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当前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下的核心教育理念,教育应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在此背景下,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逐渐受到了学校的重视,成为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尤其是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在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而美术课程就可以充分帮助学生感受美、表达美,特别的美术教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十分利于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本文将就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个性培养;教学探究
目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美术课程作为一门基础的艺术课程,是需要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进行学习的课程,美术课程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创造思维的培养,同时能够使学生在美术的学习和表达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可以说,美术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教师针对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设计美术课程,同时借助美术课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个性培养的目的
个性是每一个个体在自身的情感态度,以及为人处事方面时所表现出来的与他人的不同之处,每一个的个性都有所不同,是个人在成长时的标签,在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有着不同个性的人,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人,可以说,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挖掘学生的积极个性,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一个人都能有其自身的闪光点。在小学教学中,美术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对美有着不同的感受,那么在进行教学时,不论是进行一些绘画或者手工作业,都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表达,这些都是基于学生的个性之上来进行的。基于个性的美术教学,可以鼓励学生来进行情感表达,以此来进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同时鼓励学生发展个性,避免了学生的思维固化,可以使学生有着自己的思维发展,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并且基于个性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有着更加愉悦的学习体验,对于美术知识的内容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也更加利于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
二、如何培养小学美术个性
1.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好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个性发展。教师要注重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对学生的个性培养,现阶段,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时使用的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要在进行教学方式选择时,把对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在教学中,要注意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于学生的绘画作品和手工作业,不要单纯判断好坏,而是注重学生要表达的情感和他们的创作灵感。此外,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让学生能够按照其自己的想法来进行美术创作,对于学生具有个性的画作,教师要能够给予鼓励和支持。
2.注意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美术学习也不例外,只有学生对于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才能够积极的投入其中,这样才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个性表达。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控力、注意力集中能力较差,对于自己不敢兴趣的内容不愿意参加,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尤其是需要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只有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才愿意对知识进行探索。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利于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同时,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美术课堂的学习,进而感受到生活中的美,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有美的感受,会帮助学生更加投入课堂。
3.鼓励学生来进行个性表达
小学时期正是想象力、创造力飞速发展的时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学生通常会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性而发,所进行的绘画创作和手工作业多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表达,这些作品可能在教师的眼中并不是成功的作品,甚至并不算好看的作品,但却包含着学生自己的个性诉求,对学生来说是自己创作的,具有意义的珍贵作品,同时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渴望得到成人的认可,尤其是教师这样尊敬的人,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作品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认真倾听学生的创作的想法,也可以提出中肯的建议,并鼓励学生的进行更多的创作。相反的,如果学生在教师这里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就有可能会挫伤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表达。
三、案例分析
比如说,在进行“五彩的烟花”内容教学时,需要学生根据这一课堂来进行绘画,教师可以首先提出一些关于烟花的问题,如“大家有没有见过好看的烟花?”“大家都知道什么时候要放烟花吗?”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参与课堂。在经过问题讨论后,学生会对于烟花有一个大概的想象,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问问同学们想不想画出来漂亮的烟花,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绘画技巧讲解,然后让学生们进行创作,在大家都创作完成后,让大家来进行展示,互相学习,互相分享,课后,教师要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简短的评价,对学生给予鼓励。
结语
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小学阶段的课程之一,肩负着对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和美感教育的责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同时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以此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个性。
参考文献:
[1]陈晓梅.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研究[J].科技风,2020,(13):59.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013051.
[2]张丽.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9,(7):229.
[3]张旭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个性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读写算,2018,(34):172.
[4]王丽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