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为了满足越来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这种需求,各种高层建筑拔地而起。由于高层建筑结构比较复杂,为了进一步完善高层建筑的使用效果,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应运而生。这种组合结构不光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在世界各国都成为建筑的主要结构。由此可见,深入研究这一组合结构的施工技术,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建筑行业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要点
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概述
所谓的型钢混凝土结构,具体指的就是配置型与少量受力钢筋、构造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主要包括空腹式型钢混凝土与实腹式型钢混凝土两种类别。因此,结构机制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刚性,且延性良好,防火耐腐蚀性和抗震性突出,因而在不同类型的高层建筑结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较之于钢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能够节省超过一半的钢材,工程项目造价也明显减少。另外,型钢混凝土结构是被混凝土包裹,所以结构本身的耐火性与耐久性均明显提高,也规避了钢构件防腐蚀、防锈及防火性薄弱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型钢混凝土结构使得构件截面尺寸与自重明显减少,使其使用空间与使用面积不断增大,为强化空间与平面布局的灵活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2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要点
2.1做好梁柱节点二次深化设计
梁柱节点的构造是最具有难度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这个部分的施工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梁柱结构的稳定性,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当成关键环节来设计并进行。在设计时通常需要对这个部分做二次深化设计,做好框架接口与型钢柱之间衔接的施工。在这个设计中还要进行分层与分柱,这种方式可以显著减少出现错误的情况。划分的合理性决定了最终质量,所以要参照相关标准来完成。
2.2吊装方案的设计
吊装工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要提前进行设计,还需要仔细考察周边情况。设计时,通常需要考虑几个主要的问题。最常遇到的就是施工场地太过有限,现有的空间不足以去处理建材。这样就涉及到了建材的运输工作,增加了中间环节也就意味着将其纳入到设计中。所有要使用的材料需先进行必要的处理,再运到指定地点。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运输还会受到交通的影响,使吊装不能正常进行下去。而施工中最常遇到的是塔吊设备不合格,所以不能使用。因此,在设计时,首先要选择设备型号,确保其各项参数都能符合本次施工要求。如果建筑场地周边有大量建筑物,交通也十分不便利,不能为施工提供较大的操作区域。在选择塔吊时,需要参考这些条件,并且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的方向进行选择。因为吊装是以楼层作为分节点来进行的,所以必须合理设计每个节点的位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后续的设计。
2.3做好施工工序安排
工序安排是必不可少的,也使设计的一部分,需要提前完成并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批。正常的工序中,会将工程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内容是不同的,但是它们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在施工中使用的材料、劳动力等,都需要分阶段配置,确保合理性,避免浪费的情况。
2.4调整好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决定了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从而使施工可以更加顺利地进行,不用在这之中消耗过多的时间。在完成了定量的施工后,一般是要总结的,一方面是为了检验成品,另一方面是为了根据当前现状来规划后续流程。因为施工的不同环节,使用的技术与工种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如果不做好总结,就很难保证过程中不出现错误。因此,做好技术与工种的穿插,并构建出不同的工作组,合理分配工作是必要的。这样做能减少工序的耗时,缩短工期,降低施工强度。因此,要做好逻辑关系的调整,保证工序间的衔接,并且使每个环节都能有条不紊滴进行。
2.5构建清晰完善的工艺逻辑关系网络控制图要点
在施工中,环节之间衔接不良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让施工可以高效尽心,除了要明确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编辑专项的方案外,还需要构建一个清晰的图要。图要的内容除了包含必要的逻辑关系外,还应标注出参数。就本文对应的施工来讲,应当以楼层为单位来划分模块,还要将不同的工作区分开划分施工段。在施工时,需要在模块之间穿插进行型钢柱的焊接与矫正。在这个过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对钢筋进行校正,与钢柱保持水平。
3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
3.1制作型钢混凝土结构
主要分为型钢柱和梁两部分,这两部分通常在指定的工厂中完成制作,其质量对型钢混凝土的整体结构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对结构整体性的受力情况也有影响。所以,在进行这两种构件的制作时,工人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确保成品能够达到施工的标准。比如在进行翻样、准备等工作时,工厂就要严格要求工人,通过操作规范等的约束,保证构件的质量。翻样就是施工翻样,一般来说,是结合设计图内型钢尺寸、形状和具体规格信息等,对下料清单和图纸进行计算,以得出的数据作为施工人员制作任务的支持。然而,图纸由于其呈现方式所限,通常不能对详细构造进行有效表述,只能对大致位置和规格做出标示。所以,在进行具体的翻样工作时,工人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作出满足要求的构件。
准备工作对于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制作同样重要。开展准备工作时,技术人员要先检查钢材的质量,对钢材的合格证明和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检查。另外,对焊接方法的选择也是重点。施工人员要根据具体的要求,选择适当的焊接方法。比如,对型钢柱和梁进行制作的过程中,应选用H型钢,并在型钢梁上预留孔洞,并对孔洞进行检测,确保其各种数据达标。如果测量发现孔洞和标准之前存在误差,要及时调整并作出修改。
3.2柱脚施工
它通常被称作型钢柱生根,一般包括非埋入和埋入俩种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前者需要在基础顶面安装底板,并将之和基础锚栓进行连接。和普通钢结构施工相比,该方法也需要在型钢柱上预留孔洞,而且同样需要要保证孔洞的尺寸和深度,为后续施工做好准备。型钢柱构件通常重量偏大,所以相对的,对其施工的要求也就较多。具体体现在准备环节、吊装环节、定位与校正环节和焊接环节四个环节中。在开展吊装工作之前,施工人员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首当其冲的就是对构件的检查。在确保构件能够满足施工要求之后,要对设计图和安装图进行核对,明确孔洞的具体位置,再进行后续操作。在吊装施工中,施工人员要确保起吊重量的设备安全承重的范围之内,并对钢丝绳进行检查,将钢丝绳和型钢柱捆绑在一起。接下来是定位和校正环节。这一环节中,施工人员需要选择缆风绳定位并予以校正,并选择适当设备对缆风绳长度进行控制。此外,施工人员还要注意,经纬仪安装在型钢柱轴线的位置上,让其和经纬线视点有效重合,完成对目标的校正。焊接工作也是型钢混凝土施工的重点。这一环节通常在完成螺栓安装之后进行,主要用来完成连接面的焊接。由于这一环节人工量较大,所以,需要施工人员结合连接面的实际形式和尺寸,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提高焊缝质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焊接之前,要对连接面进行清理,避免连接面上的杂质影响焊接质量。
4结束语
总之,型钢混凝土结构很稳定,所以被广泛应用。因为高层建筑的结构比较复杂,所以施工难度较大,并且十分依赖设计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任何一个施工环节没有做好,产生的危害都是极大的并且很难被弥补的。也就是说,如果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参照设计完成,亦或是设计本身就不合格,就会让质量大打折扣。质量决定了建筑的安全性,如果达不到要求,就必然会延误工期,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施工中要注意每个要点,同时安排好工序,做好设计工作,进而保证进度、质量都可以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何芮,乔旭.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筑,2019,16(12):135-136.
[2]沈雄强.型钢柱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的探讨[J].门窗,2017(08):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