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11期   作者:吕丽娜
[导读] 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摘要: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城乡发展的过程中,一直致力于两者的一体化,以确保城市和乡村共同发展。城乡建设最为重要的是前期规划,在这个环节设计中引入乡村景观意义非常大,不但能为规划设计提供新思路,有助于乡村文明与区域文化的传承,还能让城市景观变得多元化,满足居民接近大自然的精神需求,促进城乡快速健康发展。本文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展开探讨。
         关键词:城乡建设;城乡规划设计;乡村景观
         引言
         城乡规划在我国社会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城市与乡村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城乡建设前期规划设计要树立全局意识,同时应具备战略眼光,站在两者共同发展的视域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一体化发展目标。城乡规划设计将乡村景观引入其中,一方面可促进乡村资源的有效利用,确保乡村文化景观的传承与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可建立生态型城市,美化环境,满足城市居民亲近以及融入大自然的需求,陶冶情操,最终实现城乡共同进步与和谐发展。
         1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充分认识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历程。依据景观择优适用原则,处理好自然、经济和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最好的景观利用方式,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性、经济性、文化性、可持续性是目前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所追求的目标。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需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采取保护生态环境、挖掘地域文化、发展生态旅游等方面的设计策略,更好地创造出既具有乡村特色风貌,又生态宜人的景观,保证乡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乡村景观的组成
         乡村景观的组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组成部分是乡村自然景观,乡村自然景观一般很多是指在乡村里生长的生物形成的景色,它们形成的一般原因是因为乡村的地形和资源,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南北差异是形成独特性的乡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乡村的人文景观也是乡村景观的组成部分之一。乡村人文景观是在乡村村民们的生活中形成的,它最能够体现乡村村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生活,也能够表现乡村的文化和民俗,那是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中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创造的。乡村人文景观一般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显示了地域文化的差异。
         3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中的主要矛盾已悄然发生变化。为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协调等问题,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力求实现均衡发展、共同富裕。在此背景下,农村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必须探索出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新路径。农村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农村建设基础上对农村实施的新型改造,其强调突出农村特色,融入城市生活圈,将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纳入城乡整体规划。尤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通过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实现农业资源的再开发、再利用,以农村自然环境资源为基础将景观设计与经济发展相融合,对于改善农民生活、丰富城市文化资源、振兴乡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4.1传承和尊重当地传统乡村肌理
         乡村是广大农民生活的主要依托,历经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洗礼,已经构成其的特性质的乡村肌理。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时,务必在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保障其乡村肌理完整性,从而建设出优美的乡村生活环境。具体来说,首要是保证居民有良好的居住环境,提供必要的农民劳作、休憩和娱乐的场所,便于邻里之间进行有效的休息和情感上的交流;其次是保证乡村的原始形态,挖掘具备村落景观特点的景观素材、节点素材和空间肌理,打造温馨的乡村景观格局;再者是保护好乡村传统文化建筑群,通过深入挖掘具有区域乡村特色的乡村景观(如:古巷、雕花和壁画等);最后是合理规划交通布局实现乡村和现代风格的有机结合,体现农村景观建设的优越的独特性。


         4.2要遵循协调性原则
         乡村景观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例如包含乡村的某一习俗、包含乡村的传统节日、包含乡村的语言特征等等,乡村景观还显示了乡村的资源环境特点。所以在城乡规划中运用乡村景观时要注重协调,不能盲目的照搬,合理融合才能起到良好的发展和精神享受、视觉享受。除了注重协调外,还要顾大局,充分促进地域性的发展和保护地域性的文化,促进与乡村文化的良好融合,促进地方特色的协调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把优良的其他的文化融入到乡村景观文化中,再把融合形成的文化加入到城乡规划中,这样就对城乡规划的内容进行创新,促进城乡规划的进步。
         4.3增强实用性
         城乡规划设计在运用有自身风格的乡村景观时,需增强实用性。城市规划打造乡村景观,找准其与人文景观契合点,实现有效融合,同时将经济作物打造成风景线,体现乡村景观地域性,供人们观赏以外,还可直接创造效益。城乡规划设计应不断进行创新,尤其是在运用乡村景观过程中,做到深入的融合,涵盖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做好创新融合,既要吸引本地人游玩,又要提高对外来游客的吸引力,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4.4将生态、文化元素融入村落景观规划设计
         农村村落是农村景观最主要的规划设计部分,其不但与农村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更与农村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紧密相关。因此,在新型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对村落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与整体设计。首先,在村落景观设计上应突出其中心感与标志性,通过一个个村落景观“点”的合理布局,将整个村落连成一个整体,从而构成具有农村特色的村落整体景观。其次,村落景观应与当地生态和人文特色融为一体。通过将本地生态和人文特点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才能使村落景观与整个村落相互映衬,构成一个个风格迥异且极具游览价值的美丽村落。最后,村落景观设计还应将农村地区的农业、生态资源等连接起来,以景观为纽带连成一条农村观光游览线,使整个农村地区的旅游价值得到最大化开发,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
         4.5尊重历史和地域性原则
         在实际的城乡规划中,要充分的尊重地方特点和尊重地方的民俗和文化,并且适当的把当地的特色或者对当地比较重要的文化融入到城乡的景观设计中去,这样人们在参观的时候就能够更好的了解乡村的特色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民族文化。例如在城市中建设特色小镇,把乡村景观的特色完全的融入到小镇中,这样就能够完美的展现乡村小镇的特色,也很好地解决了在设计中重复出现的问题,设计出更符合人们审美的东西。
         4.6配套设施完善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雕塑小品、宣传栏、休息亭廊、休息座椅、照明灯、垃圾箱等配套设施的布局应合理有序,风格需与当地村庄特色相统一,体量不宜过大或过小,材料选择要着重体现乡土文化和生态文化,同时要满足各层次游客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乡村景观质量。
         结语
         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关系到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的转型与发展,因此,必须结合城镇化发展形势对农村地区各种景观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以不断探索出一条现代化新型农村发展路径,使农村景观在城镇化进程中成为一面特色鲜明的旗帜。
         参考文献
         [1]吴姗姗,张婷婷.城镇化背景下新型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10):1-2.
         [2]钟必龙.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四川建材,2019(9):55-56.
         [3]姚金,齐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6):225.
         [4]钟海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生态农村社区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18.
         [5]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18(1):56-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