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分析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王艺华1 杜飞2 张思航3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用水量的不断增加,水资源污染和紧缺问题日益凸显,当前我国大力倡导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用水量的不断增加,水资源污染和紧缺问题日益凸显,当前我国大力倡导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因此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就包括水资源的破坏。水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目前水资源供需紧张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分析水质,对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水质分析;评价;化验;质量措施
        水质分析化验就是进行水源调查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某一区域内水质的分析,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水中的各类元素,从而制定更为明确的监控指标,有利于水质的改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水质分析化验结果准确真实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分析化验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就显得格外重要。要具体的探究水质分析化验中质量控制措施,必须要分析会影响水质分析化验结果的各项因素,从而进一步提高水质分析化验工作的质量和水准。
        一、水质分析方法
        水质是水质水体质量的简称,包括水体的物理特性(如色度、浊度、臭味等)、化学特性和生物特性细菌、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及其组成状况。水质检测,即用化学和物理方法测定水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如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等以及其他可以代表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项目。
        1、感观法。这种方法是检测人员根据所采集到的水样的颜色和透明度来判断水各项指标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快速简便,缺点是受主观影响大,即每个人的主观感受不一样,因此不同的检测人员测出的数据之间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会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
        2、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主要用于一般的水质检测中,常用的方法有:①酸碱滴定法。即酸碱中合法,分析人员通过向水样中滴入酸碱指示剂来对水资源中的 pH 值强度进行测定和测量。②络合滴定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生成络合物的反应对水样进行滴定分析,生成过程中,要控制络合反应的速度,保证络合物形成的过程稳定,然后再对滴定的化学计量进行确定。③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就是通过生成沉淀物的反应对水质进行分析,该方法要求是在能够反应的水质中,并且不是所有的沉淀能够进行滴定分析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主要是以氧化反应作为滴定的基础,采用该方法时要注意水中物质反应速度的快慢。
        二、水质分析化验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1、严格规范水质分析化验的流程。做好水质分析化验中的质量控制工作是开展水源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为进一步提升水质分析化验水平,首先应当严格的规范水质分析化验实验过程等每个环节和流程。在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化验时,除检测人员外,还应当有相应的技术监督人员在旁进行监督与指导,确保整个实验流程完全按照规定的操作标准执行。同时要求有专门的记录人员对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项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做好存档工作,这样一旦最终的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就可以通过过程复盘的方法来查找失误,以保证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做好取样工作。要确保水质分析化验的质量和化验结果的有效性,就必须要从源头入手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这就要求水质检测人员要重视取样环节,保证所采集的水质样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实验性。也就是说工作人员在采样的过程中,必须对样品采集区域内的水资源分布状况有大致的了解,选取合适的采集地点,尽量做到采集点的分散布局,并且做好每一个样本的标注工作,包括采集地的地理特征、采集时间等。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取样工作,可以更加全面的掌握某一地区的水质状况,从而提升水质化验分析的质量水平。


        3、重视样本保存与运输环节。在完成取样工作之后,还要更加严格的规范样本保存与运输这一环节。这一环节直接影响到水质样本的可用性,一旦样品在保存与运输环节中发生损毁或质变,将会直接影响样品的品质,也就导致水质化验分析的结果不够精准。在进行样本保存与运输的过程中,一般是采用冷藏或直接冷冻的方式来进水质样本的保存,这样可以尽可能的确保水样中的基本成分和微生物不会发生改变,同时对运输速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对距离较远、耗时较长的样品运输工作来说,可以采取成立工作组就近分析检验的方式来组织相关实验工作,从而保证水质分析化验的质量。
        4、控制好检测试剂质量。控制好实验过程中检测试剂的质量也是进行质量控制工作的关键举措,在进行水质化验实验的过程中,有时会需要使用到一定的化学试剂来进行一些成分物质的提取,这些化学试剂的用量和质量都会直接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这就要求水质检验相关工作人员要定期的检测这类化学试剂的性能,一旦发现超过保质期或性能降低的化学试剂要及时进行更换和处理。在采购化学试剂时要严把质量关,选用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的试剂用于水质实验。
        三、水质评价方法及发展趋势
        1、评价方法。常用的水质评价方法有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多项参数综合评价法。前者是将某一参数的实测浓度代表值与水质标准对比,判断水质的优劣,这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水质评价法;后者则是把选用的若干参数综合成一个概括的指数来评价水质,又称指数评价法。由于水质的评价指标多,数据庞大,并且各数据之间可能还会相互影响,因此单一的、较为简单的评价方法很可能无法准确、真实地反应水体的质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化学计量学及其衍生出来的统计分析软件在各学科领域也逐渐普及开来,其中就包括水质评价。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有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法等,这些分析方法在强大的计算机技术支持下,能够克服上述常规方法的缺点,有效地提取并分析数据信息,从而减少原始数据的损失,快速、准确地给出评价结果。
        2、发展趋势。水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并且处于时时变化的状态,而现有的检测评价方法都是针对某一时间点的分析,那么这些因素就会给分析工作带来困难。另外,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其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将会给水质分析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此为基础的通讯、自动化监测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也在飞速发展[5],由此可以看出,各学科之间不再是独立分离的状态,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因此,水质分析评价技术的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结语
        总之,水质检测分析工作不是简单的一门学科领域,它的发展需要众多学科的共同支持。水质分析化验质量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因此必须要从实验过程入手、做好水质样本的取样和保存工作、严格控制实验试剂的质量、强化质检员的责任意识,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水质分析化验数据的科学性。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水资源和环境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水质分析评价这一工作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劲松,王红,龙腾锐.水资源水质评价方法分析与进展[J].重庆环境科学,2019,21(6):1-3.
        [2] 黄亚妮,李 毅.水质化验分析方法的应用及其质量控制 [J]. 化工设计 通讯,2019,45(04):26.
        [3] 文泽东. 质量控制在水质分析化验中的应用分析 [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13):31-32.
        [4] 刘丽平,杨 芳. 水质分析化验中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分析 [J]. 山东 工业技术,2017(23):21.
        [5] 蒋火华,朱建平,梁德华.综合污染指数与水质类别判定关系[J].中国环境监测,2019,15(6):46-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