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单元整体教学下如何整合小学英语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   作者:陈江秀
[导读] 教材整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教师立足于真实课堂教学情境,基于自身教学经验,以教材为依托的自我建构过程。教学效率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法。本篇《浅析单元整体教学下如何整合小学英语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析:一、思考与交流;二、课时计算及说明;三、课时安排及教材编排

陈江秀   遵义师院附属实验学校  563006
【摘要】教材整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教师立足于真实课堂教学情境,基于自身教学经验,以教材为依托的自我建构过程。教学效率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法。本篇《浅析单元整体教学下如何整合小学英语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析:一、思考与交流;二、课时计算及说明;三、课时安排及教材编排结构;四、在上级给予的课时中如何应对课时不足;五、教材整合之我见;六、结语等。
【关键词】单元整体; 整合;教材; 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10-02

        一、请思考与交流:
        (一)你每周每班英语教学课时是多少?
        (二)你计算过所任年级总的教学课时和单元总课时吗?
        (三)你是怎样依据整体教学分配课时来处理教材的?谈谈你是怎样抓好你所任班级的英语成绩?
        ×延长下课时间?   
        ×加大作业量?    
        ×占用其它学科?
        个别辅导?         
        补课?测试?      
        做好整体规划,整合教材?
        二、课时计算及说明:
        (以下为笔者根据当地区域内教学状况调查后的大致结果)
        (一) 16(周)×2(每周2节)=32(学期总课时32), 6×4=24 (每单元4课时),2×2=4(复习单元4课时),24+4=28课时 (学期总课时32,每单元最多4课时,短跑式教学浮光掠影;间隔时间过长易遗忘,多数同学囫囵吞枣,知识的消化上欠佳);
        (二) 16(周)×3(每周3节)=48(学期总课时48) 【 6×6=36 (每单元6课时),2×2=4 (复习单元4课时),36+4=40课时(且复习频率增多,学生口语交际时间充裕,有一点检测时间,多数同学掌握较好)】
        三、课时安排及教材编排结构:
        (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课程设计思路:课时安排应尽量体现短时高频的原则,保证每周三至四次教学活动,周课时总时间不少于80-90分钟。
        (二)教师教学用书:
        现行PEP小学英语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课时安排及总体结构说明:本教材是按周课时三节课来编写的。每单元10页,第1-2页呈现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不占用课时);第3-8页为重点教学内容,每页一课时,共六课时完成。第9页为检测内容,第10页为选用内容(不占用课时,可根据本地区实际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学习进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四、在上级给予的课时中如何应对课时不足?
        笔者所在县是按每周2课时安排小学英语教学的,且每位教师任教在4个班级以上,时间紧、任务重。要学好PEP小学英语教材就必须要进行年级整体规划,并依据单元整体教学对小学英语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什么是教材整合?
        教材整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教师立足于真实课堂教学情境,基于自身教学经验,以教材为依托的自我建构过程。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也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删减、替换、扩充或调整,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二)什么是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法。


它有别于教学结果,教学结果是指最终的教学成果。
        五、PEP小学英语教材整合之我见
        (一)PEP教材的优点:
        具有单元话题明确,图文并茂,活动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用性强,交际性强、配套资源丰富等特点。
        (二) PEP教材整合的必要性
        1.教材自身因素:教材是用于组织教学的语料和范本,课堂教学基本都使用固定的教材。但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统一编写的,在实际运用中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单元内各个板块编排模式过于单一,课时程序安排不够合理,语言输入量多少不一,个别内容不符合当地实际等缺点。
        2.教学情境因素:目前,我县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周课时量普遍为2节(每节40分钟),这个量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显然是不够的。不仅如此,课时量的不足导致课与课之间的间隔时间相对拉长,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材内容的复现频率,也就减少了同一教学内容的相关性语言输入,从而直接影响了语言学习效果。
        (三)教材整合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手段服务于目标
        教材的整合是一种教材处理的手段,其最终目标是提高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教材整合是探索,不是理论研究,而是针对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解决的思路和办法。研究是为了落实到行动上,每位教师都应当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学科的教学目标上,手段服务于目标。
        2.形式统一于本质
        教材的整合我们可以以各种形式呈现,如对教材进行调整,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组合,改编甚至删除。但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我们都是不可以随心所欲的,要遵循其本质---科学性。要依据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
        3.将部分融入整体
        对教材进行整合,除了要尊重原有知识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内容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但不管是以何种形式呈现的内容我们都要万变不离其宗,站在学科的全局和高度为整体内容服务,将部分融入整体。在进行教材整合的时候,我们要用好这些原则,同时依靠学科的教学目标体系、思想方法体系和基本技能体系来把知识统一起来,明确教材整体目标、年级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做到什么时候该讲什么、不讲什么,怎么去有效学习的问题,一步一步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避免面面俱到、平均用力、一味赶进度等。
        4.对话课和词汇课整合遵循的原则有:
        Part A\B 中的Let’s Learn & Let’s talk通常是在相近的情境中,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将Let’s Learn & Let’s talk进行整合,但并不是所有都能整合。词汇教学的方法应在语境和语篇中教词汇,让学生在语境中感受所学词汇的语用功能,在上下文情景中猜测词汇的意义。对话课和词汇课整合遵循的原则有:
        ①情境的统一性:对话部分是单元的核心内容,旨在把本单元的核心句型和词汇融入一个有一定意义的对话语篇中,让学生整体体验词汇和句型的语用情境。在整合 Let’s Learn & Let’s talk时,可以利用对话提供的情境将两部分串在一起。
        ②文本的统一性:在创编文本时,要围绕着单元的核心词汇和句型,在Let’s talk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适当拓展。
        (四)教材整合的具体措施:
        1.课前要充分阅读新课程标准,理解整体规划,特别是一、二级目标中对听、说、读、写等的具体描述。
        2.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读懂全册,本册及本单元的结构体系,认真分析,把握好各阶段的教学规划及目标。
        3.课前要研究单元内总体教学目标,特别是本课时教学目标,一定要吃透各块教材编写的意图,对其作详细解剖,然后充分掌握要达到的三维教学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结语:
        教材给了我们教学的方向和目标,但并不是我们要教的一切,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来体会英语交流的乐趣。对教材的具体运用没有必要遵循固定不变的格式,只要我们以“一切为了学生健康的发展为宗旨” ,了解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内在需求,依据整体教学与局部教学相一致,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方式,或补充、或延伸、或拓展、或重组,尽量使内容贴近学生,尽可能创新地采用各种课堂教学方式,使最终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著作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笃勤。小学英语教学策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章兼中。不学英语教育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