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八旬老厂始终保持着蓬勃的朝气? ——一个用厂史陈列室展示企业精神的成功范例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8期   作者:钱广智
[导读] 本案例以南通天电建设厂史陈列室为背景
        【内容摘要】本案例以南通天电建设厂史陈列室为背景,描述记录了公司员工从一开始对陈列室建设不理解甚至有质疑,到后来参观陈列室之后的万分感慨、充满自豪、斗志昂扬的心路转变历程。从一个侧面向外界展示了天电公司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励着新一代天电人继承天电优良的传统,向着光明的未来不断前进。
        【关键词】厂史陈列室  传承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
       
        一、引言
        “天电是一个有灵魂的企业!”熟悉南通天生港发电有限公司(下称天电公司)情况的人都这样评价天电公司。是啊,一个拥有80多年历史的老厂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为数不多的。一直以来,天电人不断寻求技术革新、思想理念革新,实现了管理的与时俱进;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一次次改写天电发电总装机容量,努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尽管已经步入耄耋之年,但她却没有显现出丝毫老态龙钟、末年垂老的迹象,反而始终散发着青春的活力与激情,向世人展示着朝气蓬勃的风采。
        近几年,天电公司面临员工新老交替的局面,有几百名老员工即将画上职业生涯的句号。公司陆续引进了一批批应届大学毕业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如何传承和发扬天电老一辈的优良传统,是摆在公司领导层面前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二、企业简介
        南通天生港发电有限公司前身为天生港发电厂,1934年由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倡导创建,距今已有85年历史,是江苏省最早四家主力电厂之一。1994年,天生港电厂在江苏省电力系统内率先试点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成立中外合作南通天生港发电有限公司,主营电力、热力销售、煤炭销售、运输、售电及接卸等业务。目前,公司总装机容量166万千瓦,投资风电权益容量26万千瓦。
        三、追根溯源
        (一)春天的故事
        2017年春,天电公司的党委会专门就“如何充分发挥公司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作用,激励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进行讨论研究。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包晓明提出:“建设一个天电自己的厂史陈列室,将天电八十多年的历史总结归纳。结合影像、实物展示,再现天电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并以此作为广大员工提升主人翁意识的教育基地,作为天电对外展示风采的窗口。”这项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会议决定由党群工作部牵头负责厂史陈列室建设的相关事宜。
        (二)质疑的声音
        公司要建设厂史陈列室的消息不胫而走,而员工们对这件事情却看法不一。不少员工都对打造厂史陈列室充满期待,认为天电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老一辈们身上展现出的艰难创业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也有员工对此表示不解,认为老一辈的故事需要流传,但没有必要大费周章打造一个厂史陈列室。既耗费人力又耗费物力,也不知道最终能做成什么样的效果。万一做成个不伦不类的样子,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面对着两种不同的声音,牵头负责的党群工作部压力陡增。说实话,厂史陈列室建设工作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比较复杂,包括梳理历史文献资料、挖掘有深度的故事、搜寻宝贵的实物、展示区域的布置规划……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公司党委书记包晓明鼓励说:“虽然我们之前未曾有过这方面的先例,但事在人为,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并指示“可以到各个展览馆考察取经,多方学习借鉴,相信一定能交出满意的答卷。”
        (三)打开尘封的记忆
        从这项工作一开始,公司就为厂史陈列室定下了“以实物展示为主,文字图片为辅”的总基调,厂史实物、照片的搜集就成了重中之重。厂史陈列室筹备小组多次到公司档案室“淘宝”,想尽量多地发掘出宝贵的历史资料来。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档案室的零星家当并不足以展现天电八十多年的全部风采。
        “应该充分发动职工群众、依靠职工群众,向全体在职和离退休员工征集有价值的史料。”关键时刻,包晓明的话再次指明了方向。天电这个大集体中,很多员工全家几代人都是天电人,他们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电厂,电厂工作的经历是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天电很多的老前辈一直保留着严谨细致、井井有条的作风,更不乏喜爱收藏的人,他们一定能够完好地保留下自己或长辈们与天电珍贵的记忆。
        征集史料的通告得到广大员工的极大关注,消息在南通的大街小巷传播开来。许多老员工在听说公司正在筹建厂史陈列室后,纷纷拿出了珍藏多年的“宝贝”。这些都是他们奋斗的青春记忆,属于他们个人的“无价之宝”。
        很快,一批又一批各种珍贵的史料被捐献了出来。捐献者们仿佛在亲手送出自己付出心血培养长大的儿女,但为了天电历史的传承,他们一无反顾。已经80岁高龄的田鹤年老先生特地送来一整箱宝贵的历史资料。田老曾获得江苏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是老一辈天电人的杰出代表之一。虽然学历不高,但他勤奋好学、潜心钻研,编写的多本生产技术方面的书籍被选用为教科书,研究发明了多个专利,为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做出过巨大贡献。
        最久远的能追溯到民国时代建厂初期,每一件文物他都精心地用塑料文件袋保护着。他说:“当听到厂里要成立厂史陈列室的时候,心里特别激动。一直以来我都有收藏的习惯,很多以前的老物件都舍不得丢,全部整整齐齐地收着。我在厂里奋斗了一辈子,心里已经把天电看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如今,我年事已高,这些收藏是我的心血,更是厂里的宝贵财富。把它们放进厂史陈列室比留在我身边意义更重大,而且以后我要是想它们了,我也可以再回到厂里来看它们。”田老的话很朴实,却饱含了他对天电的深情。
        陈列室建设中,像田老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筹备小组先后收集到了各类不同年代的珍贵老物件,有早期大生电厂的扩建计划书、民国二十六年的预算单、1951年电厂购买的保险单、1971年整版报道天电自主建设“二万五”发电机组先进事迹的《人民日报》和《新华日报》、早期的电业许可证、建厂初期员工的薪资单、八十年代的借书证、一整套的不同时期的厂徽……
        (四)思想碰撞的闪光
        “食材”已经准备就绪,如何用这些珍贵的“食材”烹饪出一席美味的盛宴却并非那么简单。党群工作部成员多次探讨研究布置方案,常常是一想到好的点子就立即开展讨论。


        “张謇先生的铜像应该摆放在进门最显眼的地方”;“周恩来总理赞誉我们自主建设二万五发电机组‘小鸡要生大蛋’,应该制作一块匾”;“可以将八十多年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事件节点制作一幅时间轴的图”;“天电发展历程中涌现出的全国劳模、省部级劳模、市级劳模加起来有二三十个之多,他们是建设天电的大功臣,应该设计一面劳模墙”……经过不知道多少轮的思想“碰撞”之后,整个陈列室的设计雏形才千呼万唤始出来。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他们又向多方征求对设计方案的修改建议,并对方案进行了完善。
        正当觉得胜利在望的时候,布置荣誉墙的工作又给大家出了一道难题。最初方案中准备将陈列室最大的一块区域用作陈列荣誉,但当大家走进档案室存放奖杯、奖牌、锦旗等荣誉的房间,一下子犯了难。所有人都低估了一个八旬老厂历年来取得的成就和荣誉。国家能源部首批“双达标企业”、国家电力公司“一流火力发电厂”、九十年代的“中国50家最大电力工业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原电力部首批“双文明单位”、第一批“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一块块充满荣耀的牌匾,一面面凝聚认同的锦旗,那是前人艰苦奋斗的缩影和开拓前进的见证,更是对后人的殷切期望和真情叮咛。每一个奖项都是沉甸甸的,但受条件限制,最终只能从中挑选出一小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进行展示,不得不说是个小小的遗憾。
        四、熔铸企业灵魂
        “这张照片是‘二五会战’时候的照片,我当时就参与了建设。”
        “这是我们第一任厂长黄友兰,他可是留过洋的高材生。”
        “电厂被日军占领后,职工们不为五斗米折腰,离开电厂不为日本人打工,特别有气节。”
        “我在这个职工子女幼儿园里上过学。”
        “这些老前辈们一个个都是技术过硬,不怕吃苦的,太敬佩他们了。”
        ……
        天电的灵魂是创业之初“实业救国”的气脉,是自力更生自主建设二万五机组的气魄,是抢抓机遇扩建两台12万五机组跻身江苏四大主力电厂的气志,是迎难而上勇创“一流火力发电厂”“双达标电厂”的气概,是“艰苦奋斗,敢打硬仗”的气派。
        天电厂史陈列室落成一年多以来,不仅得到了广大在职及退休员工的关注,而且成为了公司对外形象展示的一个窗口,陆续接待了厂内外近200批次约8000人次参观。亲身经历过的人参观后感慨万千,满满都是回忆和感动;青年一代员工参观后,一种因自己是天电人而自豪的情感不禁油然而生;而厂外人士更是在参观后对天电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赞赏有加。那些最初的担心和质疑也都换成了感叹与赞美。天电厂史陈列室成为了天电人的精神高地,凝聚起天电人不断进取的初心,激励着天电人奋勇前进。
        五、后浪绽放活力
        “这些光辉事迹件件让人赞叹,先进人物个个让人崇拜,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天电人的光荣传统,我们要发出青年一代的最强音。”参观厂史陈列室之后,青年员工们的热情受到了鼓舞和激励。
        在公司党委的鼓励下,公司团委趁势组织开展了“青春新坐标”创新创效活动,来自各部门各专业的青年骨干组建了8个课题小组,针对公司目前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努力寻求改进或解决的办法。
        他们把脉问诊、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在明确了课题方向之后,迅速制定好工作目标,拟定了工作计划,安排好工作分工。遇到困难时,他们想到“二五会战”时的艰苦岁月,想起“小鸡生大蛋”的气魄,顿时元气满满、迎难而上,他们的身上闪现出了天电人那股敢打硬仗的精气神。
        “百万机组深度调峰调整进一步挖掘了设备潜力,提升了经济效益。”
        “通过对运行电压的调整有效降低了厂用电率。”
        “在拓展居民供热、电储能等多元化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研究。”
        “开发出公司的移动信息应用平台,提升了管理效率。”
        “开展多项有影响力的活动,强化了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提升了公司的社会美誉度。”
        ……
        一项项改革得到实现,一张张“处方”显现疗效,一个个课题圆满收官,每位青年员工都竭尽全力地发挥着自己的才能,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向老一辈天电人致敬。
        六、结束语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代代天电人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保持不变的是他们投身电力事业的初心,以及“艰苦奋斗,敢打硬仗”的优良传统,他们的精神让人们深深感叹、肃然起敬!成立天电厂史陈列室,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历史、缅怀先贤,更主要的是要从历史的发展中总结经验,汲取前人追求卓越理想的不朽精神,激励传承者不懈奋斗,紧握“接力棒”,将天电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而在厂史陈列室的建设过程中面对困境迎难而上的作风就是天电企业精神最好的诠释。
        天电厂史陈列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天电人讲述“天电故事”的窗口,是天电人宣贯“天电精神”的载体,是天电人坚定“文化自信”的支撑。在未来天电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新时代的天电人必将全力攻坚克难,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续写天电光辉的历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