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与数据库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8期   作者:周健生
[导读] 地籍的管理工作直接与我国土地建设开发水平有着直接联系,
        摘要:地籍的管理工作直接与我国土地建设开发水平有着直接联系,所以,必须要对地籍管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一般来说,地基测绘工作往往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所以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要从多方位、多个角度来分析此工作内容的实际落实流程,从而可以更为有效地促使地籍测量工作和土地建设开发工作相互贴合。但是,就目前来看,地籍测量和相对应的数据库建设环节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若是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则势必会对地籍系统的有序构建造成一定影响。对此,本文就此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为我国地籍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关键词:地籍测量;数据库建设;问题;对策
        为了确保地籍管理的现行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在开展土地权属调查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法,使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对土地的地类、形状、位置和权属界线做详细了解,同时按照测量获得的数据信息把土地的面积准确计算得出,再绘出对应的地籍图。通过专业、准确的测绘测量工作能够使土地登记有据可依,同时结合相应地籍数据库的建设,促使土地管理工作更具系统化、高效化。
1.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作为土地管理工作的核心基础,对于我国实现土地的全面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是将地籍调查作为基础依据,将测量技术作为调查措施,遵从由整理至局部、先控制再碎部的原则,准确测量得出各种类型的土地的位置、面积大小、边界、权属界址点坐标、宗地面积和地籍图等,从而有效满足土地管理相关部门和国家经济建设单位的需求。
        为使得地籍管理需求得以满足,基于土地权属调查这一基础工作,结合测量仪器与科学的调查手段,针对被调查区域,实行对每宗土地的权属界限、位置、地类等信息的测量工作,同时需测算出其具体面积,绘制出相应的地籍图,以此为土地登记工作提供基础依据[1]。
        地籍测量工作开展的具体方法为:(1)依照所采取设备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地面法、航测法以及综合法;(2)根据地基原图的成图方式不同,可以分为解析法、部分解析法以及图解法;(3)根据基础图件的可使用性,可分成地籍修测、补测以及全测三种。地籍测量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及细部测量、地籍原图绘制、面积测算、面积汇总、成果检查和核验[2]。
        地籍测量工作进行过程中需要将土地权属调查作为基础导向,基于地籍调查表和宗地草图有序开展,最终所得地籍调查成果为土地登记的重要依据。地籍测量的精确度要求和地籍图的比例尺,是由被测区域地籍要素构成的复杂性情况和经济发展需求所决定的。地籍基本图比例尺通常取1:1000或是1:500,若是属于经济发展较为繁荣的城镇区域,则对精确度会有比较高的要求,最好采取1:500的比例尺,而对于偏远村庄或是独立的工业矿区,则可以使用1:2000的比例尺。
        当前,各种先进仪器设备设施的出现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成熟,当代地籍测量与传统的地籍测量相比,具有的最大区别便是地籍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管理等工作方面,都开始使用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的先进仪器来完成测量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以此实现地籍测量更高水平的自动化。
        地籍信息系统是基于当代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将宗地信息的形成与变化作为工作核心,高效率地收集、存储、处理、传递地籍信息与有关的办公基础信息的一个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的信息系统。迄今为止,其已经经历了长达十年左右的开发和应用,目前已经逐渐趋于完善,主要借助MS、SQL等商业数据库为用户们提供开发接口和插件功能服务,提升了系统的拓展性,同时还具备强大、高效的查询能力,并且用户界面较为智能化,可以让国家各级土地资源管理单位的基础办公需求得以满足,是一种既简洁、又便捷、同时还十分准确的信息管理系统。
2.地籍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2.1存在问题
2.1.1遗漏性记录相邻的数据
        考虑到宗地图本身有着极强的分散性特征,因此,在绘制地籍图时,是需要以此实行测绘的,而若是未从整体层面对地籍图进行检查,则可能在结束所有地籍图的绘制工作之后,很多图纸无法对应拼接,使得在开展地籍测量工作中,容易发生漏测或是邻接两块区域重复测量的状况,并且在重复测量的土地区域会由于土地权属问题而引发种种纠纷,因此便需要负责测绘以及审批宗地图的对应管理部门来予以解决和承担相应责任。
2.1.2图形构图发生变形
        为了可以充分满足地籍管理的相关要求,在开展土地权属的调查工作时,需要使用最先进的仪器设备与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测量土地的位置、地形、种类以及权属界线等信息,再按照测量所得的数据计算得出土地的总面积,其后再完成对应的地图的绘制工作。由于在绘制宗地地籍图时,往往不会对其实行整体控制,所以无法有效的把控绘制图形的角度,而且在测绘期间,大多只关注宗地边长是否准确,而忽视了图形的角度,则可能出现将实际中的直角绘制成锐角、锐角变成钝角等情况,导致地籍图上的形状和实际地形存在较大误差,这会给相关土地管理工作带来严重影响[3]。
2.1.3图纸精确度较差,频发误差
        因为实际地籍测量工作中未能从整体上对宗地图实行合理有效的把控,所以,绘制得出的图形不能有效的检查量距与角度等方面的误差情况,从而使得图纸精度不高,同时,在对图纸进行检查的期间往往也会出现权属变长平均相对误差与点位中误差均超出规定范围的情况,而且由于土地图形变形以后与实际形状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已确定的权属界限存在不对应的问题。在进行边长测量工作时,可能会由于精度不高以及所使用的面积计算方式不合适等问题而使得宗地面积与实际面积存在较大误差。


2.2解决对策
        (1)必须要认真遵守先控制、后碎部这一基本原则,对于土地管理局所颁布执行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也要做到严格落实;
        (2)在具体测量工作中,所绘制的地籍图必须要按照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制度来完成。而且,对于数字测绘产品,要做到全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和最后验收,生产制作单位必须要安排专业的检查人员对生产工作全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跟踪监察,最后测绘产品还需要交由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进行最终检查,并且生产单位也需要委托第三方专业的检查机构完成最后的验收工作。在检查期间,若是发现问题必须要立即上报,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这样才能保证测绘成果的准确性[4]。
        (3)内业检查和外业检查有效结合。针对土地建设与规划工作而言,地基测量的内业性检查与外业性检查都属于十分关键的工作内容,因此,在具体工作环节必须要尽量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将内业与外业检查进行充分结合,发挥这两种检查手段各自的优势,让地籍测量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同时也使得数据库的建设更加完善且合理。仔细比对地籍铅笔图与宗地图的画面,查看两种图纸所绘边长有否存在差异以及有否存在界限绘制遗漏等问题。此外,还需要全面且仔细的对地籍图画面上绘制的所有要素做详细的检查核对,其中,内业检查的范围为全部图纸,即检查量为100%,而外业检测则主要是在进行图纸绘制的期间确保随时随地开展外业检查工作,且外业检查通常包含巡视检查与边长抽查两种类型,巡视检查主要是指对测量地区的实际状况与图纸绘制呈现的情况进行比对核实,边长抽查则是指检查地物点、界址点以及界址点与地物点之间所隔的间距,并且,还需注意,外业抽查的范围不得低于抽查量的十分之六[5]。
3.数据库建设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3.1建立标点审核机制
        地籍测量工作主要包含数据测绘相关的工作,同时,进行测绘时需要采集有关数据,由此可见,地籍测量本身属于一个涉及专业范围比较大的地面作业体系,要想创建完善、准确的地籍数据库,就需要安排对应的工作实施小组前往野外对对应的地籍数据和信息做全面收集,其后再使用信息化网络技术从数据库内部进行上传和分享,这样能够让信息数据的传递、阅读、搜集以及数据存储管理节省出较多的时间。在开展野外数据收集工作时,工作难度较大,这是因为在实际进行信息采集时,往往会受到地形与地势的干扰,导致坐标定位不够准确,最终出现一个坐标与两个甚至多个点对应的状况,最终使得对应点的数据在导入数据库时不能有效地被系统识别,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发生强制被系统删除的状况,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使得地籍测量质量大幅下降,因此,需要创建数据文件的核查机制,针对入库数据及时有效的实行校正,从而使得数据的完整性有所保证,也为创建完善有效的数据库埋下了扎实的基础。
3.2二次规划测点
        尽管在目前社会科技化水平与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我国地籍测量工作相较以往有了极大的改进,然而在具体的信息测量工作开展过程中依然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存在一定误差,而且随着误差的持续累积,就会对实际点位的确定带来极大影响,长时间发展下去便会导致测量点位与实际点位存在位置不对应的状况,从而使得在将对应点位的数据入库存档记录时,便会发生点位与建设施工点位存在偏移的状况,同时,由于划分点位的设计图是事先已经确定的,因此出现此类偏移问题极有可能会对土地的建设和规划工作带来较大影响,所以,必须要针对其具体情况采取对应的措施以防类似问题的出现。可采用提取错误代码的措施,按照问题的出现位置,经过实地调查与反馈系统直接在数据库的内部调整点位的确定,若是点位波动偏差程度比较严重,则可以勾画界址线,让人们能够更容易的察觉到错误点位,再结合对应的检查与核验机制,通过查漏补缺的方式来筛查错误点位,从而有力地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6]。
3.3房屋不闭合
        所谓闭合主要是指某一图块的开始点与结束点属于相同的一点。但是在绘制图块时因为会存在许多共边的情况,所以,工作人员在进行连线时有可能会出现少连闭合边的问题,或是多连外业点的问题,而在导入系统时这些问题会导致信息无法入库。其解决对策是,在管理系统中通常都有设置“图块闭合性检查”这一功能,该功能能够让应闭合却未闭合的图块显示成蓝色(或其他突出颜色),让存在不闭合问题的图块一目了然,而工作人员只用对显示为蓝色的图块加以修正便能解决问题。
3.4权属调查资料录入
        在输入宗地的相关信息资料时,往往会碰到各种意外事件,如,有的发证资料重合、已经发证的资料未设置正规编号、发证号码一致但是却因为编号形式不一致而存在重复、原地籍调查过程中存在新旧宗地号对应关系混乱等问题,这时便需要将一些问题做进一步协商探讨才能够进行处理。其解决对策是,同一份权属调查资料要安排两个人独立录入,其后通过相应软件来对比这两份录入的资料,并自动划出两份资料的差异之处。其后再由原本录入资料的两人对其加以修正检查,直至所录入的两份资料不存在任何差异为止。尽管这样会导致资料录入工作量有所增多,但是却显著降低了数据检查的难度,使得录入误差的情况发生率降至最低。
结束语:
        总的来说,目前对地籍开展全面测量工作,并对测量数据采取统一化的数据库式的管理与存储,对于我国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高效、有效进行有着较大帮助,而且这也是当前土地建设系统创新、变革以及发展路途中的必然趋势。实现对地籍测量工作的全方位推进以及创建更加完善的数据库,能够促使对应的土地测绘信息更加合理、准确,从而使得对应的地籍测量体系和土地建设工作的可行性、公信力大幅提高,更有益于提高对应地籍数据库创建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最终推动我国土地管理体系获得全方位的改进。并且还能有益于促进我国土地综合建设事业更上一层,从而在这一基础上全面地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参考文献:
[1]曹鹏,俞洪良,彭忠国,孙钊.基于WBS-RBS法的地铁车站防水工程风险辨识及应对措施[J].城市住宅,2020,27(04):178-181.
[2]王秀丽,朱昌勇.地理信息系统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运用经验分析[J].智能城市,2019,5(15):66-67.
[3]胡昕.郁南县农村地籍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江西科学,2018,36(06):1004-1007.
[4]刘书峰.数字测绘技术在城市地籍测绘工程中的运用与探索[J].中国设备工程,2018(18):84-85.
[5]连晶.地籍测量及其数据库建设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8):70.
[6]刘咏梅,李谦,江南.三维地籍与城市立体空间开发的信息技术应用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12(03):392-3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