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学教育阶段中,音乐教育对于激发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发展学生的独立欣赏能力,将创造力作为前提基础。在平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借助音乐熏陶学生的心灵。本文逐一阐述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欣赏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策略,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感情,与此同时缓解平日的学习压力,为后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学音乐;欣赏能力;创造能力
一、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感知能力
从某种程度来看,音乐欣赏能够从侧面展现出人的内心世界,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育与大脑的开发。在平日的中学音乐课堂当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唱歌技巧、乐理知识,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提高自审美能力与感知能力,深刻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学生在欣赏音乐曲目的过程中,会在脑海中想象作品的整体形象,并借助自己的想象对其进行二次塑造。因此,创作音乐作品的过程,属于首次的创造,学生对于音乐形象的想象与塑造,属于二次创作,真正培养学生的现象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各方面综合能力。
(三)培养学生情感品质
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交流情感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就是音乐,也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时,应为学生传授基础的乐理知识,并欣赏相关音乐作品,陶冶学生情感,将音乐当中的内在精髓内化成学生自己的品质,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实现德育教育。
(四)提高学生文化底蕴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所挑选的音乐作品,均是一些适合学生且经典的作品。学生在欣赏经典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对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进行深入了解,以及音乐作品所传承的精华,明确音乐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当学生掌握欣赏音乐作品的方式后,则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音乐的文化背景与创造背景,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学生对音乐这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后,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因此,教师应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这门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这是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前提基础。兴趣属于一种内在动力,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忽略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而是采取一些强制性手段,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所知所想,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再对其进行引导与鼓励学习其他曲目,拓展学习范围欣赏不同风格的曲目。
(二)选择科学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过程中,动作法与比较法属于两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首先,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动作法属于一种直接有效的方式,对于音乐作品当中所表达的内容,学生可通过动作直接表现出来,学生在欣赏曲目的同时融入相关动作,真正体会曲目的内在含义。比较法也被称之为对比法,将不同的曲目进行对比,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给予提示,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增加难度,让学生对其进行分析鉴赏,同时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什么科目教学均应如此,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带领学生体会作词作曲人的思想情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实现动作与规律的相互结合,学生在音乐的体验过程中,充分了解作词作曲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每位学生都是不同个体,对于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现阶段的音乐教育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借助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还应与日常生活相互联系,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音乐存在的价值,愿意主动融入到音乐当中。最后,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情感变化,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授课,使学生切实感受到音乐这门学科的独有魅力。
(二)启发学生想象能力
人的认知历史,是发挥想象力的前提基础,也是一种在认知基础上的二次创作。在音乐欣赏与音乐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想象,对音乐形象进行二次创造,充分理解音乐作品当中蕴藏的含义,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鼓励学生主动发挥自身想象,探索音乐的内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愿意全身心投入其中,提高自身学习效率。另外,保证课堂教学计划,引导学生表达自身对音乐的感悟。
(三)营造良好教学情境
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为真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与创造能力,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借助音乐的形式将自身体验感悟表达出来。通常情况下,创设情境的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教师可发挥语言的魅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第二,教师可对教学氛围进行渲染,为学生创设相关音乐情境,搜集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第三,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从听觉与视觉等方面刺激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结语
在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与创造能力,属于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给予高度重视,满足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因此,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与欣赏能力。久而久之,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敢于大胆表达自我,满足学生今后全面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初探[A]. 马俊杰.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 2019
[2].浅谈中职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A]. 王桐,王娟.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C]. 2019
[3].音乐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研究[A]. 孙海露,周楠,王铭,周瑾,胡雁.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八卷)[C]. 2017
作者简介:陈彩珍,女,汉族,籍贯:江苏省宜兴市,当前职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