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教学,主动参与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方略浅见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刘淑味
[导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对学生全面成长有着深远影响的学科,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对学生全面成长有着深远影响的学科,在他们思想观念的形成和性格的塑造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忽视了这种作用,致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缺少兴趣。在教育教学改革大环境下,教师要做得便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对此,笔者在研究初中生特点的基础上,主要从自我表现、合作辩论和情景演示三点入手,展开相关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积极性;方略
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教育思想进一步解放和深入,道德与法治在初中生成长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难以忽视,特别是随着青少年暴力、上当受骗等事件的频发,在拉响关注青少年教育警钟的同时,也使得道德与法治的地位越发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的研究,无疑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与价值。
        一、自我表现,调动学生积极性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最为关键的发育时期,这个时候的他们个性张扬,性格鲜明,喜欢彰显自我,突出自己的存在感,同时,也对外界的刺激极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诱惑。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学生这方面的特点入手,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给初中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在满足他们个性需求,调动其积极性的同时,引导其接受相应的理念,令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譬如,在学习“创新驱动发展”时,除了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内容外,为了让他们意识到创新之于国家发展、之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笔者还给学生布置了相关的演讲作业,让他们以“创新”为主题,就创新的利弊等内容,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教学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一个个在课堂上表达自己对创新的看法,详细谈论创新的优劣、方法等内容。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表现了自我个性,体会到了道德与法治的乐趣,还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他们对创新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其创新意识。
        二、合作辩论,提高学生参与度
合作是社会对当代人才能力的重要要求,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通过合作辩论的方式展开,在满足社会人才要求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初中生内在的成长诉求,这是因为初中生合作能力较差,他们过度关注个性的发挥,而忽视了集体的共性表现,合作辩论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弥补初中生的这种性格缺陷,引导他们在未来的成长发展中依托合作的力量,走得更为平稳、高效。


譬如,在学习“踏上强国之路”时,笔者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究竟应不应该全面开放”这一论题,提前做好准备,展开小组对赛性质的辩论比赛:先通过相邻小组之间正反方辩论,得出最强的两组,再进行相互的辩论。这个过程中,学生踊跃地参与其中,跟小组成员团结协作,从中华近代史、优秀传统文物被破坏、中国现代发展成就等方面出发,各自展开激烈的辩论,论据充足,言辞犀利,在展示了一堂生动精彩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高初中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也令学生对改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合作才能共赢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情景演示,深化学生认知度
道德与法治跟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涉及的诸多观念和内容,都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生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的思想和行为。将生活与该门学科相联系,借助生活化的例子与故事,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演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利于让他们充分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之于生活、之于他们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深化其思想认知程度。
譬如,在学习“建设法治国家”时,笔者就以小见大,以学校为例,向学生提出了“如果学校没有了校规会发生哪些事情”和“如果国家没有了法律,不依法治国,又会怎么样”两个问题,让学生发动头脑风暴,进行积极思考,并将自己想到的可能记录下来,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探讨,从而简单地撰写一个生活化的小剧本,将上面提及的可能性事件通过话剧的形式演示出来。这个过程中,学生努力发挥自身的主动能动性,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可能,使出浑身解数,将想到的失衡无序事件进行了精彩演示,在此基础上,笔者借机引导学生,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道出学校没有校规、国家缺乏法治的危害,通过反向教育的方式,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国家法治的重要性,进而让他们再谈一谈“如果一个人没有法治意识会发生什么”的问题。这样的教学令教学活动生动的同时,也传达出富有深意的道理,能在较高限度内深化学生的思想认知。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对初中生而言,不仅是一门简单的学科,还是他们人生道路上一盏指引正确方向的明灯,是孕育他们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摇篮,特别是对正处于人生关键发育期的初中生来说,道德与法治的作用更加不容小觑。教师在教学时,要深刻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授的意义所在,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展开合作辩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情景演示的方式,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深化他们对有关知识的认知度,进一步挖掘道德与法治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努力为他们提供一个良性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鲍忠富. 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索[J]. 名师在线,2020(12):85-86.
[2]刘支进. 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创新设计[J]. 新课程研究,2020(0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