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论在何时建筑企业都需要对安全问题予以足够重视,作为一个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场所,相关单位一定要在施工期间做好风险控制工作,从而将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如果施工期间工程项目出现问题,不仅会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而且还会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从而对企业的声誉以及经济效益造成损害。在施工期间如何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是每一个建筑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杜绝安全问题的产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主要从安全风险的来源、建筑工程风险控制工作现存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风险控制;问题;措施
近年来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建筑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需要不断完善其风险控制工作。随着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其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根据调查显示,建筑行业每年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远高于制造业、服务业以及运输业等其他行业。随着全球化脚步的加快,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对手不仅是国内同行,很多跨国企业已经对其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如果其无法做好风险控制工作,就没有办法和国内同行或者是跨国公司进行竞争。因此,如何降低安全风险已经成为全行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1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的主要来源
自然因素。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大多数都在户外,所以难免会受到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一旦在施工期间发生了地震就会对进行中的工程项目造成一定损害,一般情况下会出现开裂或者是坍塌问题,除此之外,在地震发生的过程中还有可能对使用到的机械设备造成破坏,从而给建筑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如果在地震过程中工作人员躲避不及时也有可能因此受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除了地震之外,在施工期间还有可能会发生海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当这些灾害发生时,如果工地的建筑物不牢固必然会被冲垮,从而使项目无法按原计划进行。在临海地区经常会出现台风问题,巨大的风力可能会使得物体坠落,从而对人员安全造成威胁。在工程建设期间经常会使用到混凝土,而混凝土对于温度有一定要求,如果发生暴风雪出现极寒天气,很多有可能会使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长时间的低温也会对机械设备的运行产生不良影响。除了低温天气外,炎热的气候同样也会对混凝土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天气炎热所以会导致混凝中水分蒸发的速度过快,从而影响其使用。人为因素。除了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外,人为因素也是导致安全问题产生的一大原因。在设计环节,如果工作人员计算有误,就会导致建筑的结构存在一定问题或缺陷,在施工过程中如果这一问题仍没有被发现,那么就会导致建筑物坍塌或者是投入使用后问题不断。在施工环节,如果在打地基前没有确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就很有可能在开挖过程中出现问题,严重情况下还会影响到周围建筑物的稳定。在进行桩基施工时,如果工作人员采取的方法有误,就会对周围的管线造成挤压,从而使其出现破裂问题。在操作设备的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没有详细的掌握操作方法盲目的启动机器,很有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从而对其人身安全造成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很多建筑工地的施工人员都需要到高空进行作业,此时安全护具就十分重要,由于在高空作业的危险性极大,所以一定要有护具的保护。但是一些单位并没有配备合格的安全护具,或者是护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损坏但并没有及时维修,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无法发挥其功能,正是由于相关人员对使用安全护具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所以导致在进行高空作业时经常会有安全问题的发生。
2施工安全管理的现存问题
安全管理标准低,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在实际施工中很多单位的安全管理标准较低,在施工期间只关注到了经济效益,一味的要求要进行成本控制工作,不断缩减各项费用的支出,因此导致在安全管理工作上经费投入不足,各项保障措施无法得到完善。当安全管理工作和施工进程出现矛盾时,很多单位都会选择忽视前者,盲目的追求工作效率,从而无法控制安全风险。在工程建设期间,很多单位并没有关注到一些新技术或者是新型材料,从而无法从整体上提升工程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一些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认为间接性的松懈不会对整体工作造成影响,因此常常出现一段时间高度警惕,一段时间疏于管理的情况,从而影响到风险控制工作的最终效果。安全监督体系不健全。随着安全问题日益增多,很多企业都在竭尽全力做好风险控制工作,但是仍有个别企业疏于管理,仍旧存在监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一些企业在针对安全问题制定管理方案时甚至会直接照抄别的企业的管理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些管理方案缺少可行性,因此形同虚设。在监管过程中,由于体系不健全所以没有相应的责任分工,因此大多数管理工作都只是应付检查、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欠缺。建筑工程招聘的施工人员大多数都是农民工,他们文化水平有限,因此如果相关单位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培训,那么他们就不会了解到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除此之外,这些人员专业水平有限,在操作一些大型设备时无法准确地了解其操作步骤,这大大提高了问题发生的几率。
3优化施工安全风险控制工作的相关措施
合理缓解风险。所谓的缓解风险就是要将危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做大最大程度上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建筑单位的利益。这就要求相关企业要提前做好风险预判,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估并提前进行控制,这样一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其发生的概率。有效缓解风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工程法,这种方法强调的是,通过规范施工顺序以及施工技术来进行风险控制。例如,当现场需要高空作业时,相关人员就需要佩戴安全护具,并且设置必要的安全网,从而最大限度上保证人员的安全。除此之外,任何一个施工现场都需要设置醒目的标志,并且要求每一个进入工地的人员都需要佩戴安全帽并且做好防护工作。施工过程中选用的材料应尽量都是无毒无公害的,从而减少其对人员健康以及环境造成的损害。第二种方法是程序法,此种方法强调的是在进行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要制定合理、规范的制度体系,有了制度做保障,就能够促进风险控制工作顺利展开。做好风险转移工作。风险转移的最终目的就是保证当风险发生后能够将自身的损失降到最低,主要做法是将风险的结果转移给其他单位,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投保另一种是担保。所谓投保就是建筑单位在保险公司购买保险,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后,建筑单位就能够要求投保单位进行赔偿,这样一来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损失。投保是最为常见的转移风险的方法,但是并不是对每一个建筑企业都适用。在决定投保之前需要对公司进行评估,了解其承担风险的能力以及经济实力,之后再决定是否购买保险。第二种方法是要求第三方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担保,主要目的是为了合理转移风险,从而保障企业的利益。
4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施工期间需要承担的安全风险较多,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一定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前防范,这样一来便能够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既有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又能有效保证人员安全。
参考文献:
[1]曹淑华.建筑施工企业危害辨识及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3(02):35-36.
[2]李超凡,郎宏图.建筑施工企业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特点和控制[J].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3(0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