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有效措施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8期   作者:张震
[导读] 在经济的推动下,城市化建设增长显著,其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产
        摘要:在经济的推动下,城市化建设增长显著,其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施工团队要想快速建设出高质量的建筑使用恰当的施工技术和科学的现场管理方式才是根本,目前许多建筑企业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不断对施工技术和现场的施工管理方式进行研究和革新,本文将针对这两方面的措施进行严密地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
        引言
        在建筑项目工程中,不仅施工范围大、涉及施工人员多,而且施工现场环境较复杂,且应用到的施工技术种类也多,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才能有效保证项目施工质量和进度。但是在实际的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导致整个项目施工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严重影响项目施工的有序开展。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1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地基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地上建筑工程质量与使用寿命,随着当前社会公众对于建筑工程质量要求逐步提高,地基的重要意义尤为凸显。在建筑工程实际开展当中,由于工程选址位置的地基复杂多样,一旦无法满足工程建设实际需求,势必需要采取人工方式对其进行改良和加固,以确保地基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因此,地基处理技术也是现代建筑工程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开展期间对于地基所采取的施工技术,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强夯法,强夯法是地基处理技术的常见手段之一,通过机械设备作为依托,对地基土进行反复打击,以排除地基土内部空隙和水分,确保地基坚实可靠,相比于其他处理技术来说,强夯法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并且施工操作也比较简单方便。②地基预压技术,地基预压技术包括堆载预压和真空预压两种形式,其中堆载预压较为常用,通过在地基土上方布置大量物体,通过物体自身的质量压力,对地基形成压缩作用,以实现地基承载能力的提高。③土壤置换法,其主要针对于无法通过人工干预而得以改善的地基土,通过对原有土壤的挖掘和符合标准土壤的填充,实现地基质量的改善作用。
        1.2防水施工技术
        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重点,防水施工技术的作用尤为重要。在卫生间或是厨房等用水区域的建设中。必须保证其防水性能,才能更好的对房屋进行建设,对此必须对防水建材进行严格的挑选,并结合相关的合理设计方案与施工技术,使防水施工技术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保证房屋建筑在经济适用的基础上能够的长久稳定使用。尤其是对于房屋建筑墙根、拐角等容易积水漏水的角落,对防水施工技术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其在施工的基础上进行更加严谨的监督,以免后期出现不必要的危险。严格的执行防水施工能够使后期工作得以保障。这也侧面要求对防水建材选择上同样不能松懈,确保防水建材的质量才能使施工技术更好的开展。
        1.3电气接地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中电气工程的安装必不可少,电的使用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而为了保障人们的使用安全,电气接地的施工很有必要。施工之前必须根据建筑特点合理设计电气接地工程,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建筑主要是由钢筋、混凝土等构成,进行电气接地的施工在很大程度上有着防雷的作用,可将雷电的能量导入地面,化解危险。
        2提高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2.1现场施工管理责任制度的落实
        对于任何一个项目来说,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的工作内容都较多、工作量较大,管理人员在管理时必须综合考虑施工人员的生活福利水平、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的具体情况等做好合理的安全管理,并且需要保证所有的项目管理工作建立在正常施工建设层面上。

在落实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管理者责任制度的落实情况,还要明确、合理地做好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材料的统筹工作,根据不同的管理内容设置专门的管理岗位,一旦出现管理异常立即追责到人,保证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可以有序开展,另外需要强化合作意识,增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信息的传递不仅可以从上到下进行,下级或者基层也可以将管理意见反馈到上层,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
        2.2合计合理的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高的工作,对于施工过程进行管理涉及到各个施工环节,管理人员需要对所涉及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充分了解,了解不同施工环节主要管理的重点内容,需要能够对施工方案能够充分理解。在进行施工前,应当对施工图纸进行把握,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发现修改,一些不理解的内容及时沟通了解。将最终决定的设计方案上交有关部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施工建造。
        2.3施工质量管理
        提前完成施工质量管理要求、目标、内容的设定,并设置、落实高度可行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与控制措施;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教育,定期与不定期落实质量检查;在分项目施工、隐蔽工程与关键施工项目完成后展开质检,一旦发现质检未达标项目立即展开返工;对入场材料与设备展开数量清点与性能质检,严禁质量未达标物资入场;物资使用前实施质检,不得使用失效、性能降低的材料施工,不得使用故障设备施工;前一道施工项目未质检与验收签字时,不得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2.4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安全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进行工程建设中,我们必须注意培养增强施工与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企业应当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学习,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施工中的危险因素,掌握应对的措施以及最好的解决方法,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在遵守安全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施工的行为。管理人员则需要承担相应的管理与监督的责任。
        2.5选取优质建材
        建筑材料是影响施工过程以及质量的直接因素,因此必须在其选择与采购方面引起十足的重视。在现代化的管理中,必须将施工期间出现的任何一个可能性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避免对后期的工作造成影响:①调查所需的各种数据进行汇总,必须选取优质建材,并且做到公平透明,以免出现被经济利益所诱惑的可能。②要在工程项目的前期中期后期,都对施工质量进行抽查管理。尤其是管理人员,必须杜绝偷工减料问题,使施工原料得以保障。
        2.6施工工期管理
        提前完成合理施工进度计划制定,以此为指导展开施工工期的管理;细化进度计划内容,设置季度施工计划、月度施工计划以及施工周计划,每周展开一次施工情况报告与总结会议,保证计划内容切实落实;提前协调雨季、农忙季节、节假日等时期的施工进度,使用提前考量、适当延长施工时长、协调工序等方法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如期完工;一旦发现施工周计划未按时完成的现象,应当立即分析原因,并落实针对性处理与加快施工,避免工期进一步延长。
        结束语
        不断对施工技术进行改革并不断对现场施工的管理方式进行完善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个行业来说是十分有利的,所以建筑企业应不断对市场进行把控选择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对工程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弥补,并不断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施工情况的管理和控制,对施工过程的人员也要进行严格的挑选,并在后期进行严格的考核,确保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达标,从而使建筑企业得到更大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孙单栋.试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工作[J].建材与装饰,2019,15(12):147-148.
        [2]王铁锋.有关高层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管理的应用研究[J].居舍,2019,39(10):75-76.
        [3]高懿凤,陈晨,胡昔云.论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J].现代装饰(理论),2017(01):239-2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