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典型问题及其建议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38卷第24期   作者:王梓尧
[导读]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新建工程数量越来越多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新建工程数量越来越多,为了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但从实际发展现状来看,部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依然存在一些典型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而提出几点解决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典型问题;建议
         引言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这也决定了建筑产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关乎到民生。新时期下,城市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多,人们也更加注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如何保证建筑工程整体效益,是建筑单位重点关注的问题。新建工程多数都是高层建筑,具有工程量大、施工工艺繁琐、施工难度高等特点,这也增加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难度。虽然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了几十年,但在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典型问题,特别是面对“四新”(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时,往往难以更科学的开展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导致质量安全问题频发。这就需要针对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典型问题采取针对性解决对策,全程开展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抓住监督管理细节,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完工。
         1.工程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典型问题
         1.1监督管理主体权责不清
         如今,建筑行业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在多年发展中,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也有所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益。但依然有很多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部门存在工作内容重复、权责不清等问题,导致监督管理工作全责分配不合理,削弱了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益,也埋下了诸多质量安全隐患[1]。同时,很多建筑工程工期较近,缺乏前期的监督管理规划工作,造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过于形式化,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此外,部分监督管理部门经费不足,很多监督管理工作难以展开、缺乏人才队伍支撑,特别是对于大型建筑工程来说,如果权责不清、人员不足则难以提升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效益,造成资源大量浪费。
         1.2监督管理手段落后
         在新时期下,面对建筑行业发展的新形势,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也必须要跟上时代发展进程,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辅助开展监督管理工作,为更好的开展监督管理工作中提供可靠依据,保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规范性,从而更好的发挥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效用。借助现代化技术构建监督管理平台,不仅可以让监管工作变得更加透明,还可以提升资源利用率,拓展监管工作范围。但从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实际来看,能够构建监督管理平台的监管单位较少,即使使用了计算机设备,也是将计算机作为存储监管信息的工具,无法起到监督管理作用。
         1.3监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建筑工程监督管理工作内容多、工作繁杂,这对监督管理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甚至一部分监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能达到管理标准。监督管理部门人员配置中,灭有按照监管人员能力水平、特点分配岗位,缺乏对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工作经验、知识水平的考核工作。在实际开展质量安全监管中,无法发挥监管工作的实质性效益,对于新推出的“四新”难以掌控质量安全监控要点与核心,大大增加了质量监督管理难度[2]。
         2.对于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典型问题的几点建议
         2.1明确权责,推动改革
         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权责不清会直接影响监管工作正常展开,这就需要制定科学的质量监管制度,落实制度标准,发挥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实质性作用。针对监管工作中权责不清问题,要根据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的制度标准,明确监管工作开展的要求,积极与市场第三方监管单位加强联系,联合开展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造成监管权责不清的重要原因是管理体系较为落后,无法跟上新时期建筑发展需求,这就需要推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改革[3]。严格按照质量安全监管标准流程,划清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全责界线,剔除制度中不科学的条例,让各个监管岗位主体全责更加明确,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奠定基础。
         在体系改革中,要积极采用全过程监管方案,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其中,事前监管主要是对图纸、材料、技术报告等进行监督检查;事中监管负责对建筑工程主体、分项等质量安全进行监管,贯彻“三检”制度,做好自检、复检、验收工作;事后监管主要进行竣工监管、信息档案监管。事中监管作为工作核心,要对整个建设流程进行管控,如要严格控制楼板厚度、门窗护栏材料厚度等,从细节出发保障工程整体质量安全性。总之,在不同质量安全监管中划分权责与工作内容,对建筑工程展开全方位质量管控,充分发挥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效能。
         2.2建立信息化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根据建筑工程特点以及工程建设要求,对质量安全监督体系进一步革新,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建设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形成全新的监管机制。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让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流程、内容更加透明,加强监管工作信息的共享性。对原有的信息化设备再次升级,积极采用大数据技术判定监管规划方案的可行性,通过搜索类似工程成功监管案例作为参考。还要借助BIM建筑模型辅助进行质量监管工作,模拟工程施工流程,找出施工中质量安全的薄弱处,避免发生碰撞、变形等,从而给施工方案提出建议。
         在信息化管理体系当中,要分为多个模块,包括材料监管模块、质量安全监管模块、施工监管模块。材料监管模块中,包括材料信息、P&ID绘制、质量检测信息等,主要是提供材料信息的监管与共享;质量安全监管模块中,主要是对工程质量安全进行监管,强化工程设计防控工作,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监管,制定科学的监管方案,严格按照方案内容开展监管工作;施工监管模块中,以保证质量安全为核心,借助BIM软件对工程展开深度分析,加强施工现场布局、采集工程施工信息,将所采集的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以备后用[4]。
         2.3提高质量安全监管人员专业能力
         根据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标准选择监管小组成员,每位岗位人员都要满足质量标准。通过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培训制度,结合质量监管人员现状,强化质检标准、操作流程,针对工程中涉及到的“四新”进行强化培训,开展实习操作模拟,将监管技术更好的落实到实际生产当中。同时,加强监管人员道德教育工作也十分重要,避免质量监管人员和施工单位私自沟通,保证质量安全监管的独立性。科学开展道德教育工作,可以有效提升监管人员自律性,确保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新时期下,监管工作也要跟上时代发展进程,加强知识更新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的开展安全质量监管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保障工程综合效益有着重要意义。这就需要仔细分析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存问题,针对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包括明确权责、积极融入信息技术、加强人员综合素养等,抓住施工中的细节问题,从而保证工程整体质量,提高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蒋磊.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典型问题及其建议[J]. 建材与装饰, 2018, (38):119-120.
         [2]吴松槐.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典型问题及其建议[J]. 中华建设, 2018(12):60-61.
         [3]游勇.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典型问题分析[J]. 建筑技术开发, 2017, (21):116-117.
         [4]覃小惠. 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典型问题探讨[J]. 建材发展导向(上), 2016, (11):87-88.

作者简介:王梓尧(1992-),男,汉族,江苏省南京市人,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市政工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