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 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4期   作者:孙珂
[导读] 目的:探析在产科护理工作中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摘要:目的:探析在产科护理工作中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本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6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6月。研究期间选取入住我院产科的88例产妇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为了明确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本研究采用对照方式,故将所有的产妇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中各占44例产妇。两组产妇入院后均接受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但护理模式的应用不同,分别是产科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两组产妇接受不同方法护理后,对其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记录护理期间产生的数据,主要包括:护理满意度、母乳喂养和母婴保健知识合格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数据,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根据数据分析,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母乳喂养和母婴保健知识合格率分别为(93.18%)、(97.73%)、(97.73%)相对于对照组(79.55%)、(88.64%)、(81.82%)较高,相比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时发现,对照组发生率为(31.82%)相对于观察组(6.82%)较高,相比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工作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程序化和标准化,提高了护理的主动性,有利于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产科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引言: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在产科的应用需要患者、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结合实际情况对护理计划进行制定,并保证其具有时间性和顺序性的特点,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程序的标准化,从而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当期我国对于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且该模式在临床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6月-2020年入住我院产科的产妇进行分析,并将其分为两组使用不同护理方法,以此探析在产科护理工作中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报道内容用以下方法呈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研究期间选择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妇88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将所有的产妇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4例。产妇的年龄范围处于25-40岁之间,中位年龄(32.31±4.26)岁。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可用于比较。
1.2方法
        使用产科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对照组产妇的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对产妇的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产妇的认知程度展开健康宣教。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在操作的过程中按照以下方法完成。首先,产妇入住产科当天,护理人员要抱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进行接待,并向产妇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并讲解医院的医生、护士的分配情况,同时详细讲解规章制度,以此减少产妇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1]。另外,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制定成册,并发放给产妇,同时向产妇讲解相关知识,提高产妇对产科知识的认知程度。其中,护理人员要在护理期间给予产妇足够的陪伴,尤其是分娩期间,并相关产妇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并给以产妇正确的指导,同时指导产妇正确的进食。此外,在产妇分娩时,护理人员在产妇床旁,详细的讲解相关知识,比如母乳喂养、挤奶方法、乳房按摩以及各种体位和技巧,在此过程中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最后,产妇出院期间,护理人员要向产妇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让患者详细的掌握各种恢复方法,比如机体恢复、子宫恢复等。
1.3观察指标
        两组产妇接受不同方法护理后,对其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记录护理期间产生的数据,主要包括:护理满意度、母乳喂养和母婴保健知识合格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数据,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是本研究中重要数据,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处理,故使用计算机录入所有资料并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使用n(%)和(x±s)进行描述,比较时分别使用X2和t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理后满意度比较
        如表1,观察组满意度为93.18%相对于对照组79.55%较高,相比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喂养、母婴保健知识比较
        观察组中产妇的母乳喂养、母婴保健知识合格率分别为(97.73%)、(97.73%)相对于(88.64%)、(81.82%)较高,相比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人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这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往的护理模式已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为了提高临床护理服务的质量,应该注重新型护理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就临床护理路径而言,其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具有标准化和程序化的特点,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要求性格人员对护理问题进行详细的评估,并注重护患沟通的作用,主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保证患者能够及时了解护理方法和治疗方法,同时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提出相应的问题,以此减少患者在诊疗期间的被动性,这种方法还有利于减少患者或家属不良情绪的发生,这种护理方法既提高了护理的主动性,又提高了患者的参与性。将其应用到产科护理工作中,有利于促进产妇护理意识的提升,并且还能够提高产妇的护理能力,对护理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产妇入院后接受临床路径的护理模式,是入院开始实施,直至出院后结束,这期间要保证护理方法的连续性、系统化和动态化,并且要对护理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记录,以及完成当天工作效果的评价,通过这种方法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2]。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母乳喂养和母婴保健知识合格率分别相对于对照组较高,相比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时发现,对照组发生率相对于观察组较高,相比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产科护理工作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有利于促进产妇健康知识的提升,尤其是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的操作技能以及母婴保健知识,能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保证产妇能够独自应对相关问题。护理路径实施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且在针对性护理服务实施期间,护理人员对产妇表现出绝对的耐心和细心,使产妇充分的感受到人文关怀,有利于促进产妇的满意度。另外该护理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减少产妇的住院时间,侧面减轻的产妇的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在产科护理工作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程序化和标准化,提高了护理的主动性,有利于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翠霞.临床护理路径用于产科工作中的护理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3):184-185.
[2]韦晓玲.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的应用进展综述[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12):177+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