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及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8期   作者:王正淮
[导读] 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事业迅速发展,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也在逐渐提升,

        摘要: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事业迅速发展,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也在逐渐提升,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如文件编制因素、计价方式因素等,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几点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影响因素
        在建筑工程建设前期,建设单位应发布拟建工程公告,公布质量、价格、工期要求及条件,利用法定程序邀请自然人、法人与其他组织开展竞争投标,投标人可参与审查评比,最后评选条件优越单位,签订书面合同。建筑工程造价主要指的是建筑工程项目建筑价格,招投标阶段相关工作开展质量会影响造价控制效果。
一、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
在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影响因素主要为:
(1)文件编制因素。招标文件在招投标阶段占有纲领性地位,是造价控制重要依据,在招标文件中,计价依据、图纸内容、规范依据、工期要求、付款方法等内容健全性、科学性会直接影响造价控制效果。
(2)计价方式因素。工程计价主要为定额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计价方式选择与应用会影响造价控制效果,如在使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时,如果产生多项、漏项、错项等问题,就会造成工程造价追加情况[1]。
(3)控制价编制因素。控制价可以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评判,可以体现投标单位竞争能力,如果控制价不合理,就会影响招投标效率及造价控制效果。
(4)询标工作因素。询标工作可以明确中标单位标书存在不合理、错误情况,排除非实质、偏激与不合理报价。
(5)评标方法因素。评标方法可以让招标方价值取向得以反映,合理低价评价法、综合评分法等方法因素会影响造价控制效果,例如,评标指标制定不科学,就会产生评标质量问题。
(6)报价决策因素。投标单位报价决策会影响会影响工程造价,如投标单位没有全面考量价格风险、预期利润、工程工期与工程质量,就会影响整体造价效果[2]。
二、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的主要措施
(一)增强招标文件编制审核
        在招投标阶段,招标文件的编制审核会直接影响投标单位开展投标工作,同时会影响招投标工作监督效果、投标文件评审效果。因此,相关单位应增强招标文件编制审核力度,具体包含投标须知、评标标准方法、主要合同条款等。首先,应保证文件编制针对性,明确说明条款要求、具体含义,避免出现含糊内容,与此同时,还需描述工程功能特征、项目概况、招标范围;其次,应保证描述设备材料特征详尽性,具体包含型号、等级、功能、颜色、外观、质量、价格等,避免因材料设备问题影响工程造价控制效果;最后,应保证合同内容明确性,重点说明超出图纸工程量单价竣工结算方法,避免在此环节出现争议内容。
(二)保证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
        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重要组成内容,需要保证编制合理性、科学性、全面性、客观性,防止因工程量清单编制问题产生争议索赔问题。首先,应保证工程量清单项目没有漏项、错项、重项情况,提升计算准确性,在具体编制中,应全面考量技术规范、施工图纸、施工现场情况,选择方法符合清单计价规范;其次,应保证工程量清单工作内容和项目特征具有完整性、准确性,例如,针对结构要求,就应对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内容进行全面描述,针对计量内容,就应对门窗洞口尺寸进行准确描述,针对质量要求,就应对土料品种等内容进行准确描述。
(三)实施合理招标控制价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机制并不完善,在招投标阶段,实施合理招标上限控制价对于整体造价管控具有重要意义,合理招标控制价可以防止投标者出现抬价、压价行为,可以避免投标者产生盲目投标问题。

首先,相关单位应依照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地质、技术方法、环境勘探资料开展编制工作;其次,应保证工程量计算准确,工程量清单内容和工程量分项工程具有一致性,结合图纸,根据科学规定计入单价;再次,应全面考量材料价格、人工价格、机械设备价格,并调查市场行情,预估材料价格趋势,保证控制价和市场价吻合;最后,应对过往工作经验资料、类似工程造价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确保招标控制价接近同类工程项目社会平均水平[3]。
(四)完善评标工作体系
        完善评标工作体系可以让评标方法更具科学性,让评标内容匹配工程项目规模、特点、工期及质量要求。首先,应科学开展技术标评审工作,重点评审内容包含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方案、组织设计、质量保证、结构构成、设备配备、材料投入等,与此同时,应比较检查提交技术标,分析方案实施可行性;其次,应严格评审商务标内容,具体包含每平米单方造价、每平米钢材含量及混凝土含量等,在总价评审后,应对综合单价进行详细分析,避免后续造价控制受到不利影响;再次,应做好询标工作,投标人应解释、说明、修改投标文件含义不明内容、错项漏项内容、文字错误内容、计算错误内容,保证评标效率;最后,应对电子化评标系统予以积极推行,让评审专家高效评比分析综合单价、文件总报价,保证评标公平、公正性[4]。
(五)构建信用评价体系
        首先,应完成投标人诚信标准制定工作,以文件形式在市场中明确哪些为非诚信行为;其次,应制定诚信评价体系,保证此体系可以对业主招标、政府部门监管起到有利影响,利用此体系,可以针对投标企业人员素质、技术素质、经营能力、资金能力等多方面完成评价工作;最后,应制定诚信奖惩机制,备案投标人履约中失信行为,构建诚信档案,在黑名单中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如果投标企业失信次数较多或影响恶劣,监管部门可禁止其开展投标活动。
(六)提升人员整体素质
首先,造价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工程量清单、定额计价规则,主动学习工程造价理论知识、技术知识、法律知识、经济知识,并自主对建筑市场产品价格行情、市场风险进行预测,以让自身知识结构体系变得更为丰富;其次,相关企业应积极提升造价工作人员道德素质,培养其吃苦耐劳工作精神、认真不苟工作态度;最后,应制定准入清出制度,动态管理从业人员,记录公示违规行为,针对道德不符工作人员,应清出造价行业。
(七)推行全面监督机制
        招投标阶段具有较多参与主体,各个参与主体之间具有不同利益诉求,为避免竞争不公平、行为不规范行为出现,需要积极推行全面监督机制。首先,政府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监督协调职能,利用政府引导保证建筑市场平稳发展,与此同时,应对市场竞争机制予以健全,让招投标风险得到全面规避;其次,应对社会监督机制予以积极推行,利用社会公众旁听、媒体参与、开通网上投诉等方法接受各界监督。
(八)规范专家管理制度
        首先,应设立评标专家库,保证专家熟悉经济知识、技术知识,且具有丰富业务经验;其次,应构建招标人反馈制度,在签订施工合同之前,招标人应全面研究投标文件,在评标完成后,可对评标质量进行评判;最后,应构建评标专家奖励机制,给予优秀评标专家一定奖励[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件编制、计价方式、控制价编制、询标工作等因素会影响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效果,通过增强招标文件编制审核、保证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实施合理招标控制价、完善评标工作体系、构建信用评价体系、提升人员整体素质以及推行全面监督机制、规范专家管理制度的主要策略,可以规避此类因素造成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宏伟.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对策[J].价值工程,2020,39(18):47-48.
[2]刘汉平.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及措施研究[J].低碳世界,2020,10(04):193-194.
[3]沈斌.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管理问题分析[J].居舍,2020(11):122.
[4]朱许伟.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方法[J].四川建材,2020,46(04):202-203.
[5]申佳怡.论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J].建材与装饰,2020(08):164-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