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应用的几点探讨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4月12期   作者:孙建文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迅速提高,水利工程在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迅速提高,水利工程在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利工程逐渐运用科学的现代化技术,其中导流施工技术和围堰技术在水利工程得到了大面积的应用,它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工期也能够缩短。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得到保证的同时也节约了成本以及人力物力,让其职能和作用更好的发挥,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关键词:水利工程;导流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施工技术种类比较多,导流施工技术就是其中一种,在实际应用时能够提升整体的施工质量和效率,满足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要想实现这项技术的合理应用,则需要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导流方法,缓解水流对水利工程施工中造成的影响,促进施工作业的有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技术的应用管理,确保能够将导流施工技术的作用和优势体现出来。
         1导流施工技术概述
         导流施工技术是一种水利引导技术,是通过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水流的疏导,促进水利工程施工环境的舒缓,有效避免水流冲击情况的发生,为水利工程施工的进步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导流施工技术除了能够舒缓水流,还能有效控制水流的大小及方向,对水利工程的整体设计以及施工成本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利用导流施工技术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水利工程的性质和情况,确保导流施工技术能够对实际的水利施工起到积极的作用。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实际应用的时候还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施工地质、水利工程的施工指标等,如果有一项不符合导流施工技术实施的条件,都会严重影响导流施工技术的实施,所以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前应该对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地调查,促进水利工程的高效实施。
         2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
         2.1明渠导流
         为减少水流流入基坑情况的发生,可以在基坑的上游和下游分别设置围堰,并挖设一定的渠道,从河岸中将水流引出,绕过基坑,进而完成导流工作,这就是明渠导流施工技术。使用明渠导流方法,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地质进行详细勘查,一般情况下明渠导流技术只能够应用在较大探底亦或者平缓的河道中。如果是在老河道中,可以不必挖掘渠道,直接利用老河道完成渠道导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减少成本费用,在规定的时间完工。在较为特殊的位置,其中包含河床较窄亦或者较深的情况下,采用导流技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如果想要明渠导流技术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需要进行综合性考虑。比如,对于不常用且拥有台地的河道而言,在引入大量的水源过程中,则需要详细了解水利工程现场是否满足隧洞开挖;在施工过程中排水等是否与施工要求相适应;在较短工期内,是否能够合理布置挖洞装置。尤为需要注意的是,导流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精准定位导流进出口位置,明确明渠导流轴线位置。
         2.2分段围堰法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围堰的高程和平面布置将直接决定围堰技术的应用质量。在工程设计阶段,应配备专门的施工设计人员,充分考虑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采用更先进的施工设备和设施,准确测量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使每一个细节都能与实际情况相比较,并确保测量误差在最小范围内。围堰顶高与导流流量密切相关,可有效防止河水直接流入围堰。在围堰的设计中,必须考虑排水方便、材料运输、施工项目施工、施工期等因素,保证基坑施工更加科学合理。分段法是根据时间分阶段进行详细的维修工作。例如,如果有许多区段,项目的施工工作将非常繁琐,而且施工时间将增加。
         (1)缺口导流布置: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坝是最明显的部分。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遇到汛期,水量会比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排水和引水系统可能无法有效地达到引水和排水的效果,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利工程的建设进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采用坝间导流的方法来控制汛期的水量。大坝缺口导流的方法是在相应的混凝土坝上留一个缺口,主要是在快速期控制流量,然后在汛期后修补缺口。在坝身间隙设计过程中,应将整个混凝土坝的高度、尺寸、含水量等因素记录一半并进行分析,在实现坝身间隙的同时,保证大坝的整体安全稳定。
         (2)底孔导流布置:第二阶段通常设置临时底孔作为泄水道。准确地说,有必要分析设置时的力学知识和井底的具体位置和高度。如果数量大,我们可以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将其安排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封堵作业。当底坎高度较高时,应抬高围堰,降低挡梁高度,只有这样,堵漏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引水工程建设是当前水利工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合理利用导流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施工速度,保证后续工程的顺利开展,而且可以降低工程造价。
         2.3全段围堰法
         全段围堰法指的是将河道的全段进行一次性的拦截,以此来进行导流施工。全段围堰的方法常常应用于河床比较狭窄、水流比较湍急且基坑作业的面积不大的施工环境。全段围堰法包含明渠导流、隧洞导流、涵洞导流等导流方式。1)明渠导流法,明渠导流通常应用在两岸宽广或者坡度平缓的滩地上,修建流水渠道在河岸或者滩地上,而且将围堰修建在需要导流的地段,这样横向围堰修建在水利工程的上下游,可以避免水流走到断裂的河道,从而导致河岸、滩地上的水渠中下泄流水,即明渠导流法。2)涵洞导流,在河道水流量小或者进入到枯水期时,常常会应用到涵洞导流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少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在河流的下游可以修建围堰建筑物,引导河道水流在经过涵洞之后朝下游流动,修建涵洞时要做好选择直线修建,减少渗漏、淤泥的问题,使得河道流水变得通畅。涵洞疏导的灵活性增强,确保涵洞导流的使用更加便捷,继而帮助工程施工成本降低。3)渡槽导流,在枯水期、水量较少的时候,可以应用渡槽导流的方式修建小型的水利工程,这样结合桥梁、隧道、沟渠的方式来组成输水系统,经过道路、建筑、公路等障碍时,设定好相应的地点,然后再进行调水、灌溉。
         2.4隧洞导流
         在一些河谷较为窄小,且地势险恶的山区中通常会应用隧洞导流。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果想要保障隧洞导流能够发挥自身作用,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费用。在涝期需要处理好泄水问题,如果基坑被雨水淹没,需要及时进行抽水工作。除此之外,在隧道导流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精准的定位。采用隧洞导流最大的优点就是对水流量并未有过多的要求,可以被广泛应用在河床较为狭窄的区域内。
         结语
         导流施工技术是目前水利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内容,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水流进行科学的控制与引导,让水流避开水利工程施工区域,保证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防止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期间受到水流渗透聚集的影响,确保能够在施工工期内完成施工作业,有效提高了整体的施工效率,整体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敬鑫.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策略研究[J].水能经济,2017,000(005):P.310-310.
         [2]戴永旺.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安全应用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19,5(04):60.
         [3]董智杰.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冶金丛刊,2018,000(010):199-200.
         [4]刘道霞.试论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8,000(001):128.
         [5]赵秀民.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047(006):33-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