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小学教学里,语文教学是基础,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在其他学科方面的认知。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从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开始,然后再渐入佳境,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学好了识字,那语文的基础就打好了一半。在国家的新课程教学标准当中,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本文将从寓教于乐、轻松识字的方面对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 识字教学
引言:
文以载道,拼音和识字是进行语文学习的必要条件,语文科目的学习是其它科目教学的基础,故在掌握了拼音之后,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1]在识字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应该将学生所熟知的语言材料作为教学的主要材料,教学方式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老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总结了以下的几种教学方法,并且结合了一些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一、创设情境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生活才是他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用生硬死板的方式将生字填鸭式的灌输到大脑当中,可以通过创设一个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因为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所以他们有了更积极的动力去学习。在学习一些名词的时候,如果涉及到与学习相关的字词,比如说“教室、桌子、黑板”等这一类的,老师就可以将课堂作为一个简单的情景,让孩子参与进来。而如果要涉及到一些事件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自我参与的方式,寓教于乐,轻松学习。创设情境不单单可以用到识字教学当中,同时也可以运用到拼音教学、阅读教学等各个方面。可谓是一种万金油式的教学方式。
二、循循善诱法
识字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认识了这个字,同时也要加强对汉字含义的理解和运用。如何理解汉字与学生自我的学习能力有关,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是同一个老师的授课内容,但是不同的学生他们理解上也会有偏差,这也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比如说对于各种形近字和形声字的认识,木板的“板”和出板的“版”,松弛的“弛”和奔驰的“驰”,竟然的“竟”和竞争的“竞”等等,这些字它们的外形相似,但是含义却截然不同,导致学生们很容易就会出现混淆。
比如说在针对“堤”与“提”这两个字,老师要引导学生说出来“堤坝”和“提水”这两个词,然后再说他们的区别,因为堤坝是由“土”建成的,所以带着提土旁,而提水是用“手”,所以带的提手旁。通过形象的语言文字描述,建立对汉字的认识。
三、加强练习法
小学生的识字,对于他们来讲,整个过程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需要老师给学生安排一些练习。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字里边去做一些换偏旁的练习,针对这一教学特点,从简单的字开始,慢慢的加大难度。这样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对于偏旁和部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有利于学习之后的知识。
通过经常性的练习可以让学生不断地巩固学习内容,学生通过隔三差五的练习强化自己的知识框架,给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四、布置任务法
单单在课堂上学习是不行的,课后的练习任务也一样重要。因为低年级学生其本身的观察分析能力比较弱,自主学习水平缺乏培养和提升,在下课之后,他们很少主动的去参与到识字当中去。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老师给他们布置一些任务,比如说在家里边看书、看电视剧的时候去找一些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或者是刚学习过的生字,然后把这些生字讲给自己的同学,或者是爸爸妈妈听,通过这些简单有趣的小任务,既丰富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五、复习巩固法
学习重要的不仅仅是求知,同时也要懂得复习。善于温故而知新,往往能够从以前的学习过程当中找到一些新的观点和发现,检查自己是不是之前的学习有什么误差。正如刚才所说,学生的短期记忆力比较良好,但是如何能够将他的短期记忆力转化为长期记忆力,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巩固,温故知新。在日常的学习当中,老师可以经常在课后做一些相关的识字试题,让学生复习巩固。在上课之前进行检查,可以了解到学生在上一节课的时候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包括在下课之后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都能起到复习的目的。
六、趣味学习法
在小学生的眼中,他们对于整个世界充满了探索欲望,老师也应该抓住这样一种探索欲,将其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比如说根据学生的兴趣制定例如识字卡片、趣味猜字谜等这类的游戏,同时积极鼓励,出现问题的时候努力更正,给学生提供积极正面的反馈,引导学生利用外部事物,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在最新的语文新课标中提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不可小觑。”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轻松识字,踏入语文学习的殿堂,是我们老师应该承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范意香. 浅谈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的趣味渗透[J]. 课外语文:下, 2017(9):49-49
[2].王莹.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的方法[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6, 000(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