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英语不仅是学校教学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也关系着学生在激烈的小升初考试中能否胜出的关键,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思维影响下,教师片面地追求考试的高分数,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本文中笔者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角色表演,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拓宽信息渠道,增强英语文化素养等方面谈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的创建。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有效教学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让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英语综合能力,然而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更何况面对英语这种外来语种,学生学习起来遇到一定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到了小学六年级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难免产生消极的情绪。做为教师,必定要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只有模糊的概念,意识不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因此学习英语的意识比较淡薄,需要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学习。加上,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讲,这也是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较大问题。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游戏导入和多媒体教学等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学“Winter activities”这个单元时,教师首先播放复习韵律诗How Was Your Vacation?激发起学生关于假期生活的回忆和联想,教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刚过去的 Winter activities,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学生说到的单词和短语,如:visited...,went to...,did my homework,played basketball,skated,climbed a moutain,listened to music,read books等。然后教师带领学生玩“限时抢答”的游戏,游戏规则是教师随机出示动词过去式的单词卡片,学生按组,一个接一个地说出这个词的动词词组,哪组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说的词组最多而且不重复的获胜。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创造了愉悦的教学氛围,而且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二、组织角色表演,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英语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听、说、读和写,但是教学方法比较单调,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向的英语知识输出模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设备也比较简陋,教师主要通过播放录音带培养学生的听力水平,纠正学生的发音。在评价方法方面,主要是以学生的书面考试分数为主,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无法得到真正考察,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组织角色表演,是让教材知识“活”起来的真正体现,它为学生创造了语言实践的环境,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实现了口语教学的目标,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在教学“Seeing a doctor”这个单元时,在课堂练习环节,为了让学生熟悉掌握本单元的短语和句型,学会用英语表达看病的相关表达,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模仿课本中的对话进行练习,先让两名学生互相问候对方:S1:What’s wrong with Jim?S2:He has a stomachache.S2:He should go and see a doctor.然后让另一组学生分别扮演“Jim”和“doctor”进行下面这段对话:D:What’s?wrong?with you?J:I have a stomachache.What should I do?D:You’d better have a rest and better not eat junk food.最后,教师请学生自愿到讲台上分角色朗读,教师从中挑选出朗读最出色的一组,给予他们奖励。
三、拓展阅读空间,增强英语文化素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英语课本内容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如果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割裂开来,不仅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难以得到全面提升,也难以实现提升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总之,有效课堂的开展,教师首先要通过多媒体和开展游戏等途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其次,组织分角色表演,为学生创造开口说英语的条件,从而提高自身的英语实践能力;最后,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在高年级英语课本中难免会涉及到文化差异方面的内容,教师应该进行适当地课外知识的延伸,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玲.如何促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互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80.
[2]浦晓懿.关注阅读能力,培养核心素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华夏教师,2017(1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