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运作模式及其适用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6卷11期   作者:甄成伟
[导读] 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至今已经有近三十年,
        摘要:
        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至今已经有近三十年,近几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发布,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项目日益增多,本文对于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及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着重介绍了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运作模式及适用性,为工程建设项目是否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运作模式;EPC;
        工程总承包是一种承发包的方式,也是项目业主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手段。20世纪60年代初工程总承包模式就已经诞生了,国内于20世纪80年代迅速借鉴了工程总承包模式,并逐步加以推广应用[1]。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中,项目业主将工程项目中的各个任务以固定总价的方式承包给其他企业,这些企业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以及造价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管理和调控,最终完成项目合同中规定的项目目标。承包任务的企业还可以将总任务划分为多项小任务,依法承包给其他小型企业,这些小型企业统一受总承包商的管理,总承包商也要承担小型企业的责任。
1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
        国内所使用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最早由基本建设管理体系改革而来,1984年中国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工程总承包试点的文件,这也是工程总承包模式第一次在国内应用。当下国内工程总承包模式已经基本成型,包含采购总承包、采购—施工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等多个模式,但这几种模式相较于采购—设计—施工(EPC)总承包模式来说应用成效相对较差[2]。
1.1 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趋势
        总结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承包模式正逐渐从分散到整体,设计和使用也逐渐从结合—分离—协调一体化。早期承包模式下,建筑物的结构相对简单,使用技术单一,建筑项目可以由单一公司完成设计和施工。随后经历了工业革命,建筑物的样式和功能逐渐多样化,设计技术也趋向于复杂化和系统化,因此设计和施工开始逐渐成为独立的专业领域,并得到迅速发展。随后的几十年内,这种建筑工程承包方式的劣势逐渐凸显出来,如工期延误、设计频繁变更以及责任推卸不清等,给建筑工程造成了很大的困扰[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CM承包模式出现了,这种模式下项目业主雇用了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企业,该企业又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两者之间沟通交流便捷,提升了设计的可建造性,极大提升了施工效率,但这种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设计和施工承包模式相互分离的问题,而是将问题推卸给了CM经理。
1.2 风险向承包商转移的趋势
        对于工程业主来说,其对建筑工程工期缩短的需求显著增强,这就对工程承包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承包公司不仅仅要做好设计咨询、施工管理工作,还要联合采购业务,这样一来,工程承包公司将承担更多的责任风险。正常情况下,工程承包公司和业主应当共同承担风险,且互为均等关系[4],但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项目实施之前工程造价及交付时间均无从得知,因此工程业主从自身角度出发,希望工程承包公司能够承担更多的风险,即在报价不变、期限不变的情况下完成建筑工程。
2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概述
2.1 EP C工程总承包模式
        EPC工程总承包指的是受到项目业主委托之后, 总承包商根据双方项目合同的具体规定来对工程项目开展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承包。合同规定的内容包括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以及试运行等所有的内容, 在满足业主要求的基础上, 总承包商需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整个EPC总承包模式下, 业主和总承包商都是监理单位, 业主的监理主要是针对总承包商而言的, 而总承包上的监理则是针对分包商、供应商等其他下属分包对象而言的。
这种总承包模式通过总承包商的全面承包能够将项目设计、采购以及施工各个环节有效融合在一起, 保证工程项目行动的一致性, 同时还可以保证项目目标以及指挥的统一性。

总承包商通过全面接盘能够有效地避免项目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等流程的脱节, 同时加上统一化的管理, 对于设计、施工、采购等环节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由此可见总承包商不仅对整个项目起到承包管理的作用, 同时还需要发挥整体协调的作用, 所以总的来说总承包商在全面规划管理项目的同时, 也相应地承担了工程项目风险。
2.2 EP C总承包模式在实践中的合同结构分类
        尽管总承包商需要对整个工程项目负责, 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并不需要亲自完成整个项目,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总承包商对于工程建设项目有必须完成的工作, 除此以外的项目工作可以按照分包方式来完成。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 项目合同的形式主要有五种类型, 分别是交钥匙总承包、设计-采购总承包、采购-施工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建设-转让承包模式[1,2]。其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主要是交钥匙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建设-转让承包模式这三种类型。
(1) 交钥匙总承包指的是项目设计、采购以及施工总承包。总承包商最终提交的项目成品是满足业主对使用功能、使用条件要求的项目, 也可以称作直接分包, 而不同区域对于这种分包模式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福建省武夷山市住房保障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在2017年11月提出的《关于工程总承包建设项目分包模式的意见》中提出, 根据当地的工程总承包政策, 设计单位作为工程总承包企业的, 都可以依法将承接项目中的施工业务进行直接分包。
(2) 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是按照双方合同的约定, 总承包商承担该项目的设计以及施工环节, 同时需要对项目质量、安全、工期以及造价几个方面全面负责。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设备等物品的采购是由业主来完成的。
(3) 建设-转让总承包模式指的是具备投融资能力的总承包商在业主的委托下, 按照双方约定对项目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环节进行全过程承包。这种模式的工程项目投资都由总承包商自行承担, 根据合同约定项目竣工验收合格、交付之后, 业主再向总承包商支付对应的价款。
2.3 EP C总承包模式项目运作流程
        总体来讲, 运作流程:业主发布工程招标文件→承包商提供投标文件→双方签订项目承包合同→总承包商开展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和采购计划制定→项目施工以及资源供应→项目竣工验收交付。
(1) 工程项目招标。工程项目立项确定之后, 由业主委托相应的咨询企业根据项目任务书来起草对应的项目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要包含资格条件、合同条款、项目评标措施、业主要求以及投标书格式等内容, 其中业主要求最为关键, 是所有承包商报价的重要依据[3]。
(2) 项目投标文件、报价。项目承包商投标文件主要包含有商务、技术投标书等。投标和报价都是对业主招标文件、业主要求以及其他内容的分析。招标文件和报价需要建立在对工程项目全面了解的基础上, 承包商通过对项目的全面调查, 向分包商、供应商、设备提供商等进行询价, 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来制定。
(3) 项目设计和规划。业主根据承包商的投标文件进行认真选择, 确定之后需要发布中标通知, 之后和总承包商签订项目承包合同。总承包商签订合同之后需要根据合同约定以及业主要求制定详细的项目设计方案, 同时附加对应的施工规划以及资源供应计划[4]。每一环节的设计结构和对应的承包商文件都需要经过业主的严格审核, 审核期满之前, 和承包商文件相对应的项目不能提前施工。
(4) 项目承包合同文件和约定的履行。总承包商必须严格的按照合同文件约定以及业主要求来开展施工, 按照合同责任履行自身职责。
(5) 工程项目接收和保修。项目竣工交付之前, 业主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验收。这一阶段, 对于总承包商而言, 只要是在工程保修期内, 都需要承担工程缺陷维修责任。
3结论
        从多年的实践来看,EPC工程总承包已经发挥巨大作用。 首先,它克服了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相互制约和脱节的矛盾。其次,对于缩短工期、保证质量、控制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实行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不仅仅是管理的提高, 而且会带来十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因此,对于工程建设项目中投资大、技术含量高、工程建设复杂、工期要求紧、 施工风险高的项目建议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
参考文献
[1]武菲菲,鲁航线.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运作模式及其适用性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S1):65-66.
[2]吴义应.EPC总承包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