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针入度测定仪在公路工程专业检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仲翔
[导读] 摘要:本文对沥青针入度仪的构成与操作方式进行分析,并阐述该仪器在公路工程中的检测方法。
        上海东铁五金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对沥青针入度仪的构成与操作方式进行分析,并阐述该仪器在公路工程中的检测方法。根据试验结果可知,对于不同剂量沥青来说,其针入度差异也会随之增加,且针重越大,越便于区分不同剂量下的沥青针入度。当试验条件为针重150g、温度为30℃、贯入时间为5s,可使针入度值更加可靠,能够对沥青性能准确评价。
        关键词:沥青针入度测定仪;公路工程;专业检测
        引言:在公路工程中,沥青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在选择沥青标号时针入度属于主要依据,可体现出沥青在荷载作用下的抗变形能力,与路面的路用性紧密相关。近年来,SBS改性沥青在公路工程中广泛应用,但是在以往的应用中常常忽视此类沥青的流变性与特殊性。对此,应通过修正针入度的方式,使沥青性能检测更加准确可靠,公路工程质量得到切实保障。
        1沥青针入度仪简介
        该仪器是采用电容数字百分表与数控电路相结合研发的测量工具,当前该仪器的生产厂家较多,且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使其应用更加便捷,具有低温、适用环境广等特点,可使沥青针入度检测更加精准可靠。
        1.1构成
        该仪器主要由温度传感器、机座、照明灯、针杆释放器、恒温水浴盆等内容构成。其中,机座上方设有照明灯与温度传感器,在机座内部设有控制电路,在前面板上可显示温度、时间、深度数等内容,后面板上带有电源插座、位移传感器接口、校准孔等等。释放器设置在立柱上方,支持自动或人工两种控制方式,在设备的左侧设置了一组升降按钮,可对释放器运行状态进行调节,便于数值读取。照明灯可用于对针照明,温度传感器适用于水温控制,其主要特点在于试样装置、显示装置、电脑数控装置等等,可通过齿轮与齿条啮合的方式固定在主柱上,恒温装置安装在显示装置与数控装置之间。
        1.2操作方法
        该仪器的操作方式如下:首先,将沥青针入度仪事先脱水试样加热融化,温度不可超过90℃,时间控制在30min以内,充分搅拌过滤后注入器皿中,其深度应超过预期值的10mm,在温度为15—39℃的室温中冷却1h,做好密封处理工作;然后,将器皿放入清水槽中,保温1—1.5h,水面应超过试验表面25mm。将仪器时间开关调整到所需时间档位上,点击开始,在电磁铁吸合作用下标准针可灵活深入试样之中,当红灯亮起后,用手按下百分表触头与标准针外侧端面接触,此时指针所显示的数值便是针入度。在每次检测之前,都应检查并对保温皿内的水温进行调节,在试验完毕后,将标准针取下,采用带有溶剂的棉花擦拭干净;对仪器进行调整,使其水平后,按下释放按钮,将标准针的针杆提起后,使其顶端面与百分表的触头相接触。待盛样皿保温1—1.5h之后,将其取出放入水温为25℃的器皿中,使试样表面与针尖相接触,将表的指针对零;由此反复操作三次后,取平均值即可作为本次检测的最终结果[1]。
        2沥青针入度仪在公路工程检测中的应用
        2.1试验材料
        在某公路工程沥青检测中,采用SK-90号、SL-90号与ESSO-90号三种类型的沥青。为了对不同SBS改性剂对沥青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采取了四种不同的改性剂,分别为线型结构1号和2号、星型结构1号和2号,1号与2号分别是不同改性剂的生产厂家。为了使改性沥青更加稳定,应加入稳定剂。在本文研究中采用自制稳定剂,具有理想的稳定效果,剂量加入量为2.6%。增溶剂是指在不相容共混体系中,可将共混物力学相容性得以改善的组分。当沥青材料中轻质组分量提高时,SBS可充分溶胀,构成稳定的网状结构,因此本文采用糠醛抽出油为增溶剂;所采用的矿料级配为AC-13,最佳油石比为4.8%。
        2.2设备校准
        在检测过程中,试验结果容易受保温时间、试样质量、标准针尺寸等因素影响。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精准可靠,应对仪器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对其进行有效的校验,具体如下:采用电子天平、秒表、万用工具显微镜、量块等等。试验环境的温度在10℃—30℃;环境湿度应低于80%,仪器禁止存在缺陷。具体的校准方式为:首先,对深杆位移数值进行检测,对仪器进行调整,使其处于水平状态,在连杆的顶端放置5mm的量块,使二者相接触,将显示盘指针调整为零后,去除量块,使测深杆与连杆顶端重合,对当前显示盘上的数值进行读取,再依次将10mm、20mm与40mm的量块放入针连杆的顶端,反复以上操作;然后,将电子天平校正为零,预热30min后使其稳定下来,将针与连杆一同称量,记录二者的总质量;最后,定时装置,在电源接通的同时按下秒表,当断电灯亮起时闭合秒表,对秒表的数值进行读取;再将按钮调整到其他档电路上,反复上述操作,对各档控制时间的通电与断电时间进行记录。


        2.3试验结果
        2.3.1针入度与针重联系
        为了探究针重对SBS沥青针入度的影响,在50g、100g与150g三种针重条件之下,分别采用ESS0号与SL号沥青制备24种SBS沥青开展针入度试验,试验结果为:当针重增加时,沥青的针入度随之增加。为了更加精准的分析不同针重条件下针入度增长幅度变动规律,针对多种情况下沥青针入度差异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可知:对于任何沥青来说,都带有针入度差异,其中150g的差异最大,100g次之,50g最小。由此可见,对于不同剂量沥青来说,其针入度差异也会随之增加,且针重越大,越便于区分不同剂量下的沥青针入度[2]。
        2.3.2针入度与试验温度联系
        为了探究试验温度对沥青针入度产生的影响,可分别在不同温度(15℃,25℃,30℃,35℃)下,分别针对ESSO号与SL号沥青制备的改性沥青开展针入度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可知,当温度不断升高,从15℃提高到35℃时,改性沥青针入度也随之增加,究其原因,试验温度不断增加,沥青黏度降低,弹性成分占比随之降低,导致沥青针入度数值增加。为了更加精准的分析针入度增长与试验温度间的关系,对于不同针重条件下,针入度差异也不尽相同,结果如下:对于任何类型的沥青来说,温度越高针入度差异便越大,在该试验中35℃的差异最大,15℃的差异最小。当温度较低时,不同沥青的针入度相差也会较小,甚至没有明显区别。但是,当温度提高到30℃、35℃时,针入度差异便会更加明显。
        2.3.3针入度对比结果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对于相同类型的沥青来说,当针重与温度增加时,针入度差值便会随之增加。由此可见,可通过适当增加针重、温度等方式,使沥青针入度得以提升,相对误差得以降低,并且较为精准的区分沥青间的针入度差异。为了更加准确的对沥青性质进行评价,本文提出修正针入度法,可对试验条件进行修正,荷重为150g,温度为30℃,贯入时间为5s。针对15种不同类型的沥青进行修正,与标准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1)在修正条件下,当剂量由3.5%提高到4.5%时,ESSP针入度数值变为6,与标准条件相比超过2倍;对于ESSO沥青来说,当剂量为3.5—4%之间时,针入度差值为9,与标准条件下二者针入度值相同。这意味着在修正条件下,对于不同SBS剂量来说,沥青针入值增加时,相对误差也会随之降低,可将沥青自身特性充分展现出来;
        (2)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对于不同剂量的沥青来说,其针入度差值越大,与之相对的动稳定度间的差异也会随之增加。但在标准状态下,改性沥青则没有这一规律,究其原因,在修正状态下,针入度的温度适用范围较广,可将沥青性质充分体现出来,以此将不同技术性质下的路用性能差异充分体现出来。由此可见,在修正条件下,针入度虽难以对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进行定量评估,但可对其进行定性评价,使沥青技术性能进行准确体现。
        2.4仪器应用要点
        根据以往实践经验可知,在利用该仪器时应注意以下要点:一是在检测过程中,当针连杆下落后要想重新提起,只需将测量杆轻轻向上推,便可自动固定住,不可大力推动;二是将器皿放在平台上时应轻拿轻放,禁止与台面相互碰撞,更杜绝与其他金属物质相借助,这样有助于平台水平;三是每次检测之前都应对器皿水温进行调整,取下装好的标准针,用带有溶剂的棉花擦拭干净,并放于干燥之处;四是检测完毕后,应将平台与测杆清理干净,并合理存放仪器;五是当电源电压不稳时,很容易出现“死机”情况,此时需要拔掉电源,等待3秒后再重新启动设备;六是将针连杆拆卸检测后,采用手动的方式安装,开启电源后按“手动”按钮,采用螺丝刀从下孔插入2cm左右后取出,将针杆上方从下孔轻轻插入,如若存在阻力,则利用螺丝刀将杆套恢复原位,禁止暴力操作,避免使传感器受损[3]。
        结论:综上所述,在公路工程中,可采用沥青针入度仪作为标号依据,将沥青在荷载作用下的抗变形能力充分体现出来。根据本文研究可知,对于不同剂量沥青来说,其针入度差异也会随之增加,且针重越大,越便于区分不同剂量下的沥青针入度。当试验条件为针重150g、温度为30℃、贯入时间为5s,可使针入度值更加可靠,能够对沥青性能准确评价。
        参考文献:
        [1]尹成安,张佳娜.浅谈沥青针入度仪的检测和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
        [2]徐永杰,慕春歌.自动针入度仪测定沥青针入度的方法与技巧[J].西部探矿工程,2019(12):221-222.
        [3]刘乾.道路工程沥青混合料检测措施分析[J].交通世界,2017,418(Z2):186-187.
        作者简介:仲翔,身份证号码:31011219860414xxxx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