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佛米契尔小学教师的表扬与“去批评”艺术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杨宇 罗琼
[导读] 丹佛米契尔小学老师擅长表扬学生,他们的表扬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潜能;为避免引起学生不团结和未受表扬的同学压抑,他们表扬学生时不会表现出偏爱受表扬的同学;他们发现学生存在问题时不批评,也不教育,而是给予最直接的帮助;他们注重温馨向上的学习氛围,多管齐下地去除容易引起学生犯错误受批评的根源。学生们有了老师的鼓励与帮助,在温馨向上的学习氛围中发挥无尽潜力。

杨宇  罗琼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0;成都龙泉驿区第四小学校  四川  成都  610100
【摘要】丹佛米契尔小学老师擅长表扬学生,他们的表扬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潜能;为避免引起学生不团结和未受表扬的同学压抑,他们表扬学生时不会表现出偏爱受表扬的同学;他们发现学生存在问题时不批评,也不教育,而是给予最直接的帮助;他们注重温馨向上的学习氛围,多管齐下地去除容易引起学生犯错误受批评的根源。学生们有了老师的鼓励与帮助,在温馨向上的学习氛围中发挥无尽潜力。
【关键词】表扬;破坏团结;激发学习热情;犯错预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82-03

        前言
        美国教育崇尚温馨向上的氛围。温馨向上的氛围能够给足学生安全感,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兴趣。位于美国中部的丹佛公立10分小学(满分为10分)米契尔小学的教育工作者们尤为如此。为了营造温馨向上的校园氛围,让学生放松,维持高学习效率,米契尔小学的校园工作者们想尽办法,多管齐下地采取种种措施,其中他们的表扬与“去批评”艺术,值得我国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参考与借鉴。
        1.米契尔小学的表扬艺术
        表扬是对他人的肯定和认同。在人际交往中,表扬的效用不可估量。美国人有其特有的认同(表扬)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总能很自然地找出各种理由,表扬他人在某一方面做的出色。米契尔小学老师对待学生尤为如此。他们给学生的表扬,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潜能为目的
        米契尔小学老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作品或者行为的时候,他们能做到真诚而热情地欣赏学生的每一个亮点。当老师发现学生存在问题时,他们所做的不是立即批评或指正,而是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老师会欣赏、鼓励每一位学生。这些老师的赞扬非但不会让学生骄傲自满,反而激发了学生继续努力的热情。有了老师的欣赏和鼓励,以及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们自信满满,越做越好,越干越有劲,经年累月后的效果不可计量。
        1.2不偏爱的表扬
        米契尔小学老师表扬学生时,不会对受表扬的同学表现出偏爱,因为过分或者明显的偏爱某一个学生,会让其他学生感到压抑。他们也不会要求其他学生向受表扬的学生学习,也不会将做的好和做的差的学生进行对比。因为对比的次数多了,会逐渐引起学生间的隔阂。他们也不会在公共场所,比如当着全班,或者全校学生的面,表扬某一个,或者某些学生。作为老师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反应,他们会考虑到,当众表扬部分学生的时候,递送出的潜台词是:“没有受到表扬的学生做的不如受表扬的好”。因此,不偏爱的表扬,有效地避免了激昂少部分学生,打击一大片学生。
        不论优秀平凡,米契尔老师绝对一视同仁,这种氛围使得每个学生都感觉自己被认同和尊重,同学们之间也不是竞争关系,他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校园总是里充满了和谐与温馨氛围。
        1.3 不批评地帮助学生
        与中国小学班级相比,美国班级学生人数较少,班上的学生一般只有十多个,这样老师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在美国,你会听到老师们最常用的口头禅是:“我来帮你”,而不是我来教你,也绝不是指出问题后就去忙别的事情,让学生一个人解决问题。
        正常情况下,每一个班总有一个或者几个学生没有学习天分,当然他们的天分可能在其它方面。他们就是我们常提到的“差生”。米契尔老师发现情况后,会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例如:一年级的Juan是一个在体育上极有天分的孩子,但拼写和阅读都有困难,数学计算也比较差,已经有3次未交数学作业了。班主任桑德曼老师明白问题所在,她并未提醒小朋友要认真完成作业,更没有批评他,桑德曼老师每天都抽出专门的时间来一对一的辅导Juan。面对全班17名学生,作为班主任的桑德曼老师明白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所在,她在教室里忙的不可开交,为了帮Juan更好地解决问题,桑德曼老师请来了志愿者一对一帮助Juan学习拼写和计算。
        在米契尔小学一年级的班上还有这样一个例子:6岁的Cicy在绘画课上做自己的作业,美术老师在画完之前帮Cicy把画歪的地方擦掉,还帮她添涂了几笔,在空白过多的地方,老师让Cicy添几朵花儿。Cicy画完后,老师又觉的这朵花少了几片叶子,于是就帮Cicy在她的画上添上两片叶子,最后一起欣赏她们的作品。老师说:“我觉得Cicy画的相当不错!”。除此以外,老师还和家长及时的沟通,把这件事情告诉了Cicy的妈妈。受到了老师的鼓励,cicy和妈妈都相当振奋。
        2.米契尔小学老师的“去批评艺术”
        美国教育部规定,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尽可能地创造温馨向上校园氛围。这能够让学生心理上感到轻松,安心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每一名教师总是想方设法营造温馨的学习环境,以尽可能的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 。但是小学生们毕竟都是孩子,难免犯错误或者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需要用批评或者其它方式校正学生行为,这当然会破坏校园温馨的氛围。因此,米契尔小学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去除容易引起问题根本。
        2.1 资源的轮流使用,避免争抢
        考虑到小朋友可能会因为争抢物品(如玩具)发生冲突时,老师采取的措施是“资源轮流使用法”解决问题。比如每个班级上午、下午各有一次15分钟的户外活动时间,学校采用分批次下课法,轮流户外活动,相同时段,每次只放年龄相仿的两个班下课。虽然户外设施有限,但玩耍人数控制了,从来不会出现一哄而上的情形,孩子们无须争抢,玩的尽兴。学校的其他设施使用也是同理,比如食堂,有500多名小学生的食堂往往只有8张长条桌,每张桌长只有1.2米,每两个班一轮,每轮20分钟。轮流午餐,座位虽然有限,但使用起来绰绰有余。最早就餐的学前班和一年级10:50就进入食堂,最晚就餐的两个五年级毕业班用餐时间在下午13:00-13:20之间。在孩子们快饿了的时候,学校安排snake时段(同学们吃自带零食)。学校的其它物资使用也是如此。
        当然可能会产生一种疑问:轮流下课或者轮流使用食堂时,会不会吵到其他班级上课的学生?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学校门窗的材质较好,具有很好的隔音效果;其次孩子们在使用物资时不需要争抢,极少会产生哄闹;美国小学属于小班上课,老师们注重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只要学生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偶尔上课聊天或者短暂的自由活动是被允许的,所以学生不必等到下课才可以讲话和自由活动,因此美国小学生的户外活动一般不喧闹。
        2.2课间老师的无缝对接
        课间时间,上一节课的老师下课后会把学生送到下节课的教室,或者下节课的老师到教室接刚刚上完课的学生。这种连续的方式形成了课间的无缝对接,保证了孩子们时时有老师的看护和引导,可以有效避免冲突的发生。
        2.3用爱心培养孩子的性情
        如果小学生缺乏安全感,就会引发多重问题,如敌视,厌学,焦虑,自卑等。这些情况的学生,很可能会冲击班级秩序。若用爱灌溉,给足孩子安全感,则能养出好性情。
        米契尔小学学生性情普遍和顺。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老师们和志愿者们时时都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学生们的关爱,让他们充满了安全感。小学校门口有一条马路,无论是上课前还是放学后都会有一位值班的老师照看学生过马路。当有学生需要过斑马线的时候,无论是否有车辆过来,值班老师都会举起“stop”(停车)标识牌先走到马路中间,保护小学生过马路。这些具体的行动告诉小学生“有我保护你”。在上课前,校门口会有3~5个老师主动向家长、学生挥手问好。刚开始,家长可能会以为这是一种校园礼仪,后来才知道,这些都是当天值班老师,他们的工作是指挥交通,保障送孩子上学的车辆有序停靠、行驶。在美国,差不多每一所小学都有残疾学生,残疾程度严重的学生在学校有专门的助理老师照顾,直到他们毕业。这些助理老师性情温和,做事细致认真,并且非常的热情有爱,常常能够感化和带动学生,在助理老师的感染和带动下米契尔小学实现了残疾学生无欺凌。此外,普通的学生在残疾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学着老师,为残疾学生提供帮助;为了帮助智力残疾的孩子和学习后进的学生不掉队,老师每天都会给予他们特别的帮助:当智力残疾孩子跟大班上课的时候,特教老师会和他坐在一起,帮孩子讲解可能无法听懂的部分,老师们还把有学习障碍或者智力残疾的小学生组成3-5个人一个班同步学习,帮助他们不掉队。校园里每天都有很多志愿者,老师组织这些志愿者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社会的很多机构也会为学校的教学提供公益的教育资源,若学校有需求,政府机构、企业、社会团体必定鼎力相助,“我们能够感受到社会对学生是倾尽全力的。


”1孩子们接受了充满关爱的帮助,慢慢地学会了充满关爱地对待他人,这种教育方法从根源上移除了学生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引发的多重问题。
        2.4不携带暴力的教育:当学生违反学校的纪律时
        美国教师行为规定:老师们不能在公共场所批评学生,学生犯错误通常要采用一对一交流,不能辱骂学生。虽然部分州的校长有戒尺惩戒学生的权力,但是校长们通常很少使用。教育工作者们的理念:老师是学生的榜样,示范友善,学会友善;示范暴力,学会暴力。老师们温存有爱,因此,美国小孩子普遍性情和顺,避免了很多需要老师批评介入的事故。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这是大自然规律,也是社会分工所需要的。无论教育者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无论教育者以爱心和智慧在孩子成长的事业中做了多少工作,他所教导的学生们最终仍然会表现出极大的不同。基于此,美国小学的老师们不会通过批评给学生贴标签,不管是调皮多动、学习进度不佳的学生,还是专心致志的学生,只要发现他们的亮点就给予鼓励和表扬,给予正向引导,随时让学生置于安全感满满,温馨向上的氛围中,学生们自然情绪安然,从容自信。
        3.米契尔美国小学教师的表扬与“去批评”艺术的启示
        3.1提倡点亮学生兴趣的表扬,摒弃破坏学生团结的表扬
        有些老师会在课堂上通过表扬那些优秀的同学来竖立正面目标,同时批评那些调皮捣蛋、不守纪律或者成绩垫底的同学来竖立反面教材。这种表扬、批评可能会把本该情同手足的同学引导成为竞争对手,有研究表明,学校竞争环境越激烈,同学之间的感情越淡薄。经常受到老师表扬的学习情绪会很高昂,经常受批评的学生,往往会提前给自己贴上“差生”的标签,背负思想包袱前行。
        学生的成长过程是漫长的,不必要求他们一步到位地做好、做完善。在日后的成长中,只要学生有兴趣,有热情,坚持学习就会有成长。我们应该真诚而热情地欣赏学生的每一个亮点。老师的表扬会给学生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因此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亮点,老师们都应当不吝啬地给予肯定。
        3.2发现问题,多帮助,少批评:
        成长中的学生必然会在学习和生活上出现各样问题,这是正常的现象也是成长的规律。因此,老师们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要保持冷静,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甚至生气。越是在这种关键的时候,越是要体现出用爱心触动学生心灵,老师所要做的,是帮学生改善问题,纠正错误。性情和顺热情的老师带出性情和顺热情的学生,当学习进度慢的学生再三做错题的时候,老师应该不嫌弃、有耐心有爱地为他讲解。
        例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小心把书撕烂,老师们在这时不要盲目批评,要相信学生有足够的灵动性,相信他下次会小心。如果老师批评了学生:“你下次一定小心点”,传递出的潜台词是:“你还不知道下次要小心”。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假如这个时候,老师拿出胶布帮学生贴好,事情做完后对学生甜甜一笑。老师的行为,传递出的潜台词是“我相信你一定知道下次会小心的,我非常享受帮助你的这个过程。” 这于学生的精神成长,于教室融洽氛围的营造都是极有帮助的。
        3.3制度先行,组建“补弱”小组
        在应试教育整齐统一的节奏以及高压环境下,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会逐渐有挫败,压抑,无助感,更缺乏安全感,这些情绪淤积,就会产生各样“问题学生”,“问题学生”往往会冲击班级纪律。为了顺利推进课程控制好纪律,平日里温文尔雅的老师要变得不苟言笑,日常中温和的老师在班级中要变得“凶些,再凶些”才能管得住纪律,压得住堂,维持上课秩序。学生们感受到的不是老师的温文尔雅和翩翩风度,印象最深的反而是老师的各种“凶”和严厉,这些情绪和态度一定会传染给学生,最终以压抑,或暴躁表现出来。
        因此,可以把存在学习障碍的同学聚拢,组成3-5个人一小组,与大班同步上课,小组教学的老师能够照顾得到小组的每一个同学,即保障了教学质量,又帮助了同学,断绝了问题学生产生的根源。要实现小组教学,在教育体制方面需要进一步改革。小组同步教学的法在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早已施行,且效果喜人。
        3.4轮流使用物资,避免学生犯错挨批评。
        针对校园的物资短缺,为了防止同学争抢发生矛盾,美国小学做到了轮流下课,轮流使用各样校内资源,让孩子们少挨了很多“批评”。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
        此外,可以采用提前分配的方法,在学生下课的时候请家长志愿者将需要分配的物品发放到同学们的桌子上。也可以采用排队领取各类物资的方法,这也能有效避免争抢。平时老师们要多多训练同学们排队。有序的物资分配让每个孩子都能感觉到公平,从而避免了矛盾与冲突的发生,增进了校园温馨氛围的营造。
        3.5用爱灌溉,养出孩子好性情
        米契尔校园情商教育带给孩子们显而易见的、可触可感的爱比我们很多小学能带给孩子们的要多得多。缺少爱的孩子一定缺乏安全感,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受到打击和伤害的孩子,容易打击和伤害他人。因此,学校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增进学生安全感的培养。
        首先,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方式,让志愿者参与校园活动,如帮助同学学习、协助校园安保、指挥交通、给小朋友们讲故事等,也可以请志愿者们把家里的宠物带到校园,给小朋友们上一堂生动的生物课。热情的志愿者们也可以每天早上在学校门口担任礼仪欢迎早上来校园上学的同学。
        其次,学校也可以争取校园周边的公益资源,比如企业、博物馆、高校、法庭等,为孩子们开展公益科普活动。让孩子们享受了公益和关爱,他们内心的爱与安全感自然慢慢得以成长。
        我国教育部已将实践教学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老师们可以利用实践课来建设温馨的班级氛围:如三年级以下可以设计一次“玩具分享”活动,老师们号召小朋友们将自己心爱的玩具带到实践课堂与同学分享,并让同学们在玩具上贴上温馨分享语,如“很高兴与您分享玩具”等;高年级班级可以设置烹饪课,由家委会组织,在教室制作简易食品,如拌凉菜、沙拉等,制作好了后和同学一起分享;班上若有同学生病,老师们可以在语文课上因事利导,低年级小同学可以为生病的同学绘制祝愿卡片,高年级大同学设可以计祝福语,或者利用这个机会,将写信的教学任务提到当堂课,教会同学们给生病的同学写一封慰问信。
        在学校外墙上,教室内,可以张贴宣传和睦相处的文化故事或标语,比如 “仁义胡同”(又名“六尺巷”)的故事,并将“友善”打印出来贴在墙上。
        在尊师重教的中国,作为与学生们朝夕相处的长辈,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学生犯错误时,言语粗暴的老师给学生的示范是粗暴言语;相反,遇事冷静、处事温和的老师,带给学生的是温和得体的教育体验。
        值得强调的是,部分教育工作者往往要注意在教育学生时出于善意但携带隐形暴力成分的教育,这种方式将严重影响学习氛围。比如上课了,面对喧闹的教室老师说:“闭嘴!”,却不知,这一“闭嘴!” 携带巨量的信息:①对他人需求的无视(学生喧闹是因为他们在那个时候需要交流说话,这是一种正常需求);②无形中制造了紧张压抑的氛围;③用语粗暴(现实中很多同学纷纷效仿)。
        除此外,学校内还可能存在许多言行不恰当:如因为小事情而大发雷霆(传输险隘),不给学生说“谢谢”(等级制和不感恩的演示),挖苦学生(传输不信任,无意中制造了紧张压抑甚至排挤的氛围……),数落智力有残疾的学生以及学科天赋不足的学生(传输不善、不仁)等等,这些不当言行应该在小学教育中极力避免。小学生的可塑性极强,只有在良好言行的示范下,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
        4.结语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运用表扬艺术,营造温馨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情绪和自信心;我们要用“去批评”艺术,为学生提供帮助,帮助他们完善成长中凸显的问题,相信老师们和学生们在教室里的付出,一定会换来明天的成果,这才是教育育人的真正可贵之处。
参考资料
[1]张恒柱 教育,原来就是人学——美国学校考察随感 ,教育研究与评论 中学教育教学[J].2015(1)
第一作者简介
罗琼,女,汉族,四川遂宁人,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四小学校数学教师。
第二作者简介
杨宇,女,汉族,四川大邑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