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随着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投资的逐年加大,农村公路路网状况显著改善,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基础保障。但要保证道路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还需要相关部门对道路养护工作予以关注,确保道路的养护质量,通过合理、有效的后期养护工作来提升道路整体质量,为其后续的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此来推动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新型道路养护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型道路;养护;技术
1农村公路养护施工现状
1.1 养护管理体制落后
就目前而言, 我国农村公路在养护工作的管理上有两种主要模式, 一是“管养分离”, 二是“管养一体”。“管养分离”模式就是对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和管理工作实行分别管理, 农村公路的建设及管理单位负责道路管理, 养护工作则由其他企业和单位负责。“管养一体”的模式则是由农村公路的相关管理部门统筹管理与养护工作, 借助国家的统一拨款来对农村公路的沥青路面进行养护, 这种管理模式相对简单, 但也存在着明显的漏洞, 容易造成管理养护团队的工作效率低下、创新程度不高、缺乏活力和激情等问题, 这些也都不利于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
1.2 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一直以来, 我国的农村公路只重视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 而没有加强对路面养护管理的重视, 这就在某些层面上忽略了对养护技术人员的培养。农村公路养护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养护理念不高, 是影响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整体质量的重要原因。相关部门和单位没有定期对养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学习, 对养护人才的引进模式和奖励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1.3 施工技术运用不成熟
科技的飞速发展驱动了道路养护技术的革新与发展, 更多先进的养护技术和养护方法被广泛应用。但是, 我国现有的养护技术在实际运用和发挥效果方面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 很多养护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持续开发, 导致农村公路的养护施工效率不高。
2新型道路养护技术实施的必要性
2.1满足养护工程施工需求
公路运输是我国一种十分重要的交通方式,在我国农村地区基本上都是采用的公路交通,很少有其他的交通方式,农村公路建设和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具有建设难度小,经济效益高的优点,还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常出行的需要。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公路养护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这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农村公路功能效益的发挥,并且还对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2.2提高道路承载能力
当前的道路在建设过程中其承载能力是一定的,而车辆增多,运输量给道路的承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使用新型道路养护技术可以很好地适应道路的需求,使得路基和路面的承载能力不断提高,满足当前我国不断攀升的道路需求,丰富我国交通体系的内容,促进交通的发展。
3道路养护中道路病害情况
3.1裂缝问题
由于道路所处环境较为恶劣,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等影响,例如温度等原因,在季节变化下道路会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裂缝问题,而在道路中很大一部分道路为沥青路面,其是变形受约束的带状连续体,在温度出现变化时其自身温度也会出现不断升高或降低的变化,这会导致路面内部出现温度应力,在超过容许应力时将会导致路面开裂,这会对道路的使用造成影响,严重者还会阻碍交通,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此同时,在道路养护过程中,由于前期需要在地面下进行暖气、排水等管线的布设,这些规划与施工一般都是晚于道路建设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相关施工人员的防护工作不全面,很可能在布设过程中对路面结构造成损害,这会使得路面的压实度与平整度降低,难以与原路面保持一致,这很容易导致路面出现沉陷、裂缝等问题,会直接影响到道路的美观与使用性能。
3.2.检查井问题
在道路的使用过程中,由于道路区别于公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道路有检查井,由于检查井自身结构特点,一般检查井周围的路面都无法做到充分压实,相较于周围路面结构,其与周围路面结构的刚度不同,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会导致二者变形出现不协调的情况,其平整度也较差,在冲击作用加强的情况下,路面会加速碎裂与沉降,这极大地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
3.3车辙问题
在道路中道路病害的分析过程中,除了以上所述的两种病害,还涉及到车辙病害,其作为主要病害之一对道路的正常使用也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随着交通量的增加,渠化交通现象也非常普遍,在快速路主干道上常常会出现许多大型运输车辆排队高速行驶的情况,这会很大程度上诱发车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道路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在道路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诱发车辙的主要原因还涉及到较多车辆在经过交叉路口时由于摩擦力较大,在路面内部会引起较大的水平剪切力,当路面反复出现这种水平推移作用时,车辙就会产生,荷载作用的加大会导致路面出现沉陷、错台和拱起等病害,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到道路的后续使用,不利于道路的发展。
4新型道路养护技术分析
4.1微表处技术
微表处养护技术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近些年来,此项技术被引用到国内,并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作为一种预防性的养护技术,其可以修复道路上轻微的车辙以及修复道路平整程度、减少道路表面功能衰减的时间。但是,使用微表处养护技术,必须保证道路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原先路面结构不足,可以针对此种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修补。如果原先路面出现10mm以下的车辙,则可以进行微表处养护技术。对于10-25mm的道路车辙,可以应用双层微表处技术之后,再进行微表处罩面。如果深度超过25mm以上,40mm以下,应当首先进行多层微表处填充。而配比微表处的混合料,需要一定的乳化沥青、集料、水、填料等进行配比,材料的质量对混合料的性能有着直接影响。因此,配比微表处混合料必须密切注意材料质量。
4.2ASP技术
ASP技术是硅树脂改性沥青技术,其主要针对道路中出现的雨雪浸泡和冻融等问题,也可以有效提高道路的性能,提高道路的使用稳定性。借助硅树脂改性沥青技术对道路进行养护,可以对道路进行抗氧化处理和防水等,从而使得道路的侵害问题得到有效控制,这是一种新型的道路养护技术,消除雨雪在沥青混凝土材料中的渗透问题,提高路面的稳定性。
4.3柔性基层养护
以往在对道路进行养护过程中,需要对出现病害的道路基层进行挖掘处理,并重新修复,因此,养护施工周期就拉长,后期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柔性基层养护作为一种新型的道路养护技术,可以通过柔性的施工,作用道路基层,可以采用铣刨废旧的沥青混合料,再融合一定量的水泥浆进行修复处理,从而满足道路整体使用需求。在使用铣刨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注重采用铣刨机器,铣刨机是铣刨工艺的重点。过往我国使用铣刨机大部分是国外进口产品,目前我国已经有了较好的生产能力。铣刨的施工原理是利用红外对道路中需要铣刨的物体进行预加热铣刨。如果道路的标高受到影响,铣刨也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这是热铣刨,而冷铣刨式一种新型道路养护技术,可以满足热铣刨的缺点,使得铣刨可以达到一定的深度,满足道路横坡和纵坡的需求。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路养护是一项复杂且繁琐的工程,道路养护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应当得到我们充分的重视。针对道路养护中出现的问题,采用科学养护的方式进行管理,切实提高道路养护中出现的各种损害。随着时代的前进与进步,道路养护新型技术不断出现。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及养护技术探究[J].谢华勇.智能城市.2020(04)
[2]沥青路面小修养护技术分析[J].李浩.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03)
[3]官正荣, 赵丽霞.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工艺[J].四川林勘设计, 2019 (3) :21-23.
[4]余小可, 张兴亮.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断裂浅析[J].重庆建筑, 2019 (1) :79-81.