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1期   作者:高群英
[导读] 化学学科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是学生接触和了解化学的初级阶段
        摘 要:化学学科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是学生接触和了解化学的初级阶段。因此,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时,要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措施,有效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要从学生生活角度出发,通过引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场景,以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打造高效化学课堂。
        关键词:中学化学 生活化教学 应用
        化学是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和质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化学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则可以促使化学教学目标顺利实现,进一步推动学校的长足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化学教学方法和模式也必须进行不断创新,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旨在通过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所学知识,真正意义上实现学以致用。
        一、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初中阶段是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的起始阶段,所以,在讲授化学知识时,我们要积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入手,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知道,化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是处处存在的,我们生活周围随时可见能用化学知识和原理解释和阐述的事物及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使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比如,在学习《性质活泼的氧气》这节内容时,我并没有直接为学生讲述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这些理论知识点,而是一上课,就让学生观看了几张与氧气有关的图片,如火箭发射、运动会场上熊熊燃烧的火炬、医生抢救危机病人、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海底潜水、葡萄经过长时间的放置变得腐烂……然后对学生说道:“同学们,这些现象和物质你们熟悉吧,在这些图片中,每一张都与氧气息息相关,氧气是我们身边十分熟悉的物质,它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那你们对它了解得多不多?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有关氧气的知识。”这样,我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构建出了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既使学生明确知道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也顺利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内容生活化的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都会运用到相关的化学知识。但是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有时候教师既要兼顾升学和考试的压力,又要兼顾化学课时的安排,使得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很少甚至没有,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平衡好升学和教学的关系,使得教学内容既具有生活化也能够兼顾学生的考试压力,切实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效率。如,在教学“常见的碱”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鸡爪”展开实验,教师提前将鸡爪浸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然后和没有浸泡过溶液的鸡爪进行对比展示,通过这样的生活化的情境、生活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既能够兼顾学生升学考试的压力,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化学知识的妙用,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借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但是由于化学学科专业性较强,有专业的化学符号、化学反应方程式等,使得很多学生因理解难度大、记忆比较吃力等而对化学学科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将教学内容生活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比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的知识时,可以借助常见的生活现象:糖放入水中后,糖消失了但水却变甜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等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的存在和分子的性质。而在酸碱反应这一章节中,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内容:蒸馒头时加入小苏打可以使馒头松软可口,原因是什么呢?弱酸性有益于头发的健康,你能解释为什么用洗发水洗发后还要使用护发素吗?在学习气体溶解度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很多气体看不到摸不着,学生对于其直观感知相对匮乏,此时可以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比如打开汽水瓶盖会听到“嗤”的声音,喝完汽水后会打嗝;天气炎热时,鱼类会游到水面附近等生活现象分析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课堂教学以这样生活化的内容开展,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形中培养其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进行生活化的课后实践
        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检验还是要落实到实践环节,通过实践环节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升华。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将所学的化学知识结合现实生活问题进行合理潜移。这就需要教师多多鼓励学生在具体生活中进行进一步研究探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让化学融入生活,融入社会。例如以在学习“化学与生活”这一单元内容是,通过其中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区分“真丝”、“人造丝”之间的不同及特点。结合这些物质的特点提出不同材质服装的优缺点和相应的保护洗涤措施。不仅如此,生活中常见的家装装修绿色材料的选择,金银珠宝的辨别,家庭饮食各营养之间的平衡等问题都会涉及到相关的化学知识。因此学生深入课后的生活化实践探究是巩固学生化学知识的有效手段。
        结语: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融合生活化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立足实际,恰当融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注重实际生活与教学难点的结合,加强生活化的实验演示对学生的实验素养、逻辑思维素养和科学素养进行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海燕.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活化学[J]. 课程教育研究,2018(31):171-172.
        [2]吴光发.浅谈初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8,29(29):107-108.
        [3]何秀娟.关于初中化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29):95-95.
        [4]张敏.关于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研究[J].南北桥,20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