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网自动化已成为220kV变电站运行的重中之重,对自动化问题的全面分析可以帮助提高变电站的性能。电气设备的接地和其他潜在连接在变电站的运行以及这两个区域的自动化状态分析中都起着重要作用。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电力安全运行;研究
引言
根据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从其实现过程、运行逻辑、控制模式方面进行了分析。控制技术在实现过程中,整体的运行逻辑构成较为复杂且涉及的控制组件较多。因此在变电站的自动化改造及运行中,完善控制技术的基础架构及研究设计,加强安全方面的管理及控制,成为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及电力运行安全控制的主要发展方向。
1影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及电力安全运行的因素分析
1.1人员因素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实现中,电力安全运行需要大量的操作人员及维护人员,因此从专业角度分析,人员因素是造成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异常运行、电力运行异常的主要因素。人员因素造成的不良现象主要体现为:运行操作人员专业水平不达标,对相关自动化操作程序的执行及相关操作指令的调整存在问题,造成变电站自动化运行异常以及电气设备损坏。
1.2网络通讯质量因素
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实现逻辑方面分析可知,网络通讯技术为其核心技术,良好的网络通讯技术,对提升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质量及电气设备的控制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从网络通讯质量角度分析可知,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中网络通讯异常,对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中指令传输、有效控制电气设备及电力调配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3软件因素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中各电气设备机组及控制组件运行,主要通过各类传感器及网络传输线路实现数据抓取、数据分析、指令传输、设备响应功能,因此从数据分析及指令传输的软件媒介方面评估发现,软件因素造成的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异常运行及出现电力安全事故的现象较多见。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2.1监控系统的应用
实现对变电站电气设备自动化运营检测和管理是智能变电站发展的目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自动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能够对变电站设备进行远程监控,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变电站存在的问题和故障,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变电站排除故障的时间,进一步提升电力能源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2110kV配电装置应用
110kV配电系统包括全封闭式电气设备,该电气设备具有三相集成复杂结构的全绝缘140六氟化硫电器,用于GIS房屋,该房屋通常在中国城市变电站中使用。GIS结构是为紧凑型三相配置器(三相导体)设计的,其中所有开关设备均配备有弹簧机电机构,该机构由其中一个与三相连接控制。没有压缩空气供应系统,就实现了脱油和脱气。断路器利用了有关自能熄弧的最新研究成果:鼓风机和电流适应停机功能。断开额定电流所需的大部分能量都来自电弧本身,从而大大降低了对能量开采的需求,并且操作工作量大约等于切断压力的25%。连接器配置的弹簧机构活动性低,无人看管或受支撑较少,且可靠性高。另外,提供了几种基本的灵活配置程序。
2.3变电站数据采集和处理
变电站在实际运行中会产生很多数据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变电站内部设备实际运行情况。
技术人员通过各项数据信息的对比和分析之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从而对其采取有效的措施。变电站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更加完整地收集变电站的各项数据信息,对变电站的故障进行反馈,借助互联网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将各项数据信息传输到控制端,再由技术人员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变电站的监管力度,同时还能有效提升电力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3变电站电力安全运行措施
3.1完善系统设计,强化系统压力测试
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实现过程分析可知,完善其系统设计,强化系统压力测试,对于后期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合理实现电力安全运行效果的意义重大。设计单位及建设单位应从多个方面完善和优化控制系统设计,加强需求沟通及造价成本分析,并落实需求文件编订以及可行性探讨,确保相关技术设计的可行性以及成本投资的合理性;加强现场实地勘察,基于既有电气设备现状、地质现状、现场环境现状、交通现状、网络通讯设施现状,进行基础数据勘察汇编,确保基础数据应用的完善性和准确性;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及时通告相关设计进度、功能设计现状,直至最终完成控制系统设计。
3.2注重变电设备操作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
变电系统有着多种多样的设备,只有深化安全操作管理,提高设备操作的规范化程度,对整个设备操作流程的全过程管控,才有可能实现防误操作的目标。(1)变电运行技术人员要收集每一台设备的型号、操作方式、安装位置、历史故障信息等数据,并将所有的操作指南形成准确的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保障操作人员可以按照相关的指引与规范,进行变电设备的准确操作,提高整个作业的安全风险受控等级。(2)变电设备操作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作业过程,值班负责人必须在派工前对监护人和操作人的精神状态进行确认。人员的疲惫、情绪低落会直接导致精神不集中,容易造成唱票、复诵失误,如果双保险未能发挥作用,就会直接导致误操作,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为了防止人员因为精神不佳造成操作失误,应对整个操作形成一套规范性的行为规范,包括操作走位确认、操作双方的交流关键词汇、手指动作的规范、设备操作方向的指示与确认。
3.3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人员综合素质培训
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中的管理质量、运维专业性方面进行分析,完善其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综合素质培训,对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质量的合理提升,以及控制电力运行安全效果意义重大。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变电站企业应从安全管理制度设计、运维管理制度设计、生产管理制度设计方面实施,确保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中管理工作科学开展。在完善各类管理制度设计中,企业管理制度设计人员应从既有人员现状、电气设备现状管理架构现状、环境现状、相关安全生产计划方面,调研基础设计数据,设计和完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电力企业可通过招聘、邀请厂方人员培训、实施试岗测试作业、优化班组作业方式,提升人员专业水平,确保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安全稳定运行。
结束语
变电站是我们电气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压幅度转换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面对新能源行业技术的发展,变电站必须继续走技术创新之路,并积极实现电气设备的自动化。为确保变电站电力安全运行,变电站必须完善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管理电气设备,并做好技术管理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监督管理,使变电站安全可靠地运行,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
参考文献
[1]冯文超.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1):88.
[2]程金群.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5):47+49.
[3]常雯雪.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8(11):73.
[4]俞学文,唱环凯,杜永祥.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21):178.
[5]王圣.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07):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