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是一门非常难的学科,很多学生对数学有畏惧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合理,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很低。因此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 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笔者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实践,希望能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有用的资料。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进;优化
前言:小学数学教师要以人为本,展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思考和探索,并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促使整个数学课堂处于平衡的状态。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进入其中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非常复杂和枯燥,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若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缺乏趣味性,那就更加无法吸引学生。所以教师在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实践时,首先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分数”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拿出5个梨,询问学生:“要将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大家知道该怎么分吗?”学生们纷纷回答:“每人一个。”然后教师再拿出2个梨:“那如果要将这2个梨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该怎么分呢?”这时,教师再引出分数的内容,告诉学生用分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创设这种悬念情境,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进行一定的探索[1]。
二、将生活与数学进行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将生活与数学进行结合。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吸收。比如在学习“加减乘除”的内容时,教师可应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早上妈妈到菜市场去买菜,她买了三斤白菜、两斤芹菜,一斤白菜2元,一斤芹菜3元,你算一算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通过在数学中渗透生活元素,可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另外,在学习“三角形”的内容时 ,教师可列举一些学生熟悉的物体,比如粽子、三脚架、小红旗等等。再让学生利用3根木条、钉子,制作出三角形模具,撕拉模具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鼓励学生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现实问题,比如桌椅不稳时需利用三角形稳定性来解决,提升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三、促使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仅仅只让学生进行独自探索,忽视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学生们通过互相合作,能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后天上午最后一节课是体育课,体育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锻炼项目,但具体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或者统计一下吧”。再举个例子,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将三角形拼接成过去学过的计算面积的图形,同时利用已经学习过的公式计算出面积。
而且教师也要促使学生探索出三角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合作中解决数学问题,在突破教学难点的同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2]。
四、课堂上进行演示和操作,深入分析疑点
教师也要让学生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操作,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提出了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有的学生回答错误,这是因为没有掌握知识。这时,教师可拿出之前所准备好的三角形模型,促使回答错误的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利用测量度数的量角器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别测量。在进行演示和操作之后,学生能了解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再比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再让学生进行验证,促使其利用计数器的 “算珠”来摆数、试除,学生发现算珠个数为3的倍数时,摆出的数可以被3整除。最后教师再询问学生:“摆出的数和算珠有什么关联?”这样一来,学生会发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则该数可以被3整除。这样一来,学生才能掌握难度和重点。
五、课后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学过的知识
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也要进行总结,促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比如在学习了“圆”的知识时,教师利用微课视频来让学生进行学习。但结束之后很多学生反映视频有些模糊,有的学生则没有完全掌握知识,需要教师给予课后指导。为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改进教学的策略和内容。再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后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了解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学习了“百分率”的知识后,教师布置了一道课后题:“超市同时出售了两件商品,现价都是60元,一件赚了20%,一件赔了20%,这个超市是赔还是赚?”从而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优化。只有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会得到一定的提升[3]。
六、总结与体会
综上所述,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所以数学教师需要对教学课堂进行优化和改进,采取全新的教学策略。教会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和应用,体现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参与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唐宏科.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133-134.
[2]张月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以“空间与图形”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0(04):40-41.
[3]张香.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方法——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4):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