人的音乐促使学生自觉地探索音乐和学习音乐。
二、从培养儿童音乐特殊能力入手,发展学生一般能力
        音乐由于其自身的非语义性的特点,无论它对客观世界描绘是怎样形象生动,独具匠心,但直接呈现出来的音响,毕竟还只是一种无形的艺术音响罢了,只有通过欣赏者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在欣赏者的头脑中,把这种声音转化与某种客观世界同构对应的形象和意境。因此,学习音乐对儿童的想像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慨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一首好的歌曲,就有一个美好的意境和一个动人的故事。因而歌曲最受儿童喜欢,也最易被儿童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发展他们的想像力。

在教《小纸船的梦》这首歌曲时我让学生用五颜六色的纸,每人折一只小纸船,然后启发学生围绕歌曲中的“梦”展开想像的翅膀。孩子们举着小纸船随着歌曲三拍子节拍韵侓起伏荡漾,尽情的歌唱。乐曲中旋律进行、和声上变化音的运用,使音乐色彩发生了变化,给孩子们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有的孩子说:“我好像自己变大了,当上了船长,神气地驾驶着大轮船航行在大海上。”
  有的孩子说:“我好像和老师一样站在讲台上,指挥学生唱着动听的歌。”
  学生的思维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奔驰在想像的原野上,这都是歌曲激发了孩子们情感与想像力的结果。
  在音乐欣赏的教学活动中,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常常引导学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充分发挥了想像的作用和功能,学生欣赏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时,我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以整个心灵去倾听音乐,音乐的意境让孩子们联想到许多视觉画面——鱼跃、摇撸、竞赛等等。在用听、说、看、画、跳。。。。。。。多种方法赏析音乐的过程中,老师的诱导、同学之间相互启发、影响,从而加深了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想象力更为丰富。
         创造力是人们创造思维的能力儿童有音乐创造性思维的潜力,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创造。音乐教学中有大量的训练与活动,是培养孩子们创造力的有效办法。
三、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的形成与生存环境、自我教育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一种良好性格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教育。
   铃木先生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养少数伟人,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一个小孩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善的人格到极优秀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的追求。”
在合唱教学中,各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各具有不同的嗓音条件和性格差异。通过合唱训练,最后达到声部的和谐、均衡。经过严格训练的班级,他们演唱出来的歌曲是那么协和、动听,给人感觉就像一个人在歌唱一样,演唱中孩子们不仅在努力适应集体,而且还通过他们相互间的积极配合,创造出了一个协调而和谐的整体。像我校二年级一,班级合唱水准具有校级合唱队的水平,他们年级具有很大的凝聚力,年年被评为校或市优秀集体。
在学校的音乐课堂里和各种音乐活动中促进了学生性格和谐发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别是合唱队的孩子,显得更为突出。他们对自己不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能教严格地要求自己,对他人充满爱心,同学之间谁有困难都能主动去帮助,对社会上的事也很关心。
综上所述可以使我们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小学生良好的兴趣品质、能力的发展和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不可低估的作用,对学生的个性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这种作用和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任何科学都不可替代的。柳斌指出:“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教育正面临着新挑战和建国以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此,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已日趋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度的重视,在这种大好形势下,音乐教育可望为提高面向一代新人的国民素质发挥更大的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