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钢筋混凝土及砌体工程施工的施工工艺探讨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高锐安
[导读] 摘要:为了使桥梁钢筋混凝土施工得到质量的保障,工程施工应主要从桥梁工程的支模、钢筋绑扎以及浇筑施工等工序进行控制,促使工程质量及施工工艺满足预期施工要求。
        身份证号码:44200019800501xxxx
        摘要:为了使桥梁钢筋混凝土施工得到质量的保障,工程施工应主要从桥梁工程的支模、钢筋绑扎以及浇筑施工等工序进行控制,促使工程质量及施工工艺满足预期施工要求。本文针对公路桥梁钢筋混凝土和砌体工程施工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路桥工程钢筋混凝土砌体工程施工工艺
        1模板安装的施工工艺
        1.1模板安装的施工工艺
        (1)使工程结构及构件部分的位置及形状尺寸的准确性得到保障。
        (2)在施工之前应对模板设计进行做好,使其承载能力、稳定性及刚度得到保障,能够对新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以及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荷载进行承受。
        1.2 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方法
        (1)在模板和混凝土接触面对隔离剂进行涂刷,避免在钢筋和混凝土接触位置有隔离剂黏污现象存在。
        (2)在模板安装的过程中,应运用防倾覆的临时支撑进行设置。
        (3)在模板安装的过程中,避免接缝出现漏浆问题,应达到25mm以下即可。控制相邻梁模板表面的高低差,使其低于2mm即可。
        (4)应根据设计要求对跨度低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进行模板的起拱,当不会有具体设计要求存在时,应对起拱高度实施控制,使其跨度控制1/1000~3/1000。
        (5)在模板上固定的预埋件进行空洞预留时,应避免有遗漏问题形成,确保安装的准确及牢固效果。
        (6)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运用浇水湿润的方式对模板进行施工,避免模板中产生积水问题,将模板内存在的杂物实施彻底清除。
        (7)在拆除模板的过程中,禁止对混凝土构件的棱角造成损坏,应当底模的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即可实施模板的拆除。
        2 钢筋工序的施工要求
        2.1钢筋材料的控制
        (1)在材料入场时,要求其具备有效的试验报告单、出厂质量证明,且钢筋表面或每捆钢筋都应有合格标志。根据钢筋批号和直径在入场时进行分批检验,主要的检验内容包括:外观质量、标志等,并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对力学性能进行抽样试验,当试验达到合格要求之后即可在工程施工中运用。
        (2)应根据设计要求对施工中运用的钢筋级别、直径及种类进行应用,若需进行代换时,则需通过设计部门签字许可。
        2.2钢筋的加工
        (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钢筋形状及尺寸的加工实施控制。
        (2)确保钢筋表面处于洁净效果,避免存在油渍及损伤现象。
        (3)Ⅰ级钢筋末端设置为180°弯钩,对平直部分的长度实施控制,与钢筋直径相比,使其达到其三倍以下。
        (4)对箍筋实施135°的弯钩设置,与箍筋直径相比,使其平直部分控制在10倍以上即可。
        2.3钢筋的连接
        (1)采用钢筋接头在最小受力位置实施设置,禁止在相同纵向受力钢筋上对两个或大于两个的接头实施设置。
        (2)在焊接钢筋之前,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进行操作,要求焊工应具备持证上岗的要求,在规定范围内进行施工。
        (3)接头焊接与钢筋折弯处与钢筋直径的10倍相比应相对较低,不应在钢筋的梁端、最大弯折处以及柱端的箍筋加密范围内进行设置。
        (4)应相互对同一构件上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实施错开,对钢筋绑扎的搭接接头位置长度实施控制,使其落实在搭接长度的13倍即可,所有搭接接头重心点处于连接区段内的搭接接头都称之为相同连接区段,在总受力钢筋面积的百分率以内,接头受拉区占据了25%以下,而受压区则达到50%以下。
        (5)在梁柱构件的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范围之内,当具体的箍筋配置设计要求不满足时,钢筋的最小直径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应小于其5倍,不能超过100mm。而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则应小于其10倍,控制在200mm以下。

若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超过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断面外100mm范围内对两个箍筋进行设置,使其间距保持在50mm即可。
        2.4钢筋的绑扎及安装施工
        (1)在钢筋的交叉点位置运用钢丝进行绑扎坚实。
        (2)运用钢筋网除了与外围两行钢筋的交叉点相靠近的板和墙进行绑扎加固之外,还应对中间部分交叉点实施间隔交错绑扎处理,促使受力钢筋不会形成位移现象,对双向受力的钢筋实施完全扎牢。
        (3)结合相关规定,运用取样试验的方式对钢筋焊接进行操作,使所提出的试验报告的及时性得到保障。
        3 混凝土的施工操作要求
        (1)要求施工中运用的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存在,且不能超过三个月。在材料入场时,应运用取样的方式实施物理性能试验,对试验报告进行及时出具。当达到合格要求之后即可应用与施工过程中。从水泥出厂进行计算,当试件超出三个月时,应运用物理性能检验的方法对水泥进行处理,直至处于合格之后即可实施作业。
        (2)应根据试验室出具的配比通知单对混凝土实施拌和,并对水灰及混凝土用量实施严格控制。
        (3)根据相关规定对混凝土实施充分拌和。
        (4)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上的杂物实施彻底清除。
        (5)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对施工缝进行正确预留,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对施工缝的位置进行确定,并在结构受力较小且施工便利的部位进行设置,并预留柱在基础的上方。在与板的短边平行的任何位置对单向板实施预留,存在主次梁的楼板应按照次梁的方向实施浇筑,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对施工缝进行设置。
        (6)在施工缝位置进行混凝土继续浇筑时,应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有效清除水泥薄膜、软弱混凝土层以及松动石子,通过充分湿润处理,避免存在积水现象。在对柱进行浇筑前,需要采用和混凝土内成分统一的水泥浆对底部实施5~10cm的填筑。
        (7)应整体对梁板实施浇筑。在混凝土浇筑时,应对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进行控制。当混凝土浇筑结束12h后即可实施浇水养护处理,梁板浇水养护时间应达到7天以上,运用塑料膜对柱实施缠绕,使其内部水分得到充分保持。
        (8)浇筑混凝土施工应达到一定的密实度,对于具有较小厚度的构件应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振捣,而柱梁振捣则通过振动棒进行操作。
        4 砌体工程的要求
        4.1施工材料方面
        (1)根据设计要求对砌块品种强度等级、出厂合格证以及规格进行控制。
        (2)根据要求在砌块入场时进行取样试验,并结合试验报告,当达到合格要求后即可投入使用。
        (3)根据设计要求,在砌筑砂浆之前对配合比进行申请,结合砂浆配合比通知单在施工中计量出材料,进行充分搅拌处理。
        (4)平整堆放施工现场的砌块,使堆放高度控制在2m以下。当具有防水要求时,避免有淋雨现象产生。进行排水操作,确保砌块达到干
        净效果。
        4.2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要求
        (1)当砌筑砂浆搅拌之后,应对其稠度进行控制,使其达到5~7cm最为适宜。
        (2)对于砌筑砂浆应通过随机取样的方法,对于留置的试块进行试验室送检处理。确保现场拌制的砂浆应及时运用,在水泥砂浆及水泥混合砂浆拌和之后应分别在3h、4h内使用完成,当施工过程中最高温度达到39℃时,应分别在2h、3h以内使用结束。
        (3)在搅拌砂浆之后及使用中,应在贮灰器内对砂浆实施盛入,若砂浆初期产生沁水问题时,应在砌筑之前实施再次拌和施工。
        5 结语
        总之,路桥钢筋混凝土及砌体工程的施工主要分多个方面,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程施工工艺进行操作,促使路桥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把路桥工程使用寿命延长。
        参考文献:
        [1]李向阳,方文俊.梁柱结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J].陕西煤炭.2005(02).
        [2]阮涛,李泽满.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在梁柱节点中的施工方法[J].科技资讯.2005(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