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强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应通过微课展示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本文阐述了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通过有效应用微课来提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微课;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引言
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了更好的条件,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使教学的进行更加便捷。微课是一种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浓缩之后,使学生能够对重要知识进行学习,帮助学生自主建立知识体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课可给学生创建更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加强了教学的效果。因此,利用微课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建立高效的课堂。
1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存在着缺少自主意识的问题,比较依赖教师,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了影响。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使用微课可辅助学生在没有教师或者家长的条件下结合视频进行学习,并且进行总结和思考,掌握学习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同时能够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好的帮助。因此,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而信息技术是一门侧重于操作实践的课程,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中,通常是教师给学生演示完操作后,学生再进行上机操作练习,留给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或许可以顺利完成任务,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就会出现操作跟不上,卡壳现象,不能按时完成课堂任务。这样会使得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受挫,难于激发学习兴趣,也难以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其次,小学生自身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比较少,水平也存在着差异,在学习技术以及理解能力上都存在不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而实际上,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没有结合学生的差异性来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这使一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难以使其有效掌握学习的内容。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得不到能力的提升,这使教学的效果受限,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比如,在学习计算机软件的时候,教师仅仅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操作练习,学生在操作中显得比较生疏,容易产生错误,也难以记住操作的方式及步骤。再比如,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一些基础性的,已经学习过的内容,采用将其略过的方式进行接下来的教学,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为薄弱而难以顺利地进行新内容的学习。
3微课在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3.1借助微课开展实践教学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的计算机技术使用技能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加了解信息技术的内容,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在教学中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由于微课内容主要是针对信息课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内容或者案例分析内容,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通过分层教学以及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并且实现自主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有效的帮助,同时使教学的效果得到改善。
比如,在学习scratch软件的时候, 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可借助微课给学生呈现编程的小视频,结合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来增加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索游戏的同时了解编程。引导学生根据视频中的操作方式来进行实践,可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掌握软件的使用方式。同时,在学习中学生能够接触到较多类型的游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带来了更多帮助,提升了教学的水平。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动手操作,实现了自主思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借助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该软件的使用方法,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考虑到针对性的要求,给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够顺利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再比如,教师在教学生使用文档编辑及修改功能的时候,可将文档内容的编辑方式以及相关的操作内容添加到微课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了解各项操作的方式,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的操作加深理解。教师还可结合所学的内容给学生安排分层任务,如基础任务、扩展任务、挑战任务。学生可结合自己掌握的操作技能有选择地完成任务,大部分学生完成基础任务和扩展任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选择挑战任务,这样就可以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发展。在操作的时候,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加强印象,牢固地记住操作的步骤,还能够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抱有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够使信息技术教学产生更好的效果,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有利的条件。
3.2合理设计信息技术微课内容
在微课形式的教学中,教师所制作的微课内容有着一定的要求,为了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其中的内容,教师应合理进行选择和设计,使教学能够具有更好的条件。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加强微课视频的质量,将重点知识及难点知识划分开来进行制作,还应保证一个视频针对一个重点或者难点,使学生能够通过视频掌握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直观地来理解其中的知识。要想使微课的应用发挥出有效的作用,教师需要将内容分步骤进行展示,合理设计微课内容的展示方式及顺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比如,在学习主题动画制作的时候,教师可设计一个微视频,给学生讲解动画设计的过程以及其中的操作方式,对动作按钮、图片导入等环节进行讲解。在精细化的讲解下,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中的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相应的帮助。
教师在设计微课中的视频内容的时候,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控制好复杂程度。比如,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演示录屏软件的使用方式,为了让学生通过微课视频进行学习,需要在设计添加语言精炼、易懂的描述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各项操作步骤,并且添加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要求,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下进行学习,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及互助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可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同时,通过有效地进行微课设计,可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学习其中的各项内容,为教学的进行提供完善的条件。
结语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多种软件的使用方式,掌握计算机技术,需要利用微课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通过微课内容来进行自学,结合实践操作练习来加强自己的熟练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教师应有效地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结合学生的兴趣来开展教学,还应合理设计微课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馨韵.微课运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J].科普童话,2019(30):116+119.
[2]骆明山.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创设实践分析[J].新课程(上),2019(02):121.
[3]戴小凤.巧用微课技术手段,点亮信息技术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126.
[4]杨禺辰.巧用微课激活小学信息技术课堂[J].名师在线,2017(1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