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83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案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52例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不同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后,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能有效缩短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术后患儿疼痛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极大的提升了患儿的恢复速度和就医体验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质量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疾病中的一个种类,在新生婴儿中发病率占0.5-1.0%。介入治疗是当前先天性心脏病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式,其微创小、无需开胸、诊断准确率高、根治效果好,在临床中得到广泛认可。由于新生儿年龄小、耐受程度低、配合度低等问题,采用良好的护理干预手段,能有效提升手术的安全度与恢复效果。基于此,本文特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83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护理观察。全文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83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作为护理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模式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共31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在0.5-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2.3)岁;动脉导管未闭合25例,房间隔缺损6例。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共52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在0.7-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2.4)岁;动脉导管未闭合41例,房间隔缺损10例,其他1例。入选患者均经影像学、病理学确诊。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议批准;入选患者监护人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护理观察研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显著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基础护理。护理内容:做好术前准备,告知患儿监护人各项注意事项,并让患儿及家属做好术中配合,术后密切观察患儿病情进展。
观察组。行早期护理模式进行干预。
1.3观察指标
采用儿童疼痛行为量表对患儿疼痛程度进行评定,从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同时,观察统计患儿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手术情况及疼痛情况评分
两组患儿经不同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后,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一。
.png)
2.2两组患儿并发症情况
对照组并发症出现3例(占9.67%),其中皮下血肿1例,呕吐1例,发热1例。观察组无并发症出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入院时护理
患者入院后,带患儿、家属熟悉病房,消除患儿陌生感,拉进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感情。与患儿及家属深入沟通,了解患儿病情、性格特点。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工作,介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及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并展示诸多成功案例,尽量消除患儿及家属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强患儿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增加患儿及家属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依从度。深入了解患儿的情绪、心理状态,可以经常做点小游戏、平易近人的聊天、陪同看动画片等等,增强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消除不安等负性情绪(同时鼓励患儿家属多给予陪伴)。
3.2术中护理
根据患儿的年龄特点及性格因素,播放患儿喜欢、舒缓的音乐,帮助患儿取舒适体位。时刻关注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及表情变化,了解患儿是否有不适感。协助麻醉师做好麻醉操作,保持患儿各项通道畅通。
术后,股静脉穿刺患儿应指导卧床休息12h,股动脉应指导患儿卧床休息24h。护理人员定期观测患儿各项生命指正,持续与患儿、家属保持具有亲和力的交流,避免患儿情绪出现波动。麻药苏醒后,患儿容易出现疼痛难忍等状况,应指导家长使用电子产品向儿童播放动画片、音乐等,缓解患儿病痛,转移注意力。同时指导家属注意患儿氧气管通畅、为患儿鼻腔、口腔做好清洁工作,避免患儿出现不适。对患儿的血液循环、双侧足背动脉情况,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血栓等并发症的形成。对窗口封堵器做好观察,避免发生脱落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好饮食指导,避免患儿使用易产气的黄豆、红薯等食物,少吃多餐,多使用高蛋白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当患儿各项生命指标正常后,可鼓励患儿尽早下床活动,敦促适量运动,促进患儿早日恢复。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能有效缩短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术后患儿疼痛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极大的提升了患儿的恢复速度和就医体验,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珊.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呼吸机治疗中应用 ICU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0):1680-1681.
[2]杨珍珍. 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8):129-130.
[3]徐芳,黄珊珊.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1):1378-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