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提高自闭症儿童语言交往能力的游戏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8期   作者:苏先妹
[导读] 语言交往障碍是自闭症儿童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这一障碍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摘要:语言交往障碍是自闭症儿童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这一障碍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目前对于自闭症儿童多数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虽然可以改善患儿的某些身体不适,但是并不能缓解其情绪、认知障碍等,且长期服用存在很大隐患。大多数自闭症患儿交流困难,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及情绪体验,因此,面对面交流的咨询方式并不适用他们。语言交往能力是自闭症儿童整个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游戏以其独具的特点在自闭症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培养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语言交往能力;游戏教学方法
        自闭症俗称“孤独症”,是一种认知发育障碍及沟通交流障碍为表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目前学术界认可的导致自闭症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围产期因素、身体免疫系统异常和神经分泌及神经递质异常四种。语言发展主要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的一定时期内掌握本民族语言的过程。自闭症儿童被诊断出来的一个核心标准就是语言发展障碍。20世纪40年代自闭症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才开始逐渐进入西方研究学者们的视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语言学家才从认知角度开始了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障碍的重视和研究。
        一、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特点
        1、语言发展缓慢、缄默与滞后
        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是缓慢、缄默与滞后的,在1岁多本该学说话的时候通常难以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与他人沟通,一般会迟滞很久才学会简单的发音。自闭症儿童经常使用身体姿势让他人满足自己的要求,如拉着他人的手指向某样物品表达需要。自闭症儿童几乎不会主动说话,就算说话也是自言自语地重复几个字词,机械刻板地不断重复,有明显的障碍存在。
        2、存在非正常化、非常态化的怪异语言
        自闭症儿童存在非正常化、非常态化的怪异语言。在Volden等人的研究中表明自闭症儿童与其他特殊儿童相比较,存在使用更多的非正常化、非常态化的怪异语言,自闭症儿童语法结构混乱、发音异常等。自闭症儿童非正常化、非常态化的怪异语言的使用频率会随他们学习语言的数量和复杂性程度增加而不断增多。相比较而言,弱智儿童使用怪异语言的使用数量会因为弱智儿童的语言能力的增长反而有所下降。所以自闭症儿童不是智力低下的问题。此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的自创新词、怪异语言的倾向更多是与他们的语言认知能力、社会性交往水平和言语表达能力等相关。
    二、游戏法对自闭症儿童语言交往能力培养的意义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活动类型,蕴含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游戏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和具体实践性的特点,这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相一致,这一优势成为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尤其在语言交往能力方面的最重要的活动形式。
    尽管自闭症儿童不同于普通儿童,他们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普通儿童,病因也不明朗,但理论和实践均证明:游戏凭借其独特魅力可以成为儿童最亲密的朋友,成为开发儿童潜能的重要途径,是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发展最适合的方式和渠道,是促进儿童语言交往能力提升的最佳动力。虽然自闭症儿童的主动参与性差,但经过精心设计的、具有极强针对性的游戏会以其独具的风格和特点感染自闭症儿童,并能潜移默化地提升自闭症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在自闭症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提升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升自闭症儿童语言交往能力的游戏教学方法
    1、尊重自闭症儿童建立平等关系
    开展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进行培养,自闭症儿童才是教学中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或是开展游戏的时候,应该从自闭症儿童的角度出发,尊重他们的行为意识,建立平等的教学关系,满足其学习需求,对游戏化教学进行合理的指导,引导自闭症儿童在游戏教学中进行思考和探索,进而有效提升其语言能力,加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2、挖掘语言教学游戏素材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事业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在搜集语言教学资源的时候,越来越依赖于网络技术,反而忽视了实际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在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联系自闭症儿童的日常生活,对生活中的游戏资源进行开发和拓展,加强语言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自闭症儿童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生活、自然进行观察与了解,获取更多的语言灵感。
        例如,模仿各种生活中能听见的声音,如汽车喇叭声,火车鸣笛声,敲鼓声,上课的铃声,下雨的打雷声,刮风声,哭声,笑声或者各种动物的叫声,如乌鸦的叫声,狗猫牛等等的叫声,有条件的时候可以把这些不同的声音转录下来,让孩子多听多学多练,促进学会模仿声音的能力。如模仿汽车声——嘀嘀嘀,火车声——呜呜呜,打鼓声——咚咚咚,等等。
        充分挖掘隐藏在生活中的游戏化语言教学素材,使游戏化语言教学更加生动、真实,进而有效激发自闭症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现游戏化教学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3、让自闭症儿童在合作中进行游戏
        集体游戏不仅可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还能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因此,在语言能力教学中,教师应多运用合作游戏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儿童进行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由两位老师分别扮演鸡妈妈和抓小鸡的老鹰,让孩子围在鸡妈妈的后面当小鸡,一会儿往左跑,一会儿往右跑。这样,孩子会发出天真的笑声,而且通过运动让孩子活跃起来,促进生理性呼吸,气流顺畅,增进孩子与人的感情交流,提高孩子对游戏的兴趣,从而达到孩子的发声训练。
        又如,过家家的游戏所有孩子都十分喜爱的一个游戏,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游戏,让自闭症儿童通过集体游戏进行语言能力、社会能力、生活能力等多元化的训练。教师需要先给自闭症儿童进行角色分工,并让担任孩子的儿童给担任爸爸、妈妈角色及家庭成员分发食品,给爸爸、妈妈上课,或者让孩子充当老师、医生、售货员、售票员等不同的角色。这样的活动内容即简单又生动,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参与,会分享快乐,会观察别人的表情,会去体验生活,寻求帮助,不断丰富语言的词汇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游戏对自闭症儿童语言交往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育工作者及家长要勇于探索,潜心钻研,为自闭症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开辟更多元化的游戏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蒋娟.游戏对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的影响及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6):249.
[2]姚嘉,毛颖梅.游戏治疗对轻度自闭症儿童沟通能力影响的个案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123-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