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铁土建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6卷11期   作者:王滔
[导读] 在地铁土建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是较为普遍的,
        摘要:在地铁土建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是较为普遍的,但是因为地铁土建施工是一门复杂的工作,涉及到诸多内容,工期长、工序复杂,且当前我国这方面的技术还不是十分先进,所以大体积混凝土的运用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容易出现裂缝等,导致工程质量受到影响,这就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科学分析,尽量提升其运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本文就针对于这一内容进行了探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地铁土建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方案。
        关键词:地铁土建;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质量;运用方案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中,地铁土建项目也不断增多,而地铁土建项目的质量会直接影响人民安全以及社会稳定,所以必须要提升地铁土建工程的质量。同时由于地铁土建项目对混凝土供应量的需求较大,对其抗裂性能以及耐久性等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所以必须要对混凝土的运用提升重视度,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造成渗漏,破坏工程主体。在这种背景下, 就必须要提升对地铁土建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进行科学探究,提升其运用的有效性。
         一、地铁土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概述
        1.地铁土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第一,模板施工。在开展施工之前应当科学设计模板,因为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泵送混凝土会对模板带来较大的侧压力,所以应当不断提升支架、模板的稳定性、强度以及刚度等。通常来看,模板最大的侧压力往往与浇注高度、浇注速度混凝土配合比、温度、坍落度等存在重要关系,因此也必须要合理控制这些要素的比例。
        第二,振捣施工。在浇注混凝土的时候,要在每一道浇注带之前设置三根振动棒,前排要在混凝土坡脚处和底排钢筋处布置振动棒,如此提升下部混凝土的密实性,而后排则应当在混凝土卸料点区域布置振动棒,以更好地对上部混凝土捣实问题进行解决。在浇注的过程中要做好全面性分析,尽量不要使上下层之间发生冷缝,且在下层混凝土发生初凝之前要完成上层振捣工作,振动棒下插距离一般为五厘米。在振捣的过程中要遵循慢拔快插的准则,进行提升插入的速度,而降低拔出的速度,避免振实上层混凝土,而下层还存在很多气泡,要使振动棒上下进行一定程度的抽动,提升振捣的密实度。另外,要科学控制振捣时间,避免时间太长,基本上在表面出现浮浆且不下沉为止。
        第三,测温。一定要为大体积混凝土保留对应的测温管,合理对温度进行控制,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可能。施工者要结合具体情况来人为控制混凝土中的最高温以及浇注温度。通常来看,地板测温的类型有三个,即下层测温、中层测温、上层测温。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测温工作,并对其进行培训,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如果在测温过程中了解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与部分温差为二十五度或者温度不正常,那么要及时将这一情况告知项目负责人或者有关的部门等,以更好地进行应对措施的制定。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测温的时候要尽量运用液晶数字电子测温仪,如此更好地对温度进行测试,提升数据的准确性。
        2.地铁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在地铁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浇注混凝土结束之后要在表面铺薄膜,假设浇注时间是在冬季,那么要在其中铺草席或者棉毡,防止混凝土中的水化热而导致温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在终凝后,要在表面存蓄足够的水,这样对其温度进行保护,将混凝土表面和中心的温差降低,更好地对混凝土裂缝进行控制。另外,还要做好养护时间的确定,要在浇注的十二个小时之内开展养护工作。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养护的时候,要及时监测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内外温差,依据具体的实测结果对有关数据进行调整,更好地进行保温养护,以满足温控指标。在养护的时候要运用均衡、科学的降温措施,尽量不要运用不均衡强制性的手段。


         二、地铁土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1.原材料以及配合比技术有关的要求
        通常来看,混凝土基本技术要求为:最大水胶比、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氯离子扩散系数、最大碱含量、抗冻耐久性指数、最大氯离子含量等。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依据具体的要求对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如此才能够满足耐久性要求,提升混凝土的运用效果。
        2.施工缝防水控制有关的技术要求
        在对施工缝进行施工的时候,如果是环向施工缝,那么要尽量选择裂隙水和地下水较少的区域进行施工,还要与变形缝结合起来,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灌的时候要仔细清除其表面的杂物或者浮浆等,在上面涂刷一层处理剂或者水泥净浆,并对混凝土进行浇注。对于纵向施工缝来说,则应当在浇灌之前对其中的杂物、浮浆等进行清理,清理之后先进行净浆的铺设,然后进行水泥净浆的铺设,且及时对混凝土进行浇注。通道、区间以及车站等结构突变出、车站与区间结合区域等,要设置对应的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等。通常来看,要将伸缩缝设置在容易受冻害的区域或者洞口处;沉降缝则一般要设置在围岩对混凝土存在不利作用的硬软岩交界处。另外,还要做好变形缝防水工作,尽量运用三道防水,嵌缝材料、中埋式水带以及被贴式止水带,确保止水带设置准确,中埋式止水带中间的空心圆环要与变形缝中心线相重合,且要对其进行固定。
        3.衬砌混凝土背后排水系统施工有关的技术要求
        在设计地铁混凝土结构防水的时候,要尽量将眼光放长远,不能苛求完全性的封闭,因为地下水渗漏是很容易出现的事情,即便是在防水上下的很大功夫,也难以完全使其不漏水,只要做到最好、下够功夫即可。如果地下水无法及时排出,那么就会侵入到结构的内部,且聚集到对应的防水层背后,这就会导致地下水静水压力上升,在结构中均匀产生作用,如果达到现值,那么就会影响承载力,甚至会对其带来较大的破坏。所以必须要科学对衬砌混凝土防水系统进行施工。一般要在隧道两边的侧墙脚区域设置纵向汇水盲管,每个八米或者十米要设置一个,并且还要在底板中央设置对应的纵向水管,并在一定距离处设置对应的横向连通管道,使两侧盲管中的渗水可以进入到中央排水道中,并将水排出来。如果纵向排水系统因为各种原因被封堵,那么要对其做出检查,并清理主排水管以及纵向排水管;如果纵向排水管的表面被封堵,且排水失效,假设结构开裂,那么要直接利用有关的设备在防水板表面进行开孔,以此进行泄载,使整体结构更为安全。
        4.结构防排水施工有关的要求
        在地铁工程建设中结构防排水非常重要,其可以避免地下水侵入到结构内部,使整体结构保持干燥,是运营安全以及结构安全的重要基础,所以必须要对这一方面施工做好管理。具体来看,在对地铁结构地下工程防排水的时候要遵循,限制排放、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就那些柔性全包防水来说,一级设防明挖结构顶板及放坡开挖侧墙要运用二点五毫米厚的单组分聚氨酯涂料,而二级则要运用二毫米厚的单组分聚氨酯涂料。
         三、结束语
        在地铁土建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发挥的是基础结构作用,且混凝土施工质量将会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技术进行探究和运用。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地铁土建工程的现实情况提出一系列大体积混凝土的技术要求以及有关的运用途径,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子久.浅析地铁土建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J].工程技术.2018(09)
        [2]林少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地铁土建施工中的运用[J].交通建设.2019(02)
        [3]张慧文.市政地铁土建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04)
        [4]张晓宇.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8(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