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初中教育教学中的热门词汇。对初中数学而言,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上来。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和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构建出高质量、高效率的数学课堂,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逐渐具备适应个人未来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通过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内涵,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指对数学一门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掌握多寡,而是以数学数学学科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科兴趣以及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还包括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种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初中数学课堂而言,教师要通过高效课堂的构建,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贯彻落实我国教育改革的相关政策要求。
一、创设问题情境,开拓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
学生对待数学问题思考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了让学生逐步地寻找到正确的思考方式,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欲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课堂任务的高效完成创设良好的条件基础,实现完成构建初中数学教学任务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为了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构以及思维活动的特点合理的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的探究与思索。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拿出一张纸,告诉学生这张纸的厚度是0.1毫米,然后教师在一次折叠一次、两次、三次、四次……然后引导学生列出式子计算这张纸的厚度。通过这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创设,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能够以更积极自主地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学生学习任务的高效完成创设良好的条件基础,进而保证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二、创新教学方法,科学利用信息技术融入课堂
数学知识本身是比较枯燥的,所有的知识光靠教师在黑板上单调地板书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将知识教得晦涩难懂。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新时代下,教师可以依据时代特征,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让数学知识体系的轮廓更加清晰,同时也让教学的过程更加直观。比如在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1“几何图形初步”章节中,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幻灯片,通过动画展示各种几何图形的构成,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让学生更轻松、全面地理解和掌握不同几何图形的特征。如果仅仅通过对各种几何图形定义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有一个具体的认识的。利用先进的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使得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而有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
三、树立科学教学观,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科学教学观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老师都要具备的一种教学理念。在新课改背景下,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而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从主导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主要承担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初中数学老师开展的教学活动也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设计,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来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数学老师借助一些科学的方法来强化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拥有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培养应用能力并不是指学生单纯解题能力的提升,而是突破学科限制,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数学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在探究中完成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从而使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不同的学生有着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如有些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能力,但是缺少空间感和想象力。数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够有利于学生的相互学习和帮助,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角度下,需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学生的个人表现,客观评价学生,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沪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平面上的点坐标”的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能够认识直角坐标系,深入了解点的坐标和象限的含义,正确绘制平面直角坐标系,准确的标出点的位置。在课堂活动开展时,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设置相应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题目,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将不同的绘制环节由不同的学习完成。如有的学生负责坐标点的确认和刻度的分割,有的学生则是负责坐标系的具体绘制。在绘制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任务的互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开展组内的合作学习,相互之间学习和帮助,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核心能力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回归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价值和作用,使教学更具生态性、科学性。前面从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助力于初中数学教育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獻:
[1]王新秀.试论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8):40.
[2]王桂荣.初中数学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效课堂构建[J].当代教研论丛, 2018(02).
[3]关海凌.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24):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