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   作者:王蕾
[导读] 古诗词是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但是迫于学生理解能力与生活经验的受限,学生很难对古诗词学习内容产生深刻地了解。教师应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对古诗词课堂教学方式做出变革。本文探讨了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并由用心揣摩、感知意境、引起疑问等方案去对学生做出引导。从根本上去理解古诗词学习的意境,对古诗词课堂教学问题做出深层探讨。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发展空间,提高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堂教学质量

王蕾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730070
【摘要】古诗词是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但是迫于学生理解能力与生活经验的受限,学生很难对古诗词学习内容产生深刻地了解。教师应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对古诗词课堂教学方式做出变革。本文探讨了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并由用心揣摩、感知意境、引起疑问等方案去对学生做出引导。从根本上去理解古诗词学习的意境,对古诗词课堂教学问题做出深层探讨。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发展空间,提高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110-01

        古诗词具有文字优美、意境深远这一特点,加强古诗词教学引入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一种必然。但是迫于时代的差异,很多学生在理解古诗词时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加之教师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他们过多注重的是古诗词课堂上的背诵记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的积极性也不是太过强烈。教师必须结合高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特点,对古诗词课堂做出变革。
        一、用心揣摩,品味诗歌意味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都是经过精挑细选选入教材之中的,它富含着丰富的文化意愿。所谓用心揣摩,这即指教师在教学时要求学生用心去体会这些古诗词,理解古诗遣词造句特点。并通过细读精读,感受古诗词情感的一类过程。教师可以结合用心揣摩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品味到某一次或者某一词的含义。让学生联合诗文,对其进行理解。这会给学生的阅读学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它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1】。
        例如在教学《游园不值》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做好细读、精读,感受本首诗歌的内涵。教师可以“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关”作为切入口,提问学生――为什么不能够将“关”替换成“藏”或者“掩”呢?在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教师引发了。他们会仔细品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关系。这些细微品读过程激发出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他们会结合对于文章的理解去感受作者在遣词造句时所应用的某些策略。教师在课堂上应给足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在该时间段内进行讨论。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指出绿字的应用技巧。在品读完毕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再次阅读《游园不值》这整首诗词。这会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在课堂上也会结合自我特点进行知识学习。此外,教师应利用某些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红杏的外形,创设一个良好的古诗词学习氛围,接着深化课堂教学主题,让学生把握古诗词教学内涵。应用新型模式,搞懂古诗词构建特点,提高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堂教学质量。
        二、感受意境,帮助学生进行灵活想象
        大多数古诗词的背景与现代相差甚远,学生在阅读古诗词时很难将这些背景知识搞懂、搞透。


但是结合适当的意境创设模式,教师却可以发挥出学生的学习想象力【2】。创设一个独属于学生自我的探索空间,帮助学生完成时间跨度上的领悟。
        例如在教学《己亥杂诗》这一课程时,教师首先可以介绍一下作者龚自珍的写作生平与写作背景,使学生结合背景资料,全面地了解一下龚自珍这一位人物。接着,指导学生品读佳作,让学生认真分析“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两句的构建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品味作者的心境。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适当地创造一些学习意象,将九州、风雷、万马等意象提取出来,应用多媒体课件对其进行展示,串联出一幅丰富的画面。学生会在学习时结合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去品味诗词创设特点,他们真正感受到了龚自珍蕴含于诗歌中的那一种深厚情感。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下为什么写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样的诗句,其表达了龚自珍怎样的情感?学生会结合龚自珍当时的人生遭遇,了解到龚自珍蕴涵于诗歌中的那样一种勃发精神。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创设一些学习意境,帮助学生做好灵活思考。另外,教师还要结合诗作的写作背景,完善诗歌教学,以此提高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堂教学质量。
        三、引起疑问,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理解
        兴趣是学生学习古诗词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创设古诗词课堂情景时要尽量地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其激发点。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品读诗歌中的难点。这样的诗歌发展过程能够开阔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的创造能力也会被教师激发出来。教师可以以某些疑问点作为课堂开创起点,鼓励学生自主去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
        例如在教学《示儿》这一课程时,教师在教学时就给学生抛出了如下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直接将示儿翻译成与儿谈话?学生会结合这一问题,对已有知识进行思考,他们归纳出了“示”这一词的具体含义。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了解文章所描绘的基本意象,结合本首诗歌的构成特点。这样,学生会结合已有的经验,分析作者融入于文章中的基本感情。最后通过文章立意,感受文章的深层次内涵,他们总结出了“示”就是告知的意思。接着教师可以继续对其做出深入,引导学生探索《示儿》的本质,提问学生《示儿》这篇文章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内涵》?这一问题与学生的诗歌学习实际相连较为紧密,它会保证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具备极强的想象力与思考能力,他们在学习时也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展开这一阶段的课程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对课堂做出调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感知意境、用心揣摩、引起疑问等教学方案去品味古诗词教学基本思想。了解诗歌中常用的一些写作手法以及修辞手法,进而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这会帮助学生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提高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柳永忠. 小学高年级阶段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 000(008):P.65-65.
【2】崔逸群. 小学高年级古诗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12.
备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136)阶段性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