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县学校教育建设策略探索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申毅
[导读] 当前蓬溪教育加强学校教育建设策略探索势在必行。
        【内容摘要】当前蓬溪教育加强学校教育建设策略探索势在必行。结合我的初步认识与探索,以及了解到的一些学校教育建设与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做出了一些策略探索。
    【关键词】蓬溪 学校教育  建设策略
      学校教育建设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蓬溪教育加强学校教育建设策略探索势在必行。作为学校管理者,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教育建设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核心课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提出“既着眼于现实需要又考虑长远发展”和“稳定现有教育格局和对学校教育建设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我的初步认识与探索,以及了解到的一些学校教育建设与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就蓬溪县学校教育建设策略探索提出以下建议。

 策略一:“一校一特色”
    根据各个学校自身特点以及校情,做到蓬溪学校“一校一特色”。
    学校特色建设是在办学思想指导下,以先进的学校文化为引领,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具有独特的、稳定的办学风格。特色发展要适应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学校有了特色,学校发展才注入活力;有了特色,学校发展才有驱动力;有了特色,学校才有内涵。    
     所以学校特色不能是为了特色而特色,不能是“一阵风”、不能是“伪特色”。一定要将特色建设融入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中,这样的特色才会有生命力。形成“一校一特色”,不管是上级领导还是社会各界,到每一所学校都有“看头”、也有“听头”。做到全县学校“一校一特色”打造,真正让蓬溪教育走出蓬溪、领跑遂宁。

策略二:教学质量与学校品质内涵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当下与学校内涵发展关系密切的词语就是学校教学质量,而内涵发展更是一种追求教学质量的发展。所以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坚持内涵发展,而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抓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强化内涵发展、深化教学质量、优化品牌特质,才能实现学校内涵发展速度和效益的最大化,教学质量最优化。
                (一)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是强校基石。离开教学质量其他都是空谈,只有教学质量才能说得起硬话,才能让家长、社会满意。    
                教学质量提升我提出学校倡导“三高”、教师“三抓”、领导“三经常”:
    1、学校倡导“三高”:高效课堂、高效教研、高效常规
    2、教师层面“三抓”:抓课堂、抓学生、抓考点
    3、领导层面“三经常”: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到教师教研中去、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到教学常规在中去、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到课堂中去
   (二)抓好教学质量的提升的同时,必须抓好学校品质内涵的发展。主抓各类活动、主抓教师能力提升、主抓教育社会形象,让学生喜欢、家长认可、社会满意,真正塑造教育的成就感、荣誉感、幸福感。
     学校的品质内涵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是相辅相成的,其实学校品质内涵发展更多的是学校管理的格局和办学理念。所以教学质量与学校品质内涵发展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策略三:“三个平台”打造
                (一)名师讲堂平台打造
      面对新时代需求,名师更需要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逐渐由优秀教师向卓越教师转化。

名师讲堂就是专业经验共享的共同体,名师梯队是引领的火车头,学科难题攻关的先遣队,学科思想孕育的孵化器,成功经验辐射的宣传员。构建教师发展通道,以现代培训理论为依托,以专业引领为抓手,以名师讲堂为平台,以学科专题研究线、专业素养提高线引领来构建构建教师发展通道,从而探寻教师发展路径,形成教师教育新形态。
                (二)校长论坛平台打造
      校长论坛是应对教育变革,谋求学校发展之路的需要。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受到很大的挑战,如果我们再以不变应万变,不进行思维调整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学校就很难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学校的生存。论坛是一种开放式的交流活动,大家可以就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并以求同存异的形式达成共识,从而增进交流与合作。因此校长论坛,让大家聚在一起,共同研究学校管理改革,共谋学校发展大计,是应对教育发展变革的需要,是谋求学校发展之路的需要,
                (三)联盟学校手拉手平台打造
      结对联谊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对方学习先进的管理与教学手段。结对子以相互固定的教育共同体,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在学校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定期学习、听课、观摩等,定期安排骨干教师通过专题讲座、示范课、观摩课、听课评课、教研活动、课题研究、集体备课等形式传授经验,相互学习。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以及开阔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相互的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策略四:“四支队伍”建设
(一)学校领导班子队伍建设
     学校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严”字当头,提出“三严”。
       1、“严以律己”,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2、“严谨治学”, 懂得“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班子每位成员都要刻苦学习,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
    3、“严格管理”,班子成员要明确自己的分管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力争在管理工作中卓有成效。
(二)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要突出一个“真”字。
     1、“真课堂”课堂教学主抓落实,落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打造真实有效的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
     2、“真学习”,全体教职员工都需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在学中教、在教中学、以学促教、以教促学。
     3、“真规范”,全体教职员工在思想上要保持先进性,在工作中坚持规范性,在为学生服务中体现宗旨性,在工作作风上秉承严肃性;
(三)学生队伍建设
     1、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受益终身。学生对队伍建设建议主抓习惯教育和兴趣爱好。我们要必须明确:有好习惯才会有好成绩,有好习惯才会有好班级,有好习惯才会有好学校,有好习惯才会有好人生。
    2、学生学习“五个一工程”:
 (1)听好每一次讲课;
 (2)做好每一次作业;
 (3)考好每一次试;
 (4)每天锻炼一小时;
 (5)每周做一次家务或一件好事。
(四)家长队伍建设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起点,更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家校共育,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协调家校双方的力量使之形成合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有效地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只有学校和家庭的相互支持、交流和需要,家校合作才有基础。教师通过交谈、讲座、书面联系,教给家长一些科学的、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我们现在的家校共育说得多做得少,一般就是家长会。其实家校共育大有文章可做,我们可以创新:半期考试家长监考、家长值周、家长开放日等。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校长办公室等,可以让家长策划各类家校共育活动等,真正搭建起家校共育、家校优育的桥梁平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