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及其防范策略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生活与健康》2020年4期   作者:黄海莲
[导读] 目的:本次探讨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及其防范策略
        摘要:目的:本次探讨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及其防范策略。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市进行治疗的肺结核患者80例,根据盲选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进行预防治疗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该组为97.02%,对照组为80.00%,P<0.05。结论:肺结核疾病具有传播能力强以及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故积极加强对肺结核疾病知识的宣传,接种疫苗,对于特定的人群进行疫苗接种,从而对传染进行有效控制,有利于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特点;其防范策略
        肺结核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其具有传染和病程长等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有着较大的威胁。由于多数肺结核患者在施行治疗后效果欠佳,从而致使初次治疗失败的细菌渐渐形成慢性传染源[1]。同时,在农村地带,由于医疗和卫生条件的限制,加之当地民众对该疾病的知识欠缺等因素,增加了肺结核的发生率和传染率。因此,本研究探讨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及其防范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市进行治疗的肺结核患者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在22~73岁,平均年龄为(45.31±1.02)岁,病程1~28年,平均病程(8.67±0.6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的《传染性肺结核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2],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相关的知情同意书,排除伴有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以及精神疾病类患者,排除未完成本次研究的患者。根据盲选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结果方面具有对比价值。
        1.2具体方法
        实验组:进行预防治疗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其中实验的防治措施具体为健康教育、关注自身健康、接种疫苗等,对照组的常规治疗措施以单纯的抗痨药物为主。
1.3评价标准
临床症状: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发热、食欲下降等。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显效:患者上述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有效:患者上述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有所提升;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示,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该组为97.02%,对照组为8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n),%]

3 讨论
        肺结核是因为结核分支杆菌而引发的慢性传染病,患者患病后可能出现低热、身体无力、消瘦以及纳差等临床症状,同时肺结核的患者病程长,易反复,许多患者均易出现沮丧、害怕心等负面情绪。目前,随着我国不断的繁荣,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而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是化工产业,而这一产业的迅速发展虽然为人们丰富的误会生活带来了较大的优势,与此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环境的压力,从而使得肺结核疾病发生的几率不断增加[3]。
        根据对肺结核疾病不断深入的研究,发现该疾病慢性传染源的特点主要与下述几方面有关:(1)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该疾病的慢性传染源的途径多为空气、唾液,这两个传染方式在生活中较为简单,并且具有接触面广的特点,十分容易引发肺结核的发生,故在于肺结核疾病的患者进行接触过程中,应当做好预防措施,同时肺结核疾病的患者在外出时也应当戴好口罩,切忌随地吐痰,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应当保持一定的距离,用手遮挡。(2)肺结核疾病的急慢性传播源传播具有较快的速度。(3)影响的范围较大,肺结核的患者在疾病确诊前传染源则已经存在于其体内较长的时间,同时肺结核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故无需与患者进行直接的接触就会发生感染,因此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4]。
        从上述分析得出,肺结核疾病的感染预防对策需要做到以下:(1)加强肺结核疾病知识的宣教,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如手册宣传、画报宣传、多媒体演示、座谈会交谈等多种形式,以确保最大程度的提高肺结核疾病传染的知晓率。其次,规范对肺结核传染的知识进行讲解,能够让患者、民众了解肺结核传染的原因、传播的方法以及预防的方法等,同时积极对目前的卫生习惯进行审视,并改善。再次,积极提高自身免疫力,鼓励患者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的睡眠、加强运动。(2)定期来院进行相关检查,肺部检查能够尽早的发现隐患病情,并且能够控制病情的发展,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因此应当对民众及患者制定定期体检策略,结合自身健康状况,对痰液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病症。(3)易感人群防护,老年人群和新生儿均属于免疫和抵抗能力较为低下的人群,比较特殊,故应当严格筛查接种疫苗情况,对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进行补种。
        综上所述,肺结核疾病具有传播能力强以及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故积极加强对肺结核疾病知识的宣传,接种疫苗,对于特定的人群进行疫苗接种,从而对传染进行有效控制,有利于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李传明.肺结核的慢性传染源特点以及有效的防控措施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41):230,234.
[2]杨荔枝.分析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及其防范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49):144-144.
[3]万青灵,丁守华.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和有效防控分析[J].医药前沿,2015,(34):83-84.
[4]李栋.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和有效防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49):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