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配电网线损异常的原因及降损措施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48卷7期   作者:王建强
[导读] 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配电网的线损是发挥该系统经济性的主要体现,进而反映了一个电力网能够正常运营的设计、优化以及管理水平。
        摘要: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配电网的线损是发挥该系统经济性的主要体现,进而反映了一个电力网能够正常运营的设计、优化以及管理水平。随着国家电力的不断发展,10千伏配电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担负着国家电力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责任,有效的控制线损率成为电网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电网运行
与控制是否良好的核心标准之一,是提高用电效率最为迫切的要求。
关键词:配电网;10千伏;线损
引言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社会各个方面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为了确保社会对电力能源的庞大需求,推进节能型社会的构建,电力企业必须要将降低电能配电网线损作为重点工作进行研究,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电力企业完成升级的必经之路。但是在目前的电力企业线损问题处理环节,依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这项工作的有效进行。因此,广大技术人员已经将如何有效降低配电网线损量作为重要研究课题。
1配电网损耗的内涵
        配电网是指由输电线路、配电变压器、开关设备等共同构成,是实现电力传输的网络系统。配电网在传输电力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损耗,被称为线损或网损。两者在本质上都是对配电网传输过程中能量损耗的专业称谓。线损既可用于某段输电线路损耗的特指,也可用于对网络损耗的总称。网损一般主要用于对整个配电网络损耗的总指,是损失能量的总称。因而实践中一般习惯将配电网的损耗统称为线损。按照损耗发生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为可变类损耗、固定类损耗及不明损耗三类。
2线损原因
        2.1技术设备因素
        技术线损的定义如下:记录供电设备的参数,监控电力网某个时间段所运行的负荷情况,计算所得到的数值即为线损,我们又将其称之为理论线损。组成配电网的不同设备的类型和结构是决定技术线损大小主的要因素,它们的损耗包含了一下几个方面,一部分的损耗是由变压器、互感器、电抗器等设备的材料造成的,这里面又分为贴的损耗和铜的损。其次,变配线路和入户线也会造成相应的线路损耗,电缆线、及绝缘子的介质等物质形成的损耗亦是不可护绿的一部分,不同带电的仪器设备有着不同的绝缘性,进而它们漏电的情况也有着些许差异,最后就是变电所所产生的影响,变电所提供的电流及输出的电能也会损耗线路,导致线路的老化[1]。
        2.2管理不当
        任何行业都需要规章制度的约束和规范,随着用电需求的增加,国家电力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各线路的运行也变得十分复杂,各企业的规章制度并不完善,所指定的指标不符合标准,内部大多忽视对指标的考核,尤其是对线损率指标认识不全面,配电网点下属各部分未能按照管理标准履行自己的职责,玩忽职守。
        3配电网降损的管理措施
        3.1优化规划设计
        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决定了线路总长度、原件用量、高低压配置等影响损耗关键因素。通过对规划的优化、对新技术的应用等可有效降低线损。在城镇地区可通过缩短供电半径的方式改善损耗。实践中,应当结合城市规划预留一定的载荷新增冗余。并考虑城镇道路未来发展带来的载荷中心点位变化,进而为规划更的供电半径提供参考依据。线损电能损耗与电阻正相关,当长度、电阻率不变的情况下,截面积与电阻负相关,因而增加导线的截面积也可降低损耗。设计环节应当根据配电网的实际情况合理计算铜损与铁损在理论损耗中的占比,从而确定电压、原件负荷等具体指标,以提升配电网的整体节能效果。
        3.2分压分线控制损耗
        配电网降损管理中应当采取分压分线的检查控制措施。依照设计资料将配电线按照线路、台区划片,建立多级损耗管控体系。实践中应当分别计算各级管控区域内的理论损耗值,并进行同级比对,从而找出重点降损区域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分析过程中可以借助售电量的构成比率进行。

需要注意对无损用户、专用变压器、用户转供电等售电量的统计。为确保统计计算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应当将上述情况所包含的售电量排除在降损控制计算范围之外。
        3.3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降损管理是改善不明损耗的主要措施,主要从组织机制、监督机制、责任机制三方面予以强化。首先,电力企业应当针对配电网降损成立内部管理小组。在管理组内部定期召开专题会,研究技术降损措施的可行性、落实管理降损措施执行进度。对会议中确定的工作目标、工作进度采取逐级落实定期汇报的管理机制。当遇有重点控制问题时由管理组牵头成立专项团队,从速从优解决问题。其次,针对抄表、收费等工作建立监督制度。安排转岗不定期检查相关工作,杜绝人为失职导致的不明损耗[2]。
        3.4定期检查维修
        针对于外界因素,我们应做到提前预防,经常检查线路是否合乎标准,各类线路是否安装在有效范围内,把完善10千伏配电线路的避雷设备作为雷雨天气的预防手段,在空旷、附近没有高大建筑物的区域必须安装避雷器、避雷针、避雷线等装置,以此来提高不同区域各类线路的防雷水平,有效地降低10千伏配电线路的整体线损率,另外对于偷盗乱接线路的人,国家应给予严重的处罚,在线路附近安装密集的监视器,对配电网线路进行无死角的监控。此外,在日常电工作中,电力值班人员巡逻不细心,对线路检查不谨慎,不能准确发现配电线路中的关键问题所在,导致配电线路问题进一步恶化,因此,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严格规范从业人员,做到标准化管理,对相关人员制定相关知识的考核制度。
        3.5完成电能计量装置的升级。
        要对电力系统中的电能计量装置进行优化升级,及时淘汰老旧的计量装置,例如电能表、计量用互感器、二次连接导线等,从而提高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降低电能计量装置对于电能的额外消耗。在电力系统配电网络的各个环节中,电能计量装置是不可缺少的计量设备,起到对用电量监测和统计的作用,其数量比较庞大。因此减少电力计量装置的线损量,对于提升电能节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3.6强化配电网的无功功率补偿。
        在电力系统配电网路中,电能损耗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为了确保整个系统中的电气设备能够稳定运行,则必须要对损耗的电能进行补偿,也就是进行无功补偿。无功补偿能够减少由于电能不足而给电气设备带来的影响,进而避免出现电气设备由于性能降低、电压波动范围过大或者谐波增量偏大等因素,而使得电力网络的线损量增大。无功补偿分为分散补偿和集中补偿,技术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无功补偿的具体方式和装置,从而实现降低电网电能损耗的目的。
        3.7建立电网线损降损的工作管理制度
        电力运营企业必须要制定详细、规范的配电网日常维护和检修制度,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对电力网络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整个网络中的电器设备和装置能够稳定运行。尤其对于装置失灵或者灵敏度降低、设备绝缘体失效或老化严重、局部线路线损量异常等情况要加强监管,这样能够有效降低电力配电网络的线损量,保证电力系统能够稳定运行,从而提升电力系统配电网络的安全性和节能性,实现电能的有效利用[3]。
结束语
        综上所述,10KV配电网使用过程中的损耗无法避免,但可以通过合理的技术与管理措施加以控制。不同原因导致的配电网电力损耗,需采用差异化的解决措施。系统改造、设备更新、优化设计等技术手段对降低固定损耗与可变损耗有显著作用。再配合以合理的管理措施控制不明损耗,可实现对配电网损耗的全面管控。从而降低电力供应耗能,助力绿色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晓丹.10kV配电网线损异常的原因及降损措施[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03):226-227.
[2]杨阳,王吉生.配电网的降损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04):68+70.
[3]罗才金.配电网线损分析和降损策略分析[J].电工技术,2019(23):112-113+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