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活动中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研究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7期   作者:刘燕归
[导读] 研究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行为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课题,对帮助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对幼儿成长的帮助和幼儿行为的正确指导,以及情绪和心理的疏导都有重要帮助。

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竹林镇中心幼儿园  刘燕归  556699

摘要:研究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行为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课题,对帮助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对幼儿成长的帮助和幼儿行为的正确指导,以及情绪和心理的疏导都有重要帮助。基于此,本文将对幼儿区域活动中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行为进行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方法;观察行为
        引言:区域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教师通过活动更好的观察幼儿的个体发展状况,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估,然后进行有效的总结和研讨,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幼师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把握幼儿的心理,引导幼儿的行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确保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影响幼师观察行为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这里所有的内在因素就是幼师的个人因素,从目前情况看,它主要涉及幼师的学识和观察意识,观察意识包括观察敏锐度和观察主动性。一般认为,幼师在从教前对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较高,应该对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情绪和行为有很多的了解。其实不然,理论与实践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相互匹配,而一旦从教,现实情况很难给予幼师足够的时间去做实践研究,从而使幼师的观察行为越来越肤浅。对于另一个影响幼师观察行为有效性的因素,观察意识在观察行为中被表现出更多的模糊性,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仅仅停留在幼师的感官层面,究其原因,与观察方法、观察敏感度和观察行为的积极程度有关。其中,观察方法属于技术范畴,而积极程度和敏感度则更多体现出幼师的职业素养,因为很多时候,幼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心理情绪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幼师的行为,只不过她们自己不知道而已。
        (二)外部因素
        所谓的外部因素,更多是指幼师在从教前的受教育经历。当前很多师范学院或中职院校无法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实习机会和时间,使孩子缺乏观察方面的相关学习经验,加之课程结构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置不够全面,导致孩子无法接受较为专业的理论指导,从而造成孩子观察意识缺失,观察主动性不强,观察敏锐度不高等结果。除了受教育经历,客观物质环境(如观察记录工具的配备是否完整)和幼儿园管理层对幼师观察行为积极性的影响也是影响幼师观察行为的外部因素之一,并逐渐成为取得家长对观察结果的信任的重要因素。
        二、区域活动中,幼师观察行为的具体表现
        (一)观察行为敏锐度和方法的表现
        观察行为的敏锐度是指,幼师对幼儿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合理性能够做出迅速判断,并用自己的行动对他们错误的行为表现加以制止,或对他们正确的行为给予适当的鼓励。这一系列过程的实现,需要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作为支撑,也就是说,需要幼师根据幼儿行为表现和情绪变化,准确地判断出幼儿的真实需求,并给予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



        案例: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所有小朋友都在认真地玩着手里的玩具,可没过多久,乐乐与佳明就发生了争执,因为他们都想玩机器人拼图.这是老师A走过来问道:“你们谁先开始玩的?”佳明说是自己先开始玩的,而且已经拼了一半了。于是老师A便要求乐乐去其它的游戏,因为机器人拼图是佳明先拿到的。本以为硝烟就此结束,可没过多久乐乐便哭了起来,老师B走到跟前询问原因,然后问乐乐最想玩什么,可不可以让老师和他一起玩.经过一番商量后,乐乐的情绪开始慢慢变好了。
        分析:
        面对同样的问题,两位老师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理性的讲她们的处理方式都没有问题。于是老师A来说,由于拼图是佳明先拿到的,所以他有权利拒绝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对于老师B来说,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明明乐乐是想玩佳明手里的拼图,为什么最后会同意和老师一起玩其它的游戏?这就是观察敏锐度的问题了。因为在此之前,老师B已经注意到乐乐不断地尝试着不同的游戏,也就是说,乐乐不是对机器人拼图本身感兴趣,而是佳明全神贯注的状态让他觉得拼图很好玩,如果盲目的把乐乐和佳明放到一起,很有可能会破坏原本的活动气氛,所以考虑再三,老师B决定配乐乐玩其它的游戏。
        (二)观察行为的理论知识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理论知识对观察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观察的过程和结果上,并在不断尝试和总结中,促进了幼师的观察意识和观察积极性的有效提升。但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幼师对理论知识在观察行为中的应用态度有所不同,比如前面提到的老师A认为;“我并不清楚用什么样的方式和办法进行观察才有效,上学时老师只是做过基本的理论讲解,但从未去实践过。”老师B认为:“相关理论知识对我们解决问题有一定的帮助,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是融合了更多自己对这方面的理解,很多办法是我们不断总结并挖掘出来的,根本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老师C也认为:“观察记录通常都是事后才写,由于没有成熟的理论知识体系作为支撑,一旦遇到回忆不起来的情况,我们就只能凭感觉去写,但这样对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毫无帮助,下次遇到相似问题时,还是要重新去思考如何解决。”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幼师更多的是从实践中去总结方式方法的可行性,也就是说,她们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样的观察行为是有效的。缺少了理论知识的支撑,使幼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所表现的观察行为直接影响到了观察结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幼师的观察行为对制止潜在会发生的消极行为,以及解决已经发生的幼儿之间不愉快事情会起到很好的帮助,可以说,有效的观察行为对顺利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就目前来看,这种帮助和其具有的现实意义,仅仅体现在表象层行为,并没有借助理论发挥其最大的应用价值,从而直接影响了观察结果。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专业性的培训,能够建立成熟完整的幼师观察行为体系,以实现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朱萌萌.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有效观察研究[D].西南大学,2017.
[2]胡静. 幼儿园教育情境中教师评价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