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规划的需求不断增长。作为城市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改善植物景观技术、丰富植物种类来改善城市环境,并保护环境。因此,有必要积极应用植物造景技术,以提高大型城市园林的影响力,创造更好的城市景观,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植物造景技术;园林景观绿化;应用
植物造景方法是指对自然生长的各种绿色植物,例如草、树木、灌木和其他植物进行改造,植物的形态结构取决于各种不同植物群的特征。通过对线、宽、窄、低、空间和其他表达方式来改造植物是植物造景技术的问题,可以使人们拥有自然艺术相结合的美。换句话说,园林景观是自然生态之美与人工美学的结合,需要尊重自然环境的地理特征。因此,在建立了园林设计的概念时,景观的影响是在以植物作为主要发展内容的情况下进行的特定空间和时间的规划。
1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原则
植物造景技术是对植物园艺植物(例如蔬菜、灌木、树木、草坪等)各种要素与相关景观的发展特征和要求的适当组合,使其具有美化和花园环境的特征的技术。整体艺术表达方法完美地描述了物理美、线性美、植物美,并创造了具有视觉美、生态美和文化美的花园景观。在现代城市花园中进行植物造景时,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1 生态原则
随着园林设计效果的增强,植物造景技术可以在园林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并改善生态环境。因此,环境园林的建设要遵循生态原则,应该遵循植物场景的科学本质。此外,在园林绿化项目的建设中,有必要保证植物健康的生长,加强保护措施,避免因为栽种和移植对植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1.2 平衡原则
平衡原则在植物园设计过程中对植物园的整体影响起着重要作用。除了要坚持景观生态学原理外,科学设计还必须遵循平衡和美学知识的概念,可以从园林景观上获得最佳效果。在应用植物造价技术时,必须考虑到植物形状与颜色之间的平衡。只有当所有植物在各个方面都达到相对平衡时,才能通过植物造景技术获得更好的效果。另外,为了协调植物和园林的效果,必须仔细选择植物,并科学地种植植物。
1.3 因地制宜原则
在设计园林绿化和植物时,所选植物必须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选择幼苗时,可以选择许多独特的植物,不仅有助于降低建设成本,而且在反映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和区域特征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当地条件下,将当地植物用于园林设计可以增强居住者的归属感和亲近感,从而使人们更容易在景观中放松身心。
2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作用
2.1美化环境
园林景观可以使用各种植物造景技术来美化自然带来的美学效果的美学景观。由于植物的高低、叶子的大小或复杂的风格,优美的环境可以给观赏者更自然的观感,呈现给人们不一样的景观。
2.2生态作用
众所周知,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城市生态系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植物有空气净化、光合作用等重要功能,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而且,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环境影响。在某些地区,某些植物可以执行多种任务,例如防风固沙、凝土蓄水等,个别水生植物还可以过滤水中的有害物质。
2.3防护作用
防护作用可以三种方式表示。首先,可以防止水土侵蚀。大雨可能会对城市产生重大影响,植物多的地区可以截留更多的降雨,保护海绵城市建设。其次,有助于建筑物的维护。为了防止水滴石穿,许多园林建筑旁都种有高大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阳光,还可以防止建筑物腐蚀。第三,对观赏人群的照护。高大的树木可以提供树荫给人乘凉,还可以防风、防雨,并可用作自然灾害的防护。
2.4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在许多高层楼宇或办公楼前面,植物造景技术的体现是一个重要特征,反映了处所的整体精神和风格,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招商或者吸引入住。
3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
3.1树木种植
树木种植应从了解树木的习惯开始,不仅要实现适当的移植,而且要确保在移植后阶段常进行树木维护和修剪。强调帮助树木适应园艺和植物的需求,并通过种植不同类型的树木来改善环境。
近来,通过栽种城市景观树木来解决吸收二氧化碳的需求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正确选择树木,以达到乔木和灌木的正确组合。
(2)为了确保有效的移植,在植树之前,必须采用有效的挖根方法进行修剪。
(3)在种植前,有必要根据树的实际需要,改善土壤环境,并检查土壤的pH值。
(4)适当的肥料施加,可以根据不同树木的不同需求提高栽培环境的适应性,并增加植物必需条件下的养分。例如,乌兰察布市的如意湖公园北边的地势较低,东边处在丘陵地区。在地势的影响下,必须在湿地和森林景观的各个位置种植水生植物、乔木和灌木等。
3.2营造管理技术
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效率,必须扩大对植物科学养护措施的使用。
(1)应根据园林建设的实际需要进行全面、高效的修剪,使树木可以健康生长。随着树木成活率的提高,需要规划树木的形态,以实现树木形态的整齐和美观。
(2)应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惯进行灌溉,以确保树木的健康生长,在不同的季节控制水量,以满足植物的需水量。
(3)根据园艺和有机材料的实际移植需要,合理使用天然肥料和化肥,合理应用条施、块施和环施等施肥方法。
(4)着眼于病虫害和地域管理,明确管理病虫害的要点,确保园艺植物的适当生长。
(5)建造园林植物景观时,还要规划好除草工作,优化园林植物的生长空间。 乌兰察布市的察哈尔公园位于集宁新区,面积约为680,000平方米,公园内种有超过15,000种花草树木,尤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公园的健身、休闲市场,种植了1.5万余棵树木,打造了超过40,000平方米的灌木篱带。并利用许多大型园艺公司进行集约化管理,确保了园艺的日常管理,获得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3.3突出主题、分清主次
植物造景应围绕园林的特征进行设计,以适应园林景观的构造。因此,有必要使景观更加自然和动感,减少使用人工痕迹重的技术,着重于花园场景的风格打造。因此,造景时要从一开始就决定花园的设计主题,调整布局,并将区域缩小到局部景观规划区域,提倡大范围做宏观景观与主题引导,烘托气氛,增强趣味性。
3.4围合空间的合理利用
在围合空间中,必须匹配各个区域和周围环境的特征,以匹配树木、竹子、花卉和草类植物。例如,对于垂直墙可以使用藤蔓植物来建设一个绿色的墙面,也可以使用竹林和栅栏建造一个结合高处的里面,在下面种植低密度的植物,呈现一个高低错落的效果。
3.5景观工程应用
为了提高家庭花园项目的效率,还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花园设计项目的需求体现植物美化的价值。
(1)湖边水池的植物造景应考虑反映植物在水的形状。根据植物的需求,可以在宽阔的水面采用低密集配置。还可以在湖边种植草坪,并有效地调整湖泊景观和植物。
(2)进行植物造景还整齐排列,应强调几何图案的作用,并在特定的交叉点设计特点鲜明的花坛。
(3)花园建筑中的植物造景不应干扰亭台楼阁的视野,并应从各个角度反映植物的观赏性。可以通过游人视线的距离,合理的刻画远处和近处的景观,反映植物造景效果的重要性。
4结语
植物造景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提高当前城市质量和城市环境规划的重要途径。园林绿化和景观设计可以丰富和提升技能,整合生态、植物、美学、自然等领域,充分了解当地自然环境,改善植物的选择,并使用景观技术作为文化载体,以促进景观美学和实用性,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伊广灿.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运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7):70-71.
[2]徐久生.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9(14):153+155.
[3]吕洁.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9(0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