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英语“读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李娜娜
[导读] 把阅读的经历与学生在母语课堂活动中所接触的事物联系起来,延迟用新的语言进行阅读,可能会让学生特别是让那些更倾向于“视觉型学习”的学生有挫折感。

湖北省赤壁市蒲纺一小      李娜娜   437321

摘要: 把阅读的经历与学生在母语课堂活动中所接触的事物联系起来,延迟用新的语言进行阅读,可能会让学生特别是让那些更倾向于“视觉型学习”的学生有挫折感。在小学低年级中,我们也不要把阅读能力排除在外,而在小学高年级中,我们更应重视并加强学生早已习得的阅读能力.我们可以将习得的母语阅读技能向英语进行迁移。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一、介绍
        文章着重从习得的母语阅读技能向英语阅读迁移的可行性进行阐述和研究.尽管语言之间存在诸多不同之处,但语言共性同样存在于几乎所有已知语言之中,英语教学和语文教学存在诸多共通点,这为英语教学借鉴语文教学(“读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成功经验提供了前提条件。例如:小学英语和小学语文的阅读材料都是积极的、正面的,读的过程就是听的过程,多读、多听,熟能生巧。
       1.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共通性
       人类生活的客观环境具有相似性,人类的认知心理也有趋同性。这种文化的共通性决定了不同语言中存在意义相同的词汇,即文化重叠现象.如英语中的〝a bumpy road〞直译过来是“坎坷的路”,在汉语中也表示历经磨难之意,两者意义相同.同样的例子还有;空中楼阁(castle in the air),火上加油(to pour oil on fire),滴水穿石(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随波逐流(to swim with the tide) 等等,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正是由于这种文化的相通性,才使得中国学生的理解学习英文成为可能。
        2.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存在的障碍
        以下两个因素导致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存在的障碍:
        (1)语言环境和方式
        母语习得者多是在自然环境下接受语言输入,第二语言(英语)习得者是在人为的,非自然的课堂里学习英语。第二语言(英语)的习得缺乏语言沟通的自然环境,即语言的实践性的特点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导致小学生对英语书面形式的认知存在障碍,发展英语学习进展缓慢,从而导致教材编排也存在局限性。因此,母语习得者不存在学习动力问题,而第二语言(英语)习得者的情感状态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最大的影响来自于第二语言(英语)课堂教师的教学模式。
        (2)思维方式
         中国人是以综合性思维为主导,西方人则是分析性思维。前者重悟性,后者重理性。从总体上来说,汉语是综合性语言,强调语言环境对理解语意的重要性,西方语言是分析性语言,语句本身就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义。在情境中学习英语,增强兴趣,以读促悟,本课题以“小学语文读式教学模式”作为切入点,研究“小学英语读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二、“读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向英语学习的迁移
       1.“读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介绍
        “读式教学”的情感体现能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也能促进学生自发地阅读第二语言(英语)文本内容,从而提升学习效率。由场景(即教学情境)提供的语言环境能使大脑充分发挥其优势,场景所传达的内在思想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自信,而此场景(即教学情境)需要教师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去合理地设定。
        2. 迁移过程
       (1)初读质疑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进而产生疑问,明确阅读目标。当然,让学生自己通过读课文初步感知,产生疑问,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比较适用,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需要教师在学生阅读前提出几个重要问题作为阅读目标。如,教学人教版PEP六年级上册Unit1B Let's talk 时,教师引导学生初读对话,选小老师提出问题,于是学生就给出了以下问题:
        1)Where is the restaurant?
        2) How can they get there?
        这样的引导,既教给了方法,又直奔文本重点,还营造出平等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研读释疑
        对于篇幅较长,难度较大的阅读材料,在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后,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本,还可在读的过程中感悟作者写作时的用意,并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
        如,教学人教版PEP六年级上册Unit3 Read and write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略读、寻读后,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完成表格。


      (3)广读拓展
        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通过网络平台指导学生朗读课外电子绘本,或给英文动画配音的形式进行英语知识的拓展练习。比如,纳米盒app、“英语趣配音”等学习平台,有趣的动画、图文并茂的有声绘本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为更深层次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补充英语语言环境缺失带来的不足。
        四、总结
        中国小学生在“英语读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习英语,效果固然明显,但学生接受第二语言存在的障碍和教材中阅读材料编排存在的局限性成为学生理解、品读材料的障碍。因此,我们不能完全效仿语文的“读式教学”模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Helena Curtain, Carol Ann Dahlberg. 语言与儿童[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胡君. 读是语文教学之本——“读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解读[J]. 湖北教育杂志,2014(12):4-5.
[3]袁巧丽. 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共通性与差异性[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3):123-124.
[4]叶美丽. 语文教学思维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语文建设,2015(08):7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