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构建优质班级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6期   作者:张媛媛
[导读] 近年来的新课改一直致力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主张在教学当中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摘要:近年来的新课改一直致力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主张在教学当中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这种教学理念的转变,改变了当前的小学教学生态,也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不同于传统教学当中的“狠抓分数”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德育观念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强化,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是能力进步,也要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品质,本文将浅析如何加强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构建优质班级。
         关键词:小学教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分析
         关于小学阶段班主任教师开展德育管理,笔者认为班主任教师应该从三个方面做起,分别是学生的学习、学生的生活、以及阶段性的教学总结,从这几个方面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动向,渗透德育教育,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学生学习入手,渗透德育教学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知识较为简单,一节课中有充分的时间给予教师开展德育教学的空间,班主任教师应该联系各科教师对自己教授的学科进入深度的挖掘,寻找可以开展德育教学的元素。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小学教师都秉承着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学生的德育教学只需要依赖于德育教师去进行开展,这种理念是错误的,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各科学科,都又可以开展德育教学的途径,只是教师缺少捕捉力,被应试教育思维阻碍了教学视野。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这种教学理念,在教学当中寻找可以开展德育教学的元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渗透,提升学生的德育观念,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例如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语文教材当中的人物,来对学生进行德育观念的塑造,比如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雷锋”这一人物,雷锋为人民奉献的精神就值得学生去学习,教师应该放大这种“雷锋精神”,以生活化视角去解读教材内容,教会学生在生活中甘愿奉献,塑造学生的德育理念。又或者在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中,在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进行人文化解读,教会学生珍惜时间、珍惜当下,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是“国家的未来、父母的希望”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将来的社会做出贡献,为未来年迈的父母提供生活保障。班主任教师要通过与各科教师协调,进行教学研讨,尝试在各自科学当中加强德育渗透,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从学生生活入手,渗透德育教学
         渗透德育教学的另一个途径,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自我的三观成型都处于萌芽过程,在生活当中缺乏明确的是非观念,不能够合理的去处理一些人际关系,并且不能够正确的排解压力。很多学生在学习当中积蓄的压力以及生活当中的不满,都会以不正当的形式进行宣泄,比如打架、破坏公物、叛逆的性格等等,这些现象背后的成因,都源自于学生心理状态的错误。作为班主任教师,应该多去体察学生的这种情绪,观察学生生活当中的细节,寻找问题的根源进行解决。
         在笔者的工作中,曾经处理过这么一个案例。在笔者担任班主任期间,班级当中有过这么一位学生A(化名),平时看起来羞涩腼腆,不经常与人交流,成绩也一般,但是在一起期末考试后,在班级中与某位学生发生了矛盾,并且发生了激烈的肢体冲突。笔者在处理这起“事故”中得知,是这位同学A先动的手,并且是因为一个肢体摩擦这种不起眼的小事,笔者认为这不符合其一贯的行事风格,与其进行的深入的谈话才得知,这位学生因为成绩没有进步,内心十分焦急,担心回家后遭受父母的批评,与他发生这位冲突的同学,A同学认为能力并不在其之上,反而每次考的比他好,所以一个细小的肢体冲突引发了A同学内心的不满,导致了后面一些列过激的行为。笔者在得知真相后,对其进行引导,告知A同学而“很多人的努力在人前,但是有的人的努力在人后,你觉得他能力不如你,说不定人家背地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做事不能只看表面,你如果内心有不满应该通过在学习上超过他,而不是依靠打架逞匹夫之勇,知识才是力量你说对吗?”在笔者的开导下,A同学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有了深刻的认识。所以说,班主任教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要切入根源去解决学生的问题,才能够更好的渗透德育教学,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
三、注重阶段性总结,渗透德育教学
         小学学习中,教师要重视阶段性的总结,“何为阶段性总结?”,一个时期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性格变化、心理成长,都应该纳入考量范围之内,教师要定好周期,可以是一个月,可以是半个月,定期的对学生的德育提升进程做出评估,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不足。比如有的学生虽然成绩好,但是性格较差,喜欢“恃宠而骄”,仗着老师的“偏爱”,在班级中“肆意妄为”,教师就应该将这种行为在阶段性评估当中提出来,适当的“揭开底,出出汗。”,同时也要对一些有明显进步的同学提出表扬,利用评价机制来渗透德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德育观念提升和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想要实现德育管理,教师应当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入手,并且注重阶段性的教学总结,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进步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彭桂珠.试论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策略[J].读与写,2019,16(31):219.
[2]张俊.对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浅析[J].读与写,2018,15(28):2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