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探讨 崔学铭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崔学铭
[导读]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建筑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完善更新。
        四川省建筑机械化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建筑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完善更新。在高层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施工的质量,并保障高层建筑后期施工的稳定开展,则需要合理地运用多样化施工技术。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高层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准备工作,阐述了多种技术的应用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桩基础;成桩方法;质控措施
        引言
        虽然当前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已经趋于稳定,但是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却愈发严重,如何进行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俨然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建设的主要关注问题之一。而通过高层建筑的建设,可以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实现对住房问题的有效缓解。而在当前高层建筑施工中,桩基础施工关乎到建筑工程的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所以需通过开展高质量的桩基础施工来进一步保障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
        1桩基础技术的概述与应用原则
        1.1桩基础技术的概述
        桩基础技术就是在施工中使用一种有集装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组成的地基土体结构处理的施工技术,根据桩基础类型可分为低承台桩基础施工技术和高承台桩基础施工技术。桩基础技术具有承载力大,稳定性强,施工后沉降量小,抗震效果好,在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中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桩基技术施工过程中,该技术运用到了承台,能改变地基土体中持力层的结构,进而提升地基的承载力,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在桩基的处理,能够有效避免建筑物倾斜和沉降。
        1.2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原则
        首先,因地制宜原则。桩基础技术应用过程中,需结合施工现场水文与地质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用于当地条件的施工技术和桩结构。其次,符合建设原则。在应用桩基础技术过程中,要科学的对承载量进行控制,并计算出建筑物与桩的承载荷载,保证其技术满足相关标准。最后,进度原则。施工时选择适合的桩基础类型与技术,以确保在规定期限内完工。例如,如果工期比较短,可以采取静压桩方式,施工非常便捷。如果工期比较长,那么,就可以采用灌注桩方式进行施工。
        2准备工作
        2.1施工环境与地质的考察
        在建筑土建施工前,先要做好准备工作。而对施工环境与水文地质的考察是其重点。在对环境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包含对地质情况的观察,不仅要对地形细致观察,还要认真观察土质硬度与建筑物周边的气候情况。而水文情况则是对地下水的观察,并记录好周边湖泊的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通过上述分析,可得知自然灾害的可能性与频率。
        2.2进行桩基础施工计划编制
        需在桩基础施工前进行施工计划的编制,确保实际桩基础施工的开展可以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步骤开展作业。需要明确,桩基础施工技术的编制必须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具体情况以及周围环境信息,结合对设计要求与标准的融合,选择合适的桩基施工技术来提升桩基础施工质量。并在桩基础施工计划中进行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机械设备、施工人员、施工进度等方面的明确,要求在开展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按照施工计划开展作业,进一步提升桩基础施工有效性,满足高层建筑建设的具体需求。
        3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对策
        3.1灌注桩施工技术
        灌注桩施工基础是桩基础施工基础中的一种,其主要可以分为沉管灌注桩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以及挖孔等相关症状施工,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操作相对较为简单,但需要通过外力将桩基打入土地当中,然而由于在对装机进行外力打击的过程中极其容易对桩基桩身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有关工作人员在实际运用这种技术时,需要注重桩锤的力度。与此同时,钻孔施工技术主要使用的材料为混凝土,在实际开展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检查混凝土的配比情况,确保其符合灌注桩施工技术的要求并对各项施工设备开展检查工作,提高灌注桩施工的整体质量。


        3.2静力压桩施工技术
        静力压桩技术实际运用到高层建筑施工中时,主要需要利用静力压桩设备,从而能够提高桩基础施工的效率。但对土质有要求,与此同时,静力压桩施工还需要注重压力与静力的分析,从而能够提高压桩的质量,而且这种技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振动与噪音相对较少。同时能够减少静力压桩施工混凝土与钢筋的使用量,减少高层建筑施工成本的投入,促使建筑企业能够赢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3.3预制桩施工
        在进行预制桩施工建造之前,施工单位需提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施工场地进行勘查计算,通过勘查详细掌握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面积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准确计算桩柱的嵌入位置以及施工路线,并提前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最后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将桩体嵌入。分析以往施工经验发现,预制桩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桩体倾斜、桩位偏移等质量问题,导致工程后续的施工与使用受到影响。为避免以上问题发生,施工人员首先需严格遵循以上施工流程,做到规范施工并做好检测记录,随时观察桩身垂直度、贯入度的变化。其次是做好相关防护工作,如在对桩柱施压时,需对桩柱进行保护,以防出现位置移动或桩体倾斜等问题,确保桩柱达到既定效果。
        3.4挖孔桩技术
        挖孔桩技术采取的是人工进行挖掘的方式,具备操作简单、工期不长、承载力大、成本低等优势,因此,在土建施工中得到有效应用。在具体进行施工时,人工挖孔桩占地面积比较小,不得小于0.8m,且不宜大于2.5m,挖孔深度不宜超过25m。比较适合地下水含量较少的土层。对于那些含水量比较大,且地质松散土层来说,则敏感性较高。正式开挖前,必须将杂质清理干净,确保地面的平整性。然后应用十字交叉的形式,把各孔桩坐标进行确定,并把龙门桩位置进行固定,然后结合桩径大小实现开挖线的放置,然后再开挖1m即可。对于超出地面的井圈,则采用混凝土进行浇筑,厚度保持在10cm左右。
        4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4.1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目前来看,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大多是农民,其文化水平较低,在多个工程的实践中形成了固定的施工经验,而不同的工程项目,其施工要求也会不同,这种经验性施工必然会给施工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想发挥桩基础技术的作用,施工单位有必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采用声文并茂的形式表现,使较低简单易懂,将桩基础技术要点告知施工作业人员,使其掌握规范的施工技术,能够按照技术操作要求来施工,进而提高施工的规范性,提高施工质量。
        4.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想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施工的规范性,防止质量、安全等问题的发生。首先,施工单位要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对工程施工做出明确规定,以制度来约束施工行为;其次,要安排专业的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指导施工,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再者,要落实检查机制,每施工完一道工序,要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要返工,直至质量达标。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土建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究其原因是由于结构稳定,且具备一定的经济性。在具体进行施工的时候,对技术具有较高要求,给施工造成一定困难,所以,建筑企业通过桩基础技术的应用,科学对技术进行控制,以提高工程整体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邓金.建筑土建工程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探究.住宅与房地产,2019(12).
        [2]李明星.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研究.建材与装饰,2019(35).
        [3]刘于辉.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建筑技术开发,2019(21).
        作者简介
        崔学铭(1981—)女,汉族,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主要从事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