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途径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涂玮
[导读] 小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启蒙阶段,集工具性、启发性及趣味性于一体
        摘要:小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启蒙阶段,集工具性、启发性及趣味性于一体,既教会学生使用基本的语言文字,从而掌握基本汉语应用,也启发学生交流情感、表达自我。阅读作为贯穿语文教学始终的重要途径,能够多方面立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简要阐述了课外阅读积累提升的必要性,并提出一系列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途径,旨在促进学生道德情感陶冶,提升课外知识积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提升途径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的课余时间也逐渐被电子产品所占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甚至成了一种奢望。尤其是在,由于缺乏父母的指导和陪伴,学生往往会将课余时间全部投入到手机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阋读非常重要。除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外,课外阅读还能有效培养其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陶治学生的情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起日常阋读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课外阅读积累提升的必要性
        阅读的本质是汲取书中所承载的道义和优秀的文化核心,古人言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这是源自对圣贤之书的尊崇和热爱,优秀的经典作品集中了古人思想的精髓以及对自身、对社会的深层次思考。而传统的诗词对抒情、叙事的完美呈现更是为学生人际交往和成才成长提供了肥沃的精神养料。通过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达到内在精神的升华与熏陶,用阅读来达到教化、传道的目的,这就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阅读在传承教化的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透过生命的表象深究自身存在的内涵,跨越时空的界限,体验不同的丰富情感。例如曹文轩儿童小说中塑造的人物,立体全面地再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可以为学生树立一种精神榜样。阅读中所呈现的喜怒哀乐、真假美丑都会积淀学生个人情感的厚度,拓宽学生生命的宽度和广度。这种情操的陶冶可以让地区的学生呵护自我梦想的实现,建立自身的主题价值,追寻独一无二的人生篇章。最大的目的。阅读目的应该归结于实践,知行合一不仅是传统中国人所尊崇的学习方式,也是现代社会中提升自我的快速路径。更多时候,我们只注重知道,但是更应该明白如何做到,只有真正做到在阅读中实现反馈于实践,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这也是阅读最终的目的所在。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积累的提升路径
(一)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不断重复中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这就需要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以精读与作者对话,与心灵沟通;以略读了解作者大意,博闻强识,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和阅读目的,让学生灵活运用深度阅读、浅层阅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深层次的阅读兴趣。学生作为课外阅读的主体,只有积极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才能最大发挥阅读的作用。阅读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个性化的隐形行为需要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外显,这就有必要建立立体化的评价体系,其中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庭评价教师评价等多方面评价,在评价中产生共鸣、补充、质疑,在丰富阅读体验的同时,形成阅读引导合力在灵活评价体系建立的同时也要注重硬性评价指标,例如阅读目标考核制度、读后感写作大赛等多种形式的等级考核制度,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热情,通过积极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以达到鼓励和正确引导的目的。
(二)科学利用网络资源,联通线上线下阅读
        随着阅读方式的时代化发展趋势,一些城市大型图书馆应该加强对地区学校的对口支援,加强数字阅读、移动阅读和网络阅读平台建设,运用新媒体、多媒体等数字技术加强阅读中的技术开发,让“数字阅读”在地区开花结果,深入人心。这样的转变源自阅读方式的转变,让读者从浅度阅读走向深度阅读的同时,也实现了从传统的纸本阅读走向作者阅读、讲座阅读、公开课阅读等多层次、立体化阅读方式的转变,这也是为地区小学创造阅读的有利机会。地区的学校可以对接这些线下阅读资源,创新阅读推广方式,积极拓展阅读互动主体,从单纯的读书走向读经典、读文化、读名家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资源,将浩如烟海的数字图书资源引进学校,让感兴趣的孩子随时阅读,从而轻阅读、浅印象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了解历史、科学、经济、生物等多方面的知识,以琳琅满目的内容吸引学生,让线上线下的阅读模式成为常态。
(三)加大阅读资源投入,完善班级借阅制度
        针对地区小学课外阅读资源匮乏等问题,国家和政府应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项的资金拨款,用于图书维护、图书采购、人员开支等方面,学校要拓宽小学图书馆建设和维护的资金渠道,寻求企业和社会组织资金援助。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多以简短的拼音读物为主,兼顾科学的启发性故事,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注重引入符合学生阅读水平的读书,逐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论: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但是多数小学生都没有课外读习惯。想要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日常阅读习惯,就需要教师提升重视程度,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树立课外阅读习惯,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高婕,吴雪敏,张红艳.基于知识建构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0,30(01):18-22.
[2]贺玉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策略[J].甘肃教育,2020(04):137.
[3]丘芳荣.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3):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