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11期   作者:闫成佩
[导读] 近年来,我国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对于提升建筑行业发展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对于提升建筑行业发展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装配式建筑以其建造速度快且精确度高的优点受到了很多建筑企业的青睐。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与研究,对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满足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要求。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应用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以其成本低而且建造速度快的优势受到了很多建筑企业的推崇。装配式建筑主要指事先制作好的配件,将其在现场进行组装后形成的新型建筑结构。相比于传统施工而言,装配式建筑在施工中受外界干扰程度小,而且省时省力,可显著增强施工的成效性。随着我国建筑企业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预制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广泛推广。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1.1缩短工期
         通过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可以实现建筑构件大量应用标准化、工厂化制作,而且实现施工现场安装施工工艺的标准化进行,由此大大缩短施工工期。在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中,主体结构封顶之后还需要等待1到2个月的时间进行窗洞剔凿,并做防水处理等工作,而在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之后,在预制外墙板的过程中就预留了墙面安装外窗时所需要应用的墓砖,当主体结构封顶之后,可以立即实现对于外围的封闭,相较于传统的施工管理来说,封闭时间节省了将近两个月。通过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还能够提前为室内砌筑及装饰工程施工创造有利条件,在传统工程施工中,外墙装修、保温材料粘贴等工序需要2到3个月才能完成,而在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之后,在预制外墙及飘窗时便能够同时完成保温层及装饰层的预制,从而大大的节约了外墙装修时间,由此使得整体的建筑工程施工工期也显著缩短。
1.2节约资源
         通过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可以采用预制外墙板技术以大大减少外墙模板的使用数量,其所应用的叠合板阳台也能够减少对于木材和钢材的使用量,实现资源的节约[2]。另外,由于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节约了建筑材料的使用数量,由此也直接降低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量,减少了废弃物的处理费用,节约了工程施工资金。而且通过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实际工程施工中所应用预制件都是工厂标准加工所得到的,耗材使用量也相对较少,而且相较于传统的混凝土施工,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噪音较小,作业时间较短,避免了对建筑工地周围居民的噪声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及废弃物,并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1施工图纸深化
         为了加深设计,必须明确定义预制要求,安装要求和连接方法。应详细描述预制件的尺寸精度,部件的预制质量控制点,用于脱模剂和刷牙过程的预定部件,接缝填充方法等;重新测量瓦片过程需要详细描述瓦片处理技术的背面,以确保瓦片质量和间隙要求。还需要加强粘结层的混凝土浇筑,绝缘层处理,埋设部件的施工和固定,钢筋骨架的施工,结构层的混凝土浇筑和混凝土的维护。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由于预制构件的设计不完整,影响生产计划,如果组件生产完成后发现问题,会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2.2PC构件预制
         预制构件的质量保证是保障装配式建筑可靠性的基础。构件预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实施。

如构件预制在组装模板时,底模表面保持高度的平整,确保构件观感效果,不同模板间的螺栓连接要求完备、拧紧,侧模高精度定位,脱模剂涂抹均匀,接缝填塞密实并抹平磨顺,验收合格后进行后续工序,当上道工序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必须解决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预制场要有严格的检验和验收管理办法及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预制质量并对所提供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负全责。如在浇筑预制构件时随时观测连接处预埋构件位置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保证构件位置的精准度,避免现场吊装拼接受阻。
2.3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1)安装预制层板时,应预先在底部设置一定高度的临时支架,并注意各支架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完成层压板的安装之后,可以移除临时支架。(2)施工时如需双层结构安装,应严格按施工要求设置双层支架。首先,安装上部叠片,并完成安装,以确保混凝土浇注没有错误。混凝土完全固化后,测试叠层的强度。如果设计强度超过70%,施工人员可以达到要求,支架去除。采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施工质量,还能为施工人员创造安全的施工环境,确保施工阶段的有序实施。
2.4现场施工各要点管控
2.4.1构件运输、堆放管控
         构件预制过程中完善构件的编号规则,加强构件管理力度,同时力争开发一套管理软件,对各个构件进行跟踪管理,或者现场管理团队成立专门的构件标识管控部门,对于进场的构件及时按照编号规则进行编号并造册管理,避免运输搬动中发生混乱。现场堆放区域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划分,使各构件的堆放区域与相关吊装计划相符合,避免二次搬运。预制构件堆置时,不可与地面直接接触,须置放在木头或软性材料上并注意最佳支点和堆置方式的选择和保护措施的到位,避免由于堆载过大、支点不合理、保护不力使构件损坏。
2.4.2构件吊装管控
         在吊装PC组件之前,必须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现场设备的情况制定特殊的安全计划。所有塔式起重机操作员和起吊指挥人员必须持有证书。所有设备必须进行检查,并且在有效期内,所有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特殊计划。相关的安全规定将被执行。禁止未经认证的上岗,非法经营和野蛮行为。部件进入现场后,及时检查吊点以确保吊点满足吊装要求,并在吊装前检查重心。对于异型部件和大型部件,吊装需要特殊的平衡吊具。其中,所有提升绳索需每周检查一次,应及时更换损坏或磨损。同时,提升部件时应提供拉绳,以便地面人员在起吊时可以控制部件的方向。每天吊装中队的施工作业前,应当按照作业规范和作业危险点给予特别指示。
2.4.3临时支撑体系布置
         PC部件(尺寸梁,KT地板等)的临时临时支撑框架在接近现场之前应进行承载能力测试。测试得到的承载力的极限值应作为计算的基础。场地支撑框架应进行计算并严格计算。本书执行支撑框架的布局,并在施工前进行会计核算。部件抬起就位后,需要及时固定支撑架。支架上部采用木质工字梁或铝合金梁为支点,工字钢或铝合金梁需要与支架可靠连接。只有在上层建筑现浇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要求后才能拆除支撑框架。场地的基础应与维修区的条件相同,不得少于7天。当混凝土现浇结构在施工时,必须保证模板和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模板和支撑系统的安全性必须通过详细可靠的计算来验证,并且在实施之前必须遵守相关的批准。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不断革新,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也会更加广泛。为了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有效性,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加强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化和管理,并结合实际工程特点,对该技术进行改进,使其有效性得以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王敬.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 江西建材, 2019(8).
[2]赵晓科.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探析[J]. 卷宗, 2019(9):250.
[3]曲为民. 浅析装配式施工技术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3):109-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